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15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其包括口罩本体,口罩本体由表层、第一支撑层、中间层、第二支撑层及贴肤层顺序叠合而成,表层和贴肤层均由真丝制成,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均为粘合衬,中间层为PTFE纳米薄膜;口罩本体的上端设置有鼻托,鼻托远离口罩本体的一侧部为凸起的弧形部,且弧形部中部向下凹进形成凹陷部;口罩本体两侧设置有弹性耳带,耳带为从远离口罩本体向靠近口罩本体收窄的结构;口罩本体包括两个左右连接的本体部,两个本体部之间形成单一的连接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防护口罩,整体轻薄,在保证防飞沫、灰尘、液体、颗粒物隔离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使用者佩戴舒适感;可重复使用,节约环保,减少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防护口罩
本技术涉及口罩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目前一次性医用及民用口罩由口罩面体和松紧带组成,其中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为亲肤材质,中层为隔离过滤层,外层为特殊材料抑菌层,口罩是医护人员、病人或为防止呼吸道传染病菌、烟尘、灰尘、颗粒物等的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简单防护装备。口罩形式多种多样,其作用主要是在人的鼻、口与外界形成一个空气过滤层,阻止病菌或烟尘、灰尘直接进入口、鼻。这种医用口罩对飞沫的阻隔性差。但是,目前的口罩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传统的口罩设计不合理,佩戴时间久会对鼻子、耳朵处造成压迫,造成极大不适;常用口罩都是一次性口罩,造成资源浪费,增加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护口罩,解决佩戴时间久对鼻子、耳朵处造成压迫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其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从外到里依次由表层、第一支撑层、中间层、第二支撑层及贴肤层顺序叠合而成,所述表层和贴肤层均由真丝制成,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均为粘合衬,所述中间层为PTFE纳米薄膜;所述口罩本体的上端设置有鼻托,所述鼻托远离口罩本体的一侧部为凸起的弧形部,且所述弧形部中部向下凹进形成凹陷部;所述口罩本体两侧设置有弹性耳带,所述耳带为从远离口罩本体向靠近口罩本体收窄的结构;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两个左右连接的本体部,两个本体部之间形成单一的连接缝。进一步地,所述口罩本体具有折叠状态和使用状态,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两个本体部对折贴合,且所述鼻托对折贴合;当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两个本体部远离连接缝的一端及所述鼻托均向外扩张,使得所述口罩本体中部形成具有容置空间的凹陷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凹陷部的两侧均为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耳带的宽度范围设置为0.5-2.5cm。进一步地,所述PTFE纳米薄膜的纤维直径范围设置为100-200n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均为粘合衬。进一步地,所述真丝为桑蚕丝。进一步地,所述鼻托和耳带均采用具有双面结构的双面布面料,所述双面布面料的克重范围为160-220g/m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a.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防护口罩,整体轻薄,在保证防飞沫、灰尘、液体、颗粒物隔离效果的同时,大大提高使用者佩戴舒适感;b.另外还可经消毒水洗晾干后再次使用,节约环保,减少浪费;c.采用桑蚕丝面料、纳米膜与双面布面料结合,拓展了纳米膜材料在口罩产品中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防护口罩的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防护口罩的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防护口罩的口罩本体的截面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口罩本体,11-本体部,12-表层,13-第一支撑层,14-中间层,15-第二支撑层,16-贴肤层,2-鼻托,21-凹陷部,3-耳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参见图1、图2和图3,其包括口罩本体1,所述口罩本体1从外到里依次由表层12、第一支撑层13、中间层14、第二支撑层15及贴肤层16顺序叠合而成,所述表层12和贴肤层16均由真丝制成,所述第一支撑层13和第二支撑层15均为粘合衬,所述中间层14为PTFE纳米薄膜。