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956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包括仪控系统机柜、仪控系统供电电源、防浪涌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仪控系统机柜内包括电源板卡、主控板卡和多个数据传输板卡,电源板卡和仪控系统机柜内各板卡连接;防浪涌组件包括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电路板卡外壳、输入端子E、输出端子A1、输出端子A2、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调节组件包括电阻盒、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仪控系统供电电源分别连接防浪涌组件的输入端子E和仪控系统机柜内的电源板卡,防浪涌组件的输出端子A1和仪控系统机柜内的电源板卡连接,调节组件的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用于分别连接防浪涌组件的输出端子A2和输出端子A3或者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核电站DCS仪控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
技术介绍
核电仪控系统中的模块设备需要在带电情况下进行拆卸,在带电情况下拆卸会产生一个瞬间的电压尖峰,这个电压尖峰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所以一种抑制瞬态电压的电路对于仪控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在机载28V直流供电时可能存在输入浪涌电压,要求供电电源能够在输入电压正常瞬态浪涌过程正常工作,该电压浪涌持续时间最长可达80V/100ms。在现有的防浪涌电路设计中,半导体器件在设计的时候由于体积限制,散热无法满足要求,导致一定体积的器件所能吸收的功率有限,每次脉冲所能吸收的时间最长为10ms左右,电压尖峰持续时间在100ms的尖峰且能量超过电路中的发热电阻所能吸收的最大能量及累计多次的热插拔操作会导致电路中的发热电阻阻值变化,影响电路原有的的电压调节设计效果,而在核电仪控系统的电路中不宜使用可调电阻,调节过多容易引发电阻器的动片与碳膜之间的接触不良产生甚至电阻器被击穿的故障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采用防浪涌组件和调节组件分离设计的结构,从而有效的避免使用可调电阻,消除调节过多容易引发电阻器的动片与碳膜之间的接触不良产生甚至电阻器被击穿的故障隐患。使得核电仪控系统具有更加良好的运行工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包括仪控系统机柜、仪控系统供电电源、防浪涌组件和调节组件;所述仪控系统机柜内包括电源板卡、主控板卡和多个数据传输板卡,数据传输板卡的数量小于20,电源板卡和主控板卡、多个数据传输板卡供电连接连接;所述防浪涌组件包括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电路板卡外壳、输入端子E、输出端子A1、输出端子A2、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容纳在电路板卡外壳中,输入端子E由电路输入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3由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之间的接线点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1和输出端子A2由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4由下拉电阻的另一端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电阻盒、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由电阻盒的两端分别引出;仪控系统供电电源连接防浪涌组件的输入端子E,防浪涌组件的输出端子A1和仪控系统机柜内的电源板卡连接,调节组件的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用于分别连接防浪涌组件的输出端子A2和输出端子A3或者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所述仪控系统机柜内的数据传输板卡包括和电源板卡供电连接的模拟量输入板卡、模拟量输出板卡、数字量输入板卡、数字量输出板卡、网络通信板、服务测试板卡、脉冲数据板卡、热电偶板卡、热电阻板卡等。所述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包括光电隔离器N1、可调基准电压源U16、P沟道场效应管V1、齐纳二极管V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容C1、电容C2;P沟道场效应管V1的D极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及电容C1的一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V1的G极与齐纳二极管V3的导通端、光电隔离器N1的3号端及电阻R5的一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V1的S极作为电源的输入端并且与齐纳二极管V3的截止端及光电隔离器N1的4号端连接;光电隔离器N1的1号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光电隔离器N1的2号端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容C2的一端及可调基准电压源U16的1号端连接;可调基准电压源U16的2号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及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可调基准电压源U16的3号端与电阻R5的另一端及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上拉电阻为电阻R2,下拉电阻为电阻R1,输入端子E由P沟道场效应管V1的S端引出,输出端子A1和输出端子A2由电阻R2和电阻R3的连接点引出,输出端子A3由电容C1和电容C2的连接点引出,输出端子A4由电阻R1和可调基准电压源U16的3号端连接点引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N1的1号端和2号端为控制端,3号端和4号端为接收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U16的3号端与R5的另一端及R1的另一端连接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所述调解组件的电阻盒内设置有至少两个电阻槽,电阻槽之间通过导线联通,电阻槽内可以放置电阻或导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有:所述电路板卡外壳和电阻盒均为绝缘材质。