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金属圆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014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大金属圆桌,其包括呈环形的承托组件、承接组件、多个支撑组件;承托组件包括多个扇环形承托构件,承托构件包括多层桌板,且多层桌板环宽自上而下依次减小;承接组件包括设置于承托构件下方的承接架;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两个承托构件相连处下方的支撑架;承托组件、承接组件与支撑组件的材质均为钢制复合蜂窝板,且承托组件外环直径不小于5.6米,承托组件环宽不小于0.65米。通过增大桌板的面积,使得桌子的承托面积增大,从而增强了桌子的实用性;将桌板的中心设置有开口,且将桌子的承托构件设置为多层蜂窝板,增大了桌板的硬度,降低了桌板的质量,使得该超大金属圆桌的桌板坚固且轻便,从而使该承托构件表面平整不易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大金属圆桌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大金属圆桌。
技术介绍
桌子是一种常用家具,上有桌面,下有支柱。常见的桌子的材质采用木质、塑料或者金属复合板。随着人们需求的增多,人们对桌子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进。例如,增大桌子的尺寸,以增加桌子的桌面面积。然而桌面面积增大后,因为木质桌面重量较重,且桌面设置于桌子顶角处的支柱无法支撑平面的中央部分,因此易造成桌面易变形、不平整。塑料桌子强度较低,且易折损。现有的金属复合板多为铁质或铝合金,铁质易被锈蚀,需要另外设置防锈蚀层,当防锈蚀层受到损伤,则金属复合板易遭受锈蚀等损伤,从而造成桌子的整体使用寿命差;铝合金表面易产生划痕,影响美观度和使用性。且上述材质因其自身特性的限制,对其所制成的桌子结构也会有所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坚固耐磨且尺寸大的超大金属圆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大金属圆桌,该超大金属圆桌包括呈环形的承托组件、设置于承托组件下方的承接组件、设置于承接组件下方的多个支撑组件;承托组件包括多个扇环形承托构件,多个承托构件依次连接构成环形,承托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层桌板,且多层桌板的环宽自上而下依次减小;承接组件包括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每个承托构件下方的多个承接架,相邻承接架之间可拆卸连接;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架,多个支撑架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承托构件相连处的下方;承托组件、承接组件与支撑组件的材质均为桌板钢制复合蜂窝板,且承托组件的外环的直径大于等于5.6米,承托组件的环宽大于等于0.65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增大桌板的面积,使得桌子的承托面积增大,从而增强了桌子的实用性;将桌板的中心设置有开口,且将桌子的承托构件设置为多层钢制复合蜂窝板,即增大了桌板的硬度,又降低了桌板的质量,使得该超大金属圆桌的桌板坚固且轻便,从而使得该承托构件表面平整不易变形,且抗磨损耐锈蚀。另一方面,通过将环形承托组件设置为多块可拆卸相连的承托构件,从而使得上述超大金属圆桌易安装,使用便捷。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示的超大金属圆桌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示的超大金属圆桌的整体结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提供结构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参照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大金属圆桌,该超大金属圆桌包括承托组件100、承接组件200、支撑组件300。承托组件100为环形,该承托组件100包括多个扇环形承托构件110,该多个扇环形承托构件110依次连接构成该环形。承托构件110包括多层堆叠设置的桌板111,且多层桌板111的环宽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其中,上述相邻两层桌板111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可选地,该固定装置可以实现为双向螺栓、螺钉等任一能实现固定功能的装置。承接组件200包括多个承接架210,该多个承接架210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每个承托构件110下方。承接架210包括一对设置在承托构件110两端下方的一对第一支撑梁211、设置于上述一对第一支撑梁211之间的第二支撑梁212和第三支撑梁213。该第二支撑梁212和第三支撑梁213平行设置,且第二支撑梁212的长度小于第三支撑梁213的长度。其中,上述两个第一支撑梁211均沿着承托构件110的径向设置。其中,相邻两个承接架210之间通过固定装置相连。具体地,相邻两个承接架210的相连端的两个第一支撑梁211通过固定装置相连。优选地,该固定装置可以实现为三合一连接件。其中,上述桌板111、承接架210的材质均为钢制复合蜂窝板。支撑组件300包括多个支撑架310,该多个支撑架310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相邻两个承接架210的下方。具体地,支撑架310包括骨架311、包裹骨架311的覆盖板312。该骨架311内设置隔板,将骨架311分隔为上框部与下框部。覆盖板312覆盖于上述骨架311的侧面和顶面,且该覆盖板312的材质也为钢制复合蜂窝板。可选地,为了保护上述支撑架310,在支撑架310下方还可以设置保护垫320,优选地,该保护垫320可以设置为柔性材质。