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77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板的倒扣柱和用于容置定子组件的容置槽,所述倒扣柱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外侧,所述倒扣柱包括支撑部和倒扣部,所述倒扣部设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所述倒扣部楔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转子组件,所述第二支架呈“U”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容置槽的端面连接。上述支架新型结构不采用螺钉或者加胶水固定方式,能够使PCBA板(控制板)稳定固定,并且方便安装与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
本技术涉及内转子无刷电机领域,尤其是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
技术介绍
无刷直流电动机是采用半导体开关器件来实现电子换向的,即用电子开关器件代替传统的接触式换向器和电刷。它具有可靠性高、无换向火花、机械噪声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档录音座、录像机、电子仪器及自动化办公设备中。无刷直流电动机主要包括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和外转子无刷直流电机,内转子无刷直流电机中由转轴铁芯和嵌在铁芯上的闭合导体构成的转子,在定子绕组产生的旋转磁场的驱动下产生高速回转运动,转子两端采用滚动轴承并安装固定在电动机外壳的端盖中。通常无刷电机的PCBA板(控制板)都是通过螺钉或者加胶水固定在马达后支架上,但打螺钉或者涂胶水都增加工序降低了生产效率,螺接的劣势在于长时间使用后如果螺接地方生锈将难以拆卸,胶接的劣势每次拆卸与安装都需要清楚之前的胶水层,涂上新的胶水,这样过程十分繁琐,并且电机工作产生的热量会降低胶水的粘性,电机内的控制板有脱胶掉落的风险,这样不利于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不采用螺钉或者加胶水固定方式,能够使PCBA板(控制板)稳定固定,并且方便安装与拆卸的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板的倒扣柱和用于容置定子组件的容置槽,所述倒扣柱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外侧,所述倒扣柱包括支撑部和倒扣部,所述倒扣部设于所述支撑部的顶面,所述倒扣部楔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转子组件,所述第二支架呈“U”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容置槽的端面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倒扣柱设有四个,四个倒扣柱呈“二”字形设置,每排设有两个所述倒扣柱。进一步地,每排两个所述倒扣柱的倒扣部设置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所述容置槽内设有限位面,所述限位面与所述定子面向所述容置槽底壁的一侧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与所述定子远离所述容置槽底壁的一侧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容置槽的端面上与所述连接部边角的位置对应处分别设有第二限位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组包括用于包塑定子的环圈本体,所述环圈本体的内侧向中心位置延伸有若干个缠线部。进一步地,所述缠线部设有4-8个,且均匀分布于所述环圈本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环圈本体的两端对应于所述缠线部的位置分别设有挂线部,所述挂线部与所述环圈本体之间设有缝隙口。进一步地,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设有散热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第一支架上设置倒扣柱,倒扣柱包括支撑部和倒扣部,倒扣部设于支撑部的顶面,控制板上设有对应的卡口,通过卡口与倒扣部的卡接使得控制板被卡在倒扣部与支撑部顶面的缝隙内,这样控制板的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都被倒扣部限制,支撑部的顶面对控制板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这样设置,控制板得到了稳定固定,通过将倒扣部楔形设置,使得拆卸和安装控制板时,控制板与倒扣部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相比现在的面接触,线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小,更省力,这样使得拆卸和安装的效率变高,给操作人来到来了很大的便利。2、通过在容置槽内设置限位面,这样定子在容置槽内的位置得到定位,方便操作人员装配,避免定子在容置槽内行径过大,不方便放置和取出,甚至因径向应力过大造成定子出现开裂的情况发生。3、通过在第二支架上设置第一限位凸台来与定子远离容置槽底壁的一侧抵接,这样定子的两侧被第一限位凸台和限位面抵住,在垂直方向得到固定,不会因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而松动。4、通过在容置槽的端面上设置第二限位凸台,使得把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时,可以快速安装对准,这样提升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整体装配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机整体爆炸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板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子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环圈本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支架100,倒扣柱110,支撑部111,倒扣部112,容置槽120,限位面121,散热孔122,第二限位凸台130;第二支架200,第一限位凸台210;控制板300;定子组件400,定子410,环圈本体420,缠线部421,挂线部422,缝隙口423;转子组件5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图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主要包括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其中,第一支架100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板300的倒扣柱110和用于容置定子组件400的容置槽120,倒扣柱110设于容置槽120的底壁外侧,倒扣柱110包括支撑部111和倒扣部112,倒扣部112设于支撑部111的顶面,倒扣部112楔形设置。第二支架200用于支撑转子组件500,第二支架200呈“U”形设置这样与定子组件400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不仅利于散热,而且也避免与定子410内的漆包线接触对电机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第二支架200与容置槽120的端面连接。可以理解地,通过在第一支架100上设置倒扣柱110,倒扣柱110包括支撑部111和倒扣部112,倒扣部112设于支撑部111的顶面,控制板300上设有对应的卡口310,通过卡口310与倒扣部112的卡接使得控制板300被卡在倒扣部112与支撑部111顶面的缝隙内,这样控制板300的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都被倒扣部110限制,支撑部111的顶面对控制板300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这样设置,控制板300得到了稳定固定,通过将倒扣部112楔形设置,使得拆卸和安装控制板300时,控制板300与倒扣部112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相比现在的面接触,线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小,更省力,这样使得拆卸和安装的效率变高,给操作人来到来了很大的便利。请参见图2-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倒扣柱110设有四个,四个倒扣柱110呈“二”字形设置,每排设有两个所述倒扣柱110,通过这种设置方式控制板300安装上去后,固定十分牢靠,也不易在水平方向出现旋转松动,更优选地,每排两个倒扣柱110的倒扣部112设置方向相反,这样可以平衡控制板300上所受到的径向应力,防止因控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架(100),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板(300)的倒扣柱(110)和用于容置定子组件(400)的容置槽(120),所述倒扣柱(110)设于所述容置槽(120)的底壁外侧,所述倒扣柱(110)包括支撑部(111)和倒扣部(112),所述倒扣部(112)设于所述支撑部(111)的顶面,所述倒扣部(112)楔形设置;/n第二支架(200),用于支撑转子组件(500),所述第二支架(200)呈“U”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200)与所述容置槽(120)的端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100),包括用于固定控制板(300)的倒扣柱(110)和用于容置定子组件(400)的容置槽(120),所述倒扣柱(110)设于所述容置槽(120)的底壁外侧,所述倒扣柱(110)包括支撑部(111)和倒扣部(112),所述倒扣部(112)设于所述支撑部(111)的顶面,所述倒扣部(112)楔形设置;
第二支架(200),用于支撑转子组件(500),所述第二支架(200)呈“U”形设置,所述第二支架(200)与所述容置槽(120)的端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扣柱(110)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倒扣柱(110)呈“二”字形设置,每排设有两个所述倒扣柱(1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排两个所述倒扣柱(110)的倒扣部(112)设置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400)包括定子(410),所述容置槽(120)内设有限位面(121),所述限位面(121)与所述定子(410)面向所述容置槽(120)底壁的一侧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支架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茂周峰易恭才闫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力辉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