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纽扣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964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极芯容纳在软包壳体内;极芯沿自身轴向同向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第二极耳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位于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直接在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穿出而不用在软包壳体内多次弯折,从而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不用跨过极芯,避免了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与极芯接触造成内短路的安全隐患,并且可以不用设置隔离片,提高了能量密度,此外,由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不用多次弯折,也使得工艺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包纽扣电池
本技术属于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软包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软包电池为采用聚合物(通常为铝塑膜)作为外壳的电池。与硬壳电池相比,软包电池主要具备以下几个优势:(1)安全性好,软包电池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热管理失控或穿刺时,铝塑膜外壳会为电芯提供缓冲空间,发生鼓胀形变,最终只会着火或冒烟,但不会发生爆炸。(2)质量轻、能量密度高,软包电池重量较同等容量的钢壳电池轻40%,较铝壳电池轻20%,因此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3)电化学性能良好、寿命长,软包电池的内阻较小,可以极大的降低电池的自耗电,此外软包电池的循环寿命更长。现有的软包纽扣电池,极耳从极片末端引出,极耳需要经过多次折弯,再从上、下半壳中间引出,极耳多次折弯,跨过电芯主体,存在内短路的安全隐患,如果加隔离片则会牺牲能量密度。并且,极耳需要多次折弯,工艺复杂,品质不可控。此外,极耳多次折弯还容易致使上下半壳的折边张开,尺寸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软包纽扣电池制作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软包纽扣电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所述极芯容纳在所述软包壳体内;所述极芯沿自身轴向同向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一引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引出位置位于所述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所述第一凸起穿出,并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凸起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所述第二凸起穿出,并且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凸起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朝所述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凸起朝所述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可选地,所述软包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半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对接并热封形成封边。可选地,所述封边朝所述软包壳体的轴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的轴向的外壁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半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半壳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极芯由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卷绕成型,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上引出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片上引出所述第二极耳。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胶,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极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胶。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一密封胶的一段包覆有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耳的未设置有所述第二密封胶的位于所述软包壳体内的一段包覆有第二极耳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在极芯自身轴向同向引出,第一极耳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第二极耳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并且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位于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使得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直接在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穿出而不用在软包壳体内多次弯折,从而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不用跨过极芯,避免了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与极芯接触造成内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系数,并且由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不用跨过极芯从而可以不用设置隔离片,提高了能量密度,此外,由于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不用多次弯折,也使得工艺更加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折边有褶皱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将折边的褶皱压平后的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极芯;2、软包壳体;21、第一半壳;22、第二半壳;23、封边;3、第一极耳;4、第二极耳;5、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包括极芯1和软包壳体2;极芯1容纳在软包壳体2内;极芯1沿自身轴向同向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第一极耳3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2,第二极耳4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2,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位于软包壳体2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纽扣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在极芯1自身轴向同向引出,第一极耳3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2,第二极耳4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软包壳体2,并且第一引出位置和第二引出位置位于软包壳体2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使得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可以直接在软包壳体2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穿出而不用在软包壳体2内多次弯折,从而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可以不用跨过极芯1,避免了第一极耳3、第二极耳4与极芯1接触造成内短路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系数,并且由于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可以不用跨过极芯1从而可以不用设置隔离片,提高了能量密度,此外,由于第一极耳3和第二极耳4不用多次弯折,也使得工艺更加简单。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5,第一极耳3的外端从第一凸起5穿出,并且第一极耳3与第一凸起5密封连接;第二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6,第二极耳4的外端从第二凸起6穿出,并且第二极耳4与第二凸起6密封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凸起5和第二凸起6可以在第一极耳3的外端和第二极耳4的外端穿出软包壳体2后实现密封。在一实施例中,未示出地,第一凸起朝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软包壳体的外壁上;第二凸起朝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软包壳体的外壁上。可以减小软包纽扣电池的结构尺寸。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软包壳体2包括第一半壳21和第二半壳22,第一半壳21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一凸缘,第二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所述极芯容纳在所述软包壳体内;/n所述极芯沿自身轴向同向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一引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引出位置位于所述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芯和软包壳体;所述极芯容纳在所述软包壳体内;
所述极芯沿自身轴向同向引出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第一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第二引出位置穿出所述软包壳体,所述第一引出位置和所述第二引出位置位于所述软包壳体的轴向的同一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极耳的外端从所述第一凸起穿出,并且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凸起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引出位置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极耳的外端从所述第二凸起穿出,并且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凸起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朝所述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第二凸起朝所述软包壳体的径向弯折并贴合在所述软包壳体的外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包壳体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二半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对接并热封形成封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升高韩子勤周燕胡大林郭玉杰廖兴群
申请(专利权)人: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