所述表层12和贴肤层16均由真丝制成,所述真丝为桑蚕丝,桑蚕丝材料,有缎面光泽,纬向富有弹性,既柔软又透气,贴肤舒适。所述第一支撑层13和第二支撑层15均为粘合衬,真丝较柔软,当佩戴口罩时,若口罩本体会直接接触使用者皮肤而导致呼吸不畅。使用者鼻子和嘴部必须有一定呼吸空间,特增加第一支撑层13和第二支撑层15,使得口罩本体使用时能够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支撑层13和第二支撑层15材质优选为粘合衬,其为已知面料。粘合衬是一种涂有热熔胶的衬里,粘合衬经过加温熨压附着在所需面料背面,面料太过柔软滑溜难以操作时,添加粘合衬后的面料具有厚度且挺括美观富有弹性,使面料挺度高,已形成立体结构;粘合衬优选为针织粘合衬,包括经编衬和纬编衬,弹性较好,尺寸稳定。本技术提供的新型防护口罩,表层12(真丝面料)与第一支撑层13(针织粘合衬)粘合在一起,贴肤层16与第二支撑层15(针织粘合衬)粘合在一起,中间层14(纳米膜)与第一支撑层13、第二支撑层15之间通过内外层单针暗合缝纫连接一起。所述口罩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鼻托2,所述鼻托2远离口罩本体1的一侧部为凸起的弧形部,且所述弧形部中部向下(指向口罩本体1方向)凹进形成凹陷部21,所述凹陷部21的两侧均为弧形结构,所述凹陷部21的下端为V形结构。弧形部可与突起的鼻子贴合,因鼻托2可遮盖鼻子呼吸部分,而凹陷部21减少与鼻梁贴合面积,更加透气舒适,符合人体工程学。设置鼻托,能够与使用者鼻子更加贴合,不会对鼻子造成压迫,提高舒适度,现有的鼻梁条较硬,会对鼻子造成压迫,佩戴时间久会在鼻子处形成压痕,极其不舒适。所述鼻托2优选采用具有双面结构的双面布面料,所述双面布面料的克重范围为160-220g/m2。所述双面布面料为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的双面结构,双面布是随心裁面料,属于现有已知材料,所述双面布面料的原料为锦纶和氨纶,锦纶优选67%,氨纶优选33%;其具有弹性、耐穿性、柔软,穿戴舒适度好,采用双面布制成鼻托,进一步提高佩戴舒适度,且外观更时尚。所述口罩本体1两侧设置有弹性耳带3,所述耳带3为从远离口罩本体1向靠近口罩本体1逐步收窄的结构,即所述耳带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1),所述口罩本体(1)从外到里依次由表层(12)、第一支撑层(13)、中间层(14)、第二支撑层(15)及贴肤层(16)顺序叠合而成,所述表层(12)和贴肤层(16)均为真丝,所述第一支撑层(13)和第二支撑层(15)均为粘合衬,所述中间层(14)为PTFE纳米薄膜;所述口罩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鼻托(2),所述鼻托(2)远离口罩本体(1)的一侧部为凸起的弧形部,且所述弧形部中部向下凹进形成凹陷部(21);所述口罩本体(1)两侧设置有弹性耳带(3),所述耳带(3)为从远离口罩本体(1)向靠近口罩本体(1)收窄的结构;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两个左右连接的本体部(11),两个本体部(11)之间形成单一的连接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1),所述口罩本体(1)从外到里依次由表层(12)、第一支撑层(13)、中间层(14)、第二支撑层(15)及贴肤层(16)顺序叠合而成,所述表层(12)和贴肤层(16)均为真丝,所述第一支撑层(13)和第二支撑层(15)均为粘合衬,所述中间层(14)为PTFE纳米薄膜;所述口罩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鼻托(2),所述鼻托(2)远离口罩本体(1)的一侧部为凸起的弧形部,且所述弧形部中部向下凹进形成凹陷部(21);所述口罩本体(1)两侧设置有弹性耳带(3),所述耳带(3)为从远离口罩本体(1)向靠近口罩本体(1)收窄的结构;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两个左右连接的本体部(11),两个本体部(11)之间形成单一的连接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具有折叠状态和使用状态,当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两个本体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龙孟昭范红莉李世利何建林刘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爱慕苏州医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