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997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矿山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所述矿山体的内侧铺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内侧放置有排水暗管机构,所述矿山体的坡底嵌入开设有截水沟,所述截水沟的一侧设置有养护路,所述养护路的一侧设置有植草沟,所述植草沟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排水暗管机构对降水的贯通收集,能够对矿山体上的降水进行持久、高效的收集处理,同时倾斜形状的透水孔具有良好的疏流引导作用,能够避免降水在收集过程中出现倒灌、流失的现象,同步的通过排水暗管机构与截水沟、植草沟、蓄水池的疏通连接,能够对降水进行导、蓄、排、集,实现蓄水防冲、以便于矿山降水的综合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生态系统修复
,具体是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
技术介绍
针对矿区排土场和矿坑,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变形(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生态修复密切相关的地质灾害,根据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坡度采用工程措施进行消除地灾、稳定边坡,主要工程类型有:减载与压脚工程、支(拦)挡工程、护坡工程等,其中天然水利用是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核心,采用天然草沟,生态导水沟,草帘生物笆等防冲刷系统,结合矿区天然地形地貌设置汇水沟,对矿山区域降水进行导、蓄、排、集,实现蓄水防冲、化害为利,补充养护用水,实现矿区雨水综合利用。但是现有的天然降水利用效率较为低下,在对雨水进行收集过程中极易出现堵塞、排水不及时的情况,且在对雨水收集存储过程中,集水设施极易由于外界压力出现破裂、损坏的情况。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包括矿山体,所述矿山体的内侧铺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的内侧放置有排水暗管机构,所述矿山体的坡底嵌入开设有截水沟,所述截水沟的一侧设置有养护路,所述养护路的一侧设置有植草沟,所述植草沟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挡水围梗。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暗管机构包括暗管本体,所述暗管本体的外侧对称嵌入开设有透水孔,且暗管本体的外侧环绕有海绵层。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水孔为锥形结构,且透水孔相对于暗管本体的水平方向倾斜45度,所述透水孔的数量不少于九组,且透水孔相对于暗管本体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海绵层为条形结构,且海绵层与暗管本体通过卷绕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底架,所述防护底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座A,且防护底架的内侧下至上依次卡合有底部防护网、底部渗滤网,所述防护底架的上方配套设置有防护顶架,所述防护顶架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座B,且防护顶架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卡合有顶部防护网、顶部渗滤网。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部防护网、底部渗滤网、顶部渗滤网、顶部防护网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底部防护网与顶部防护网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构件,所述底部渗滤网与顶部渗滤网均采用HEPA材质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底架与防护顶架构成圆筒形结构,且防护底架与防护顶架的外侧均开设有透水栅格。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草沟的沟底从下至上依次铺设有鹅卵石、透水砂砾、肥料土,肥料土的内侧种植有本土草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矿山体的平面上修筑养护路,在修筑完毕后,通过相应的设备在矿山体上开设与防护机构相适配的容置槽、截水沟、植草沟、蓄水池,蓄水池挖设产生的土壤作为挡水围梗。第二步,将防护底架放置在容置槽内,在放置完毕后,将底部防护网、底部渗滤网依次卡合放入防护底架内,完成对防护机构下半部分的组装。第三步,将海绵层裹绕在暗管本体上,在裹绕完毕后,将排水暗管机构放入至底部渗滤网内部,进而依次将顶部渗滤网、顶部防护网盖接在排水暗管机构上,封盖完毕后,在连接座A与连接座B的配套连接下,将防护顶架与防护底架拧合连接,对排水暗管机构进行封盖,使防护机构对排水暗管机构进行封盖防护隔离,同步的将防护机构与排水暗管机构的组合依次与截水沟、植草沟、蓄水池进行疏通连接,在对防护机构与排水暗管机构组装完毕后,对容置槽进行覆土工作,使排水暗管机构埋置于矿山体土壤内部,从而实现对雨水的降水收集。第四步,在植草沟内从下至上依次铺设鹅卵石、透水砂砾、肥料土,在铺设完毕后,在肥料土内种植本土草种,从而实现对矿山体与养护路的生态防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排水暗管机构上海绵层对降水的过滤、以及透水孔对降水的贯通收集,能够对矿山体上的降水进行持久、高效的收集处理,同时倾斜形状的透水孔具有良好的疏流引导作用,能够避免降水在收集过程中出现倒灌、流失的现象,同步的通过排水暗管机构与截水沟、植草沟、蓄水池的疏通连接,能够对降水进行导、蓄、排、集,实现蓄水防冲、以便于矿山降水的综合利用,且在对矿上降水收集过程中,通过防护机构对排水暗管机构的支架防护,能够避免外界压力过大压垮排水暗管机构,确保矿山降水收集的高效性,同时通过防护机构的支架防护,能够对排水暗管机构上的海绵层进行良好的隔离保护,确保海绵层高效的过滤能效,避免土壤压实海绵层导致海绵层无法过滤降水。