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防静电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指部、手掌部和手腕部,手腕部的表面设置有弹性螺纹带,手指部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若干凸点,手指部的表面涂覆有碳纤维聚氨酯涂层,手掌部包括相互背对设置的手心部和手背部,手心部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摩擦增强点,手心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耐磨层、隔热层和防静电纤维层,手背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纳米防尘层和针织层。凸点能够增加手套与接触物的摩擦面积,防止接触物滑落,碳纤维聚氨酯涂层能够防止在接触物的表面形成手指印,降低了返工率。耐磨层能够防止被接触物长时间摩擦导致的局部变薄,隔热层能够防止操作人员被烫伤,纳米防尘层能够防止手套聚集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
本技术属于防静电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
技术介绍
电子行业所生产的产品包括晶片、半导体、液晶、硅片以及其他精密产品,这些产品对作业环境的要求很严格,如温湿度、风速、微尘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在众多影响因素中,静电和微尘的影响最为显著。静电存在的危害主要包括静电吸附(微尘污染)和静电放电(ESD),这两项危害对电子行业的影响极大,尤其是静电放电。由于静电放电产生的电流所导致的破坏性能量,除了损坏产品外,还会产生射频干扰,影响电脑操控程序的生产运作;微尘的存在除了导致电子产品的质量下降以外,还会影响精密电子测试仪器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从而影响了电子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对于硅片和太阳能电池片等生产厂家,某些生产线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化,需要员工手工上料,或者某些需要返工的物料需要人工上料。现有的防静电手套厚度不够,容易在硅片或太阳能电池上留下手指印等外观不良产品,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如果操作员工选择带多层防静电手套,又会影响员工手指的灵活性,不但会降低生产效率,而且还会提高碎片率,造成经济损失。另外,随着企业对于降本增效等措施的实施,经常更换手套也会增加物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在保证员工手指灵活度的前提下,还能够防止手指印的产生,并且能够增加使用时间,降低物料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指部、手掌部和手腕部,所述手腕部的表面设置有弹性螺纹带,所述手指部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若干凸点,所述手指部的表面涂覆有碳纤维聚氨酯涂层,所述手掌部包括相互背对设置的手心部和手背部,所述手心部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摩擦增强点,所述手心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耐磨层、隔热层和防静电纤维层,所述手背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纳米防尘层和针织层。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防静电耐磨手套的一种改进,所述碳纤维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0.2~0.5μm。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防静电耐磨手套的一种改进,所述弹性螺纹带的一端连接有松紧调节带,所述松紧调节带的表面设置有按紧扣。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防静电耐磨手套的一种改进,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3-8μm,所述耐磨层由纳米二氧化钛和高硬度有机硅树脂涂布固化而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防静电耐磨手套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隔热层由纳米氧化锌铝和聚酯切片挤出拉伸而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防静电耐磨手套的一种改进,所述纳米防尘层的厚度为3-8μm,所述纳米防尘层由纳米二氧化硅和高硬度有机硅树脂涂布固化而成。作为本技术所述的防静电耐磨手套的一种改进,所述防静电纤维层的厚度小于所述针织层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指部、手掌部和手腕部,所述手腕部的表面设置有弹性螺纹带,所述手指部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若干凸点,所述手指部的表面涂覆有碳纤维聚氨酯涂层,所述手掌部包括相互背对设置的手心部和手背部,所述手心部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摩擦增强点,所述手心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耐磨层、隔热层和防静电纤维层,所述手背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纳米防尘层和针织层。手腕部设置的弹性螺纹带,能够根据操作人员手腕的粗细来进行调节,避免人体微尘露出。手指部设置的凸点能够增加手套与接触物的摩擦面积,防止接触物滑落,手指部表面涂覆的碳纤维聚氨酯涂层能够防止在接触物的表面形成手指印,降低了返工率。手心部设置的耐磨层能够防止被接触物长时间摩擦导致的局部变薄,隔热层能够防止操作人员被烫伤,纳米防尘层能够防止手套聚集灰尘,减少手套清洗次数,针织层能够提高手背舒适度。总而言之,本技术提供的防静电耐磨手套,能够延长手套使用时间,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满足精细工作时手指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防静电耐磨手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实施例1中防静电耐磨手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实施例1中防静电耐磨手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实施例1中防静电耐磨手套的结构示意图之四。图5为实施例1中防静电耐磨手套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图中:1-手指部,2-手掌部,3-手腕部,31-弹性螺纹带,11-凸点,12-碳纤维聚氨酯涂层,21-手心部,22-手背部,211-防静电纤维层,212-隔热层,213-耐磨层,221-针织层,222-纳米防尘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指部1、手掌部2和手腕部3,手腕部3的表面设置有弹性螺纹带31,手指部1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若干凸点11,手指部1的表面涂覆有碳纤维聚氨酯涂层12,手掌部2包括相互背对设置的手心部21和手背部22,手心部21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摩擦增强点,手心部21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耐磨层213、隔热层212和防静电纤维层211,手背部22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纳米防尘层222和针织层221。进一步地,碳纤维聚氨酯涂层12的厚度为0.2~0.5μm。进一步地,弹性螺纹带31的一端连接有松紧调节带,松紧调节带的表面设置有按紧扣。进一步地,耐磨层213的厚度为3-8μm,耐磨层213由纳米二氧化钛和高硬度有机硅树脂涂布固化而成。进一步地,隔热层212的厚度为10-20μm,隔热层212由纳米氧化锌铝和聚酯切片挤出拉伸而成。进一步地,纳米防尘层222的厚度为3-8μm,纳米防尘层222由纳米二氧化硅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指部、手掌部和手腕部,所述手腕部的表面设置有弹性螺纹带,所述手指部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若干凸点,所述手指部的表面涂覆有碳纤维聚氨酯涂层,所述手掌部包括相互背对设置的手心部和手背部,所述手心部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摩擦增强点,所述手心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耐磨层、隔热层和防静电纤维层,所述手背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纳米防尘层和针织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电耐磨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指部、手掌部和手腕部,所述手腕部的表面设置有弹性螺纹带,所述手指部的端部内侧设置有若干凸点,所述手指部的表面涂覆有碳纤维聚氨酯涂层,所述手掌部包括相互背对设置的手心部和手背部,所述手心部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摩擦增强点,所述手心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耐磨层、隔热层和防静电纤维层,所述手背部包括从外而内依次层叠的纳米防尘层和针织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耐磨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0.2~0.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代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容鑫防静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