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84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喇叭、无源辐射器、麦克风,壳体内通过隔离装置分为相互密封的两个空间,麦克风与喇叭、无源辐射器分别位于两个空间内。隔离装置为一带开口的盒体,盒体覆盖在喇叭和无源辐射器外围,且开口与壳体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且位于开口内的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还包括设置于壳体上与麦克风对应的麦克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设计可以避免喇叭、无源辐射器对麦克风的干扰,使麦克风准确地对外界的语音指令进行拾取并进行有效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
本技术涉及音频播放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语音音箱越来越小巧,音箱内各元器件的放置也越来越紧凑,而音箱内各元器件的距离过小,会导致喇叭对麦克风造成干扰。在接收语音指令时,会因为喇叭与麦克风的距离过近而使麦克风无法准确地对要拾取的外界语音指令进行拾取和有效识别,此时需要对喇叭和麦克风进行隔音处理。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以减小对麦克风的干扰的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喇叭对麦克风干扰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利用音箱内部发声器件与麦克风互相隔离的结构,使其可避免发声器件与麦克风的互相干扰,使麦克风可以更准确地拾取外界语音指令。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喇叭、无源辐射器、麦克风,所述壳体内通过隔离装置分为相互密封的两个空间,所述麦克风与所述喇叭、无源辐射器分别位于两个空间内。所述隔离装置为一带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覆盖在所述喇叭和无源辐射器外围,且开口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内的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麦克风位置对应的麦克风孔。所述麦克风孔为孔深与孔径比例为1比1的通孔。还包括包裹所述麦克风的呈圆环形的弹性隔离套。所述喇叭与所述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减震棉。所述无源辐射器与所述壳体连接处设置有减震棉。所述弹性隔离套材质为硅胶。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通过设计发声器件喇叭、无源辐射器与拾音器件麦克风之间的隔离装置,减少发声器件对麦克风的干扰,发声器件与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越远,对麦克风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喇叭;2、无源辐射器;3、麦克风;4、降噪芯片;5、蓝牙主控芯片;6、功率放大器;7、电池;8、隔离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智能语音音箱在接收语音指令时,会因为喇叭与麦克风的距离过近而导致麦克风受到一定程度的噪音影响,无法准确地对外界语音指令进行拾取并进行有效识别。针对该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将音箱内部发声器件喇叭、无源辐射器与麦克风互相隔离分别密封,使麦克风可避免发声器件的噪音干扰,使音箱可提升麦克风的拾音效果。如图1所示,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包括壳体、喇叭1、无源辐射器2、麦克风3、降噪芯片4、蓝牙主控芯片5、功率放大器6和电池7。喇叭1和无源辐射器2为发声器件,麦克风3用于拾取外界语音指令,喇叭1、无源辐射器2和麦克风3分别设置于壳体内。在喇叭1的附近设置无源辐射器2,以利用喇叭1的背面发声能量增强无源辐射器2的低频发声效果。喇叭1、无源辐射器2分别与壳体相接处设置有减震棉,可减少喇叭1与无源辐射器2振动时对壳体的影响。音箱还包括隔离装置8,隔离装置8与壳体内壁相接处使用胶水密封粘连,将音箱内部分隔成两个密封空间,麦克风3位于其中一个空间内,喇叭1和无源辐射器2位于另一个空间内。隔离装置8用于减小喇叭1、无源辐射器2产生的声音对麦克风3的影响。隔离装置8包括隔离盒,隔离盒为一带开口的盒体,盒体覆盖在喇叭1和无源辐射器2的外围,且开口与壳体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且位于开口内的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隔离装置8还包括隔离板,隔离板设置于壳体内,边缘与壳体内壁之间密封连接,将壳体内隔离成两个密封空间。电池7设置于音箱内,通过导线为喇叭1、无源辐射器2、功率放大器6及麦克风3供电。隔离装置8上设置有使导线穿过的安装孔,将导线穿过安装孔后用胶水将安装孔粘连,使隔离装置8分隔的两个空间分别保持密封。壳体与隔离装置8可选用刚性强硬度大的材质,例如塑料,以减小隔离装置8与麦克风3之间共振。壳体上设置有麦克风孔,与麦克风3位置相对应,为圆形通孔,使麦克风3与外界相连通。麦克风孔的孔径与孔深的比例为1:1,可以使壳体的外观美观。麦克风孔可增加麦克风3的拾音距离,增强拾音效果。麦克风3通过麦克风孔与外界相连通,侧面设置有弹性隔离套,弹性隔离套呈圆环形状。弹性隔离套内径较小的内环与麦克风3贴合并包裹住麦克风3的侧面,将麦克风3的正面及背面露出。包裹住麦克风3侧面的弹性隔离套,为硅胶材质,用于减小喇叭1和无源辐射器2振动时壳体传递给麦克风3的共振。弹性隔离套和麦克风3通过胶水与壳体粘连。降噪芯片4和蓝牙主控芯片5设置于麦克风3内,与麦克风3相连接。麦克风3拾取外界语音指令后,将语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至降噪芯片4进行降噪处理,降噪芯片4将降噪处理后的电信号传输至蓝牙主控芯片5,蓝牙主控芯片5将电信号传输至外部连接设备(例如手机或计算机),外部连接设备对电信号进行转化识别后作出应答的相应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蓝牙主控芯片5转化为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功率放大器6放大后传输至喇叭1,喇叭1与无源辐射器2经振动后将模拟信号播放出来。喇叭1和无源辐射器2采用与麦克风3隔离摆放的设计,使喇叭1、无源辐射器2与麦克风3分隔在两个密封空间内,在相同的SER(SpeechtoEchoRatio)即语音回声比下,喇叭1与麦克风3的距离越远,喇叭1和无源辐射器2所发出的声音和产生的振动传递到麦克风3所在的位置时衰减程度越大,对麦克风3的影响就越小,将喇叭1、无源辐射器2密封于隔离装置8内,可以对麦克风3进行有效隔音。在使用智能语音音箱时,麦克风3接收外界语音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隔离装置8、弹性隔离套和壳体减小智能语音音箱运行时壳体和喇叭1对麦克风3产生的干扰和影响。蓝牙主控芯片5通过蓝牙无线信号与外部连接设备相连接,并接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喇叭、无源辐射器、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通过隔离装置分为相互密封的两个空间,所述麦克风与所述喇叭、无源辐射器分别位于两个空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喇叭、无源辐射器、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通过隔离装置分为相互密封的两个空间,所述麦克风与所述喇叭、无源辐射器分别位于两个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装置为一带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覆盖在所述喇叭和无源辐射器外围,且开口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密封连接,且位于所述开口内的壳体上开设有出音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拾音效果的智能语音音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与所述麦克风位置对应的麦克风孔。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嘉伟向开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沁音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