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中排水暗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中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矿山体;2、排水暗管机构;21、暗管本体;22、透水孔;23、海绵层;3、防护机构;31、防护底架;32、连接座A;33、底部防护网;34、底部渗滤网;35、顶部渗滤网;36、顶部防护网;37、防护顶架;38、连接座B;4、截水沟;5、养护路;6、植草沟;7、蓄水池;8、挡水围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包括矿山体1,矿山体1的内侧铺设有防护机构3,防护机构3包括防护底架31,防护底架3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座A32,且防护底架31的内侧下至上依次卡合有底部防护网33、底部渗滤网34,防护底架31的上方配套设置有防护顶架37,防护顶架3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座B38,且防护顶架37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卡合有顶部防护网36、顶部渗滤网35,底部防护网33、底部渗滤网34、顶部渗滤网35、顶部防护网36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底部防护网33与顶部防护网36均采用不锈钢材质构件,底部渗滤网34与顶部渗滤网35均采用HEPA材质构件,在对矿山降水进行收集过程中,底部防护网33与顶部防护网36构成的圆筒形防护网能够对矿山土壤进行隔离,同步的底部渗滤网34与顶部渗滤网35构成的圆筒形滤网能够对降水中的土壤、杂质进行过滤隔离,避免土壤大面积脱落、粘连在海绵层23上,影响海绵层23的高效过滤性能,防护底架31与防护顶架37构成圆筒形结构,且防护底架31与防护顶架37的外侧均开设有透水栅格,在对矿山降水进行收集过程中,通过防护底架31与防护顶架37构成的圆筒形防护架,能够对排水暗管机构2进行良好的支架保护处理,避免外界压力过大压垮排水暗管机构2,确保对矿山降水良好的收集性能。防护机构3的内侧放置有排水暗管机构2,排水暗管机构2包括暗管本体21,暗管本体21的外侧对称嵌入开设有透水孔22,且暗管本体21的外侧环绕有海绵层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包括矿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山体(1)的内侧铺设有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的内侧放置有排水暗管机构(2),所述矿山体(1)的坡底嵌入开设有截水沟(4),所述截水沟(4)的一侧设置有养护路(5),所述养护路(5)的一侧设置有植草沟(6),所述植草沟(6)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7),所述蓄水池(7)的一侧设置有挡水围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包括矿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山体(1)的内侧铺设有防护机构(3),所述防护机构(3)的内侧放置有排水暗管机构(2),所述矿山体(1)的坡底嵌入开设有截水沟(4),所述截水沟(4)的一侧设置有养护路(5),所述养护路(5)的一侧设置有植草沟(6),所述植草沟(6)的一侧设置有蓄水池(7),所述蓄水池(7)的一侧设置有挡水围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暗管机构(2)包括暗管本体(21),所述暗管本体(21)的外侧对称嵌入开设有透水孔(22),且暗管本体(21)的外侧环绕有海绵层(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2)为锥形结构,且透水孔(22)相对于暗管本体(21)的水平方向倾斜45度,所述透水孔(22)的数量不少于九组,且透水孔(22)相对于暗管本体(21)的圆心均匀对称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层(23)为条形结构,且海绵层(23)与暗管本体(21)通过卷绕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防护底架(31),所述防护底架(3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座A(32),且防护底架(31)的内侧下至上依次卡合有底部防护网(33)、底部渗滤网(34),所述防护底架(31)的上方配套设置有防护顶架(37),所述防护顶架(3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连接座B(38),且防护顶架(37)的内侧从上至下依次卡合有顶部防护网(36)、顶部渗滤网(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修复矿山生态系统的天然降水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防护网(33)、底部渗滤网(34)、顶部渗滤网(35)、顶部防护网(36)均为半圆形结构,且底部防护网(33)与顶部防护网(36)均采用不锈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义江贺勇王召明王进闫志勇白寅祯刘福英牛飞平卢慧清周裕森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蒙草矿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