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69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其结构包括主体、容纳腔、弹簧、软板和固定机构,通过设置了固定机构在主体内上端,可通过转动丝杆带动滑板移动,两端的滑板向外端移动,滑板前端的吸盘可与安装区域固定,可快速的对端子结构固定,提高安装速率和便于拆卸,节约时间;通过设置了阻挡机构在主体左右两侧,滑板在移动时可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第一齿条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二齿条带动毛刷向主体侧面移动,并可使毛刷覆盖与容纳腔前端,避免粉尘进入容纳腔内部,提高容纳腔内部的整洁性,降低对容纳腔的清理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
,具体涉及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汽车线束端子结构安装在工作区域中使用时,端子结构较为简单,且常通过螺栓等连接部件来固定,其固定速度较为缓慢,需耗费较多时间,且容纳腔内部中容易集赞较多粉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解决了汽车线束端子结构安装在工作区域中使用时,端子结构较为简单,且常通过螺栓等连接部件来固定,其固定速度较为缓慢,需耗费较多时间,且容纳腔内部中容易集赞较多粉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包括主体、容纳腔、弹簧、软板和固定机构,所述主体内中端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包括主体(1)和软板(4),所述主体(1)内中端设有容纳腔(2);/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固定安装于主体(1)内上端,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空腔(51)、丝杆(52)、滑板(53)、吸盘(54)、第一齿条(55)和阻挡机构(56),所述空腔(51)设于主体(1)内上端,所述空腔(51)侧面与丝杆(52)转动连接,所述丝杆(52)与滑板(53)中端螺纹连接,所述滑板(53)前端与吸盘(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55)与滑板(53)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阻挡机构(56)与第一齿条(55)左端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包括主体(1)和软板(4),所述主体(1)内中端设有容纳腔(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5)固定安装于主体(1)内上端,所述固定机构(5)包括空腔(51)、丝杆(52)、滑板(53)、吸盘(54)、第一齿条(55)和阻挡机构(56),所述空腔(51)设于主体(1)内上端,所述空腔(51)侧面与丝杆(52)转动连接,所述丝杆(52)与滑板(53)中端螺纹连接,所述滑板(53)前端与吸盘(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55)与滑板(53)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阻挡机构(56)与第一齿条(55)左端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汽车线束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56)包括第一齿轮(561)、连接轴(562)、第二齿条(563)、第二齿轮(564)和毛刷(565),所述第一齿轮(561)通过连接轴(562)与空腔(51)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563)与空腔(51)内底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564)与连接轴(562)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564)与第二齿条(563)上端啮合,所述毛刷(565)与第二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克超姜高文王军亮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勾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