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而言,采用分离设计构思,将使用单独的调节组件与防浪涌组件相配合,在更改系统电路接线情况后根据计算改变调节组件的阻值大小,连接到防浪涌组件的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两端的输出端子上,对电压进行安全准确的调节从而实现抑制电压的不同;针对不同电路调整参数可实现持续时间为1s以下所有电压浪涌的抑制,有效的提高防浪涌组件系统的工作寿命和工作安全。附图说明结合附图,可以得到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可以获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不超出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任何期望的方式将图中所示的不同实施例的单独特征加以组合。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连接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结构及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浪涌组件,2-调节组件,3-仪控系统供电电源,4-仪控系统机柜,5-电源板卡,6-模拟量输入板卡,7-模拟量输出板卡。8-数字量输入板卡,9-数字量输出板卡,10-网络通信板卡,11-服务测试板卡,12-主控板卡。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包括仪控系统机柜4、仪控系统供电电源3、防浪涌组件1和调节组件2;所述仪控系统机柜4内包括电源板卡5、主控板卡12和多个数据传输板卡,数据传输板卡的数量小于20,电源板卡5和主控板卡12、多个数据传输板卡连接;所述防浪涌组件1包括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电路板卡外壳、输入端子E、输出端子A1、输出端子A2、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容纳在电路板卡外壳中,输入端子E由电路输入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3由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之间的接线点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1和输出端子A2由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仪控系统机柜(4)、仪控系统供电电源(3)、防浪涌组件(1)和调节组件(2);/n所述仪控系统机柜(4)内包括电源板卡(5)、主控板卡(12)和多个数据传输板卡,数据传输板卡的数量小于20,电源板卡(5)和多个数据传输板卡、主控板卡(12)供电连接;/n所述防浪涌组件(1)包括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电路板卡外壳、输入端子E、输出端子A1、输出端子A2、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容纳在电路板卡外壳中,输入端子E由电路输入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3由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之间的接线点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1和输出端子A2由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4由下拉电阻的另一端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n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电阻盒、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由电阻盒的两端分别引出;/n仪控系统供电电源(3)连接防浪涌组件(1)的输入端子E,防浪涌组件(1)的输出端子A1和仪控系统机柜(4)内的电源板卡(5)连接,调节组件(2)的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用于分别连接防浪涌组件(1)的输出端子A2和输出端子A3或者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仪控系统机柜(4)、仪控系统供电电源(3)、防浪涌组件(1)和调节组件(2);
所述仪控系统机柜(4)内包括电源板卡(5)、主控板卡(12)和多个数据传输板卡,数据传输板卡的数量小于20,电源板卡(5)和多个数据传输板卡、主控板卡(12)供电连接;
所述防浪涌组件(1)包括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电路板卡外壳、输入端子E、输出端子A1、输出端子A2、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容纳在电路板卡外壳中,输入端子E由电路输入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3由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之间的接线点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1和输出端子A2由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输出端子A4由下拉电阻的另一端向电路输出端向电路板卡外壳外引出;
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电阻盒、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由电阻盒的两端分别引出;
仪控系统供电电源(3)连接防浪涌组件(1)的输入端子E,防浪涌组件(1)的输出端子A1和仪控系统机柜(4)内的电源板卡(5)连接,调节组件(2)的接线端子B1和接线端子B2用于分别连接防浪涌组件(1)的输出端子A2和输出端子A3或者输出端子A3和输出端子A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仪控系统机柜(4)内的数据传输板卡包括和电源板卡(5)供电连接的模拟量输入板卡(6)、模拟量输出板卡(7)、数字量输入板卡(8)、数字量输出板卡(9)、网络通信板卡(10)和服务测试板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防浪涌电源供电组件的核电仪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浪涌抑制电路板包括光电隔离器N1、可调基准电压源U16、P沟道场效应管V1、齐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兴川李济周梁建蒋维肖海波刘善勇闫昊陈世敏何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