进一步地,上述钢制复合蜂窝板包括面板、背板、填充于上述面板与背板中央的蜂窝芯材。优选地,该面板与背板的材质为表面辊涂有氟碳涂层的镀铝锌钢板。详细地,镀铝锌钢板特殊的镀层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镀铝锌板使用寿命长,耐热性好,可用于315℃的高温环境;镀层与漆膜的附着力好,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可以进行冲压、剪切、焊接等;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进一步地,氟碳涂层是指以氟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氟碳涂层具有耐候性、耐热性、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性,而且具有独特的不粘性和低摩擦性。其中,上述氟碳涂层的厚度不低于23μm,可选地,当上述超大金属圆桌有不同的耐磨耐腐蚀要求时,氟碳涂层的厚度可以设置为不同。同理,氟碳涂层刷涂次数可设置为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综上所述,上述超大金属圆桌将通过增大桌板的面积,使得桌子的承托面积增大,从而增强了桌子的实用性;将桌板的中心设置有开口,且将桌子的承托构件设置为多层蜂窝板,增大了桌板的硬度,降低了桌板的质量,使得该超大金属圆桌的桌板坚固且轻便,从而使得该承托构件表面平整不易变形,且抗磨损耐锈蚀。另一方面,通过将环形承托组件设置为多块可拆卸相连的承托构件,从而使得上述超大金属圆桌易安装,使用便捷。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金属圆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金属圆桌包括呈环形的承托组件(100)、设置于所述承托组件(100)下方的承接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承接组件(200)下方的多个支撑组件(300);所述承托组件(100)包括多个扇环形承托构件(110),多个所述承托构件(110)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环形,所述承托构件(11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层桌板(111),且所述多层桌板(111)的环宽自上而下依次减小;所述承接组件(200)包括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每个承托构件(110)下方的多个承接架(210),相邻所述承接架(210)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00)包括多个支撑架(310),所述多个支撑架(310)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承托构件(110)相连处的下方;所述承托组件(100)、所述承接组件(200)与所述支撑组件(300)的材质均为桌板(111)钢制复合蜂窝板,且所述承托组件(100)的外环的直径大于等于5.6米,所述承托组件(100)的环宽大于等于0.65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金属圆桌,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大金属圆桌包括呈环形的承托组件(100)、设置于所述承托组件(100)下方的承接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承接组件(200)下方的多个支撑组件(300);所述承托组件(100)包括多个扇环形承托构件(110),多个所述承托构件(110)依次连接构成所述环形,所述承托构件(11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多层桌板(111),且所述多层桌板(111)的环宽自上而下依次减小;所述承接组件(200)包括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每个承托构件(110)下方的多个承接架(210),相邻所述承接架(210)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300)包括多个支撑架(310),所述多个支撑架(310)一一对应的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承托构件(110)相连处的下方;所述承托组件(100)、所述承接组件(200)与所述支撑组件(300)的材质均为桌板(111)钢制复合蜂窝板,且所述承托组件(100)的外环的直径大于等于5.6米,所述承托组件(100)的环宽大于等于0.65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金属圆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架(210)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托构件(110)两端下方的一对第一支撑梁(211)、设置于所述一对第一支撑梁(211)之间的第二支撑梁(212)和第三支撑梁(2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大金属圆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211)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承托构件(110)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212)和所述第三支撑梁(213)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珍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邦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