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夜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87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夜灯,包括感应装置和光源,所述感应装置和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电路板包括光线感应电路和雷达感应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感应夜灯,其不仅可以通过光敏电阻感知光线,从而当光线较低时自动连接光源,进而在夜间进行照射,还通过雷达感应,当人或者物体在雷达感应范围内移动时,光源导通从而进行照射,其通过双感应具有节约用电、精准照射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夜灯
本技术属于感应夜灯
,具体涉及一种感应夜灯。
技术介绍
夜间感应灯灯光柔和,在茫茫黑暗中,起到指引照明的作用,感应夜灯多装于居室、楼道、过道以及卧室等,同时又兼具一机多用的功能,传统的感应灯有时候需要人来操作,具有不智能化和不方便等问题。公开号为:CN205716898U,主题名称为超薄型小夜灯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灯壳和位于灯壳内的电激发光片(2),所述灯壳包括底盒(1)和固定于所述底盒(1)上的前盖(3),所述底盒(1)具有二贯通孔(6),所述电激发光片(2)具有一发光区域与一对受电端子(7),所述受电端子(7)固定连接有插片(8),所述插片(8)穿过所述贯穿孔(6)而固持于底盒(1)上,所述插片(8)上设有横向延伸的弹性片(9),所述底盒(1)上设有用于控制插片(8)与外接电源通断的开关(4)”。以上述技术专利为例,其虽然提及了光敏感应和雷达感应,但是其技术方案与本技术不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夜灯,其不仅可以通过光敏电阻感知光线,从而当光线较低时自动连接光源,进而在夜间进行照射,还通过雷达感应,当人或者物体在雷达感应范围内移动时,光源导通从而进行照射,其通过双感应具有节约用电、精准照射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夜灯,(当光线低、物体靠近时光源进行亮灯照射)包括感应装置和光源,所述感应装置和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电路板包括光线感应电路和雷达感应电路,其中:所述光线感应电路包括处理器U3、光敏电阻RL和照明开关H6,所述处理器U3的12管脚一路通过所述光敏电阻RL接地并且所述处理器U3的12管脚另一路通过电阻R9接电源(3.3V),所述光敏电阻RL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6,所述照明开关H6通过继电器JK5与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光敏电阻RL用于感知外界光线,开通所述照明开关H6并且当外界光线较低时所述光源通电进行照射);所述雷达感应电路包括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和雷达信号处理电路,所述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和所述雷达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雷达感应电路用于在夜间感应人或者物体在感应范围内的移动从而接通电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照明开关H6的1管脚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继电器JK5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照明开关H6的2管脚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继电器JK5的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JK5的3管脚和4管脚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继电器JK5的4管脚还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5接所述光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包括感应单元CN7,所述感应单元CN7的1管脚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靠近所述三极管Q2的一端通过电阻R3接地并且所述电阻R3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4,所述电阻R2靠近所述感应单元CN7的一端通过电阻R1接地并且所述电阻R1的两端串接有电容C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5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依次通过电阻R4和所述电容C5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分别通过电容C1接地、电容C2接地和电容C3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雷达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处理器U14,所述处理器U14的2管脚依次通过电阻R15、电阻R14和电容C13与感应单元CN6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7,所述处理器U14的4管脚通过电阻R16与所述感应单元CN6的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U14的6管脚一路通过电容C18接地并且另一路通过电阻R17接电源,所述处理器U14的7管脚通过电容C24接地。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的一种感应夜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正面)。图1B是本技术的一种感应夜灯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背面)。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感应夜灯的光线感应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感应夜灯的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感应夜灯的雷达信号处理电路图。附图标记包括:10、外壳;11、液晶屏;12、触摸式按键;13、旋钮;14、光敏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夜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技术涉及的电路板和光敏电阻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夜灯,(当光线低、物体靠近时光源进行亮灯照射)包括感应装置和光源(未示出,为现有技术),所述感应装置和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外壳10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于所述外壳10并且所述电路板包括光线感应电路和雷达感应电路,其中:所述光线感应电路包括处理器U3、光敏电阻RL(即图1A和图1B中的附图标记为14)和照明开关H6,所述处理器U3的12管脚一路通过所述光敏电阻RL接地并且所述处理器U3的12管脚另一路通过电阻R9接电源(3.3V),所述光敏电阻RL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6,所述照明开关H6通过继电器JK5与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光敏电阻RL用于感知外界光线,开通所述照明开关H6并且当外界光线较低时所述光源通电进行照射);所述雷达感应电路包括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和雷达信号处理电路,所述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和所述雷达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雷达感应电路用于在夜间感应人或者物体在感应范围内的移动从而接通电源)。具体的是,所述照明开关H6的1管脚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继电器JK5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照明开关H6的2管脚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继电器JK5的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JK5的3管脚和4管脚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6。更具体的是,所述继电器JK5的4管脚还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5接所述光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26。进一步的是,所述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包括感应单元CN7,所述感应单元CN7的1管脚通过电阻R2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靠近所述三极管Q2的一端通过电阻R3接地并且所述电阻R3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4,所述电阻R2靠近所述感应单元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夜灯,包括感应装置和光源,所述感应装置和所述光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电路板包括光线感应电路和雷达感应电路,其中:/n所述光线感应电路包括处理器U3、光敏电阻RL和照明开关H6,所述处理器U3的12管脚一路通过所述光敏电阻RL接地并且所述处理器U3的12管脚另一路通过电阻R9接电源,所述光敏电阻RL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6,所述照明开关H6通过继电器JK5与所述光源电性连接;/n所述雷达感应电路包括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和雷达信号处理电路,所述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和所述雷达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夜灯,包括感应装置和光源,所述感应装置和所述光源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置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电路板包括光线感应电路和雷达感应电路,其中:
所述光线感应电路包括处理器U3、光敏电阻RL和照明开关H6,所述处理器U3的12管脚一路通过所述光敏电阻RL接地并且所述处理器U3的12管脚另一路通过电阻R9接电源,所述光敏电阻RL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16,所述照明开关H6通过继电器JK5与所述光源电性连接;
所述雷达感应电路包括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和雷达信号处理电路,所述雷达感应接收电路和所述雷达信号处理电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开关H6的1管脚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继电器JK5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照明开关H6的2管脚通过电阻R46与所述继电器JK5的2管脚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JK5的3管脚和4管脚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感应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JK5的4管脚还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25接所述光源,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云飞徐佳伟杨彦光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润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