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威威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925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涉及建筑领域。它包括底盘以及驱动杆;所述底盘上端面开有竖滑槽;所述竖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内转动连接有承载管;所述承载管内侧面开有螺旋槽;所述承载管外侧套设有挡管;所述挡管端部与所述底盘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挡管侧面开有取样槽;所述承载管外侧面通过扭簧轴转动连接有取样勺;所述取样勺位于所述取样槽上方;所述取样勺的开口所在平面沿所述承载管的轴心倾斜设置;所述驱动杆外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旋槽滑动配合的滑柱;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承载管转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取样简单、方便;取样效果理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岩土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在岩土勘察过程中需要用到岩土取样装置。现有的岩土取样装置取样不方便,而且取样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取样方便、取样效果理想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包括底盘以及驱动杆;所述底盘上端面开有竖滑槽;所述竖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内转动连接有承载管;所述承载管内侧面开有螺旋槽;所述承载管外侧套设有挡管;所述挡管端部与所述底盘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挡管侧面开有取样槽;所述承载管外侧面通过扭簧轴转动连接有取样勺;所述取样勺位于所述取样槽上方;所述取样勺的开口所在平面沿所述承载管的轴心倾斜设置;所述驱动杆外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旋槽滑动配合的滑柱;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承载管转动配合。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的所述取样勺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取样勺沿所述承载管外侧面上下排列;所述取样槽数量与所述取样勺数量相同。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的所述挡管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本技术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1、向下压驱动杆,就可以使取样勺伸出取样槽,利用取样勺取样,并且在向下压驱动杆时,驱动杆会使承载管旋转,即取样勺会旋转,取样勺可以刮取该水平面圆周方向的岩土,对该位置充分取样;在向下压驱动杆就可以取样操作,非常简单、方便;在取样完毕后,按住挡管向上提起驱动杆,就可以将取样勺收到挡管内,利用挡管挡柱取样勺,在整个装置撤出时,取样勺不会触碰到岩土,可以对已经取样样品充分保护,保证样品为理想的、所需要的的样品,最终提高检测结果。2、在承载管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取样勺,在向下压驱动杆时,可以使多个取样勺同时伸出取样槽取样,由于取样勺沿承载管外侧面上下设置,所以多个取样勺可以取到不同水平面位置的岩土样品,取样效果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盘与承载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取样勺与承载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螺纹槽与滑柱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取样勺工作前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的取样勺工作后状态图图中,1、底盘;2、驱动杆;3、竖滑槽;4、滑套;5、承载管;6、螺旋槽;7、挡管;8、取样槽;9、扭簧轴;10、取样勺;11、滑柱;12、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1-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一种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包括底盘1以及驱动杆2;所述底盘1上端面开有竖滑槽3;所述竖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套4;所述滑套4内转动连接有承载管5;所述承载管5内侧面开有螺旋槽6;所述承载管5外侧套设有挡管7;所述挡管7端部与所述底盘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挡管7侧面开有取样槽8;所述承载管5外侧面通过扭簧轴9转动连接有取样勺10;所述取样勺10位于所述取样槽8上方;所述取样勺10的开口所在平面沿所述承载管5的轴心倾斜设置;所述驱动杆2外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旋槽6滑动配合的滑柱11;所述驱动杆2与所述承载管5转动配合;所述取样勺10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取样勺10沿所述承载管5外侧面上下排列;所述取样槽8数量与所述取样勺10数量相同;所述挡管7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2。在本技术使用时:找好取样位置后,利用其它现有机械对该位置打孔,在打孔后将本技术伸入到孔内取样。在本技术伸入到孔内后,继续推驱动杆2,当底盘1与孔的底部接触后,向下压驱动杆2时,驱动杆2通过承载管5将力量施加到滑套4上,滑套4在竖滑槽3内向下滑动,即驱动杆2与承载管5也会向下移动,在承载挂向下移动时,承载管5上的取样勺10会向下移动,挡管7不再限制取样勺10的转动,由于扭簧轴9的力量会驱动转动伸出取样槽8,向外转动扩张,继续向下推动驱动杆2,由于滑套4移动到了竖滑槽3底部,所以,继续向下推动驱动杆2时,驱动杆2上的滑柱11在螺旋槽6内滑动,由于手部抓紧了驱动杆2,所以滑柱11在螺旋槽6内滑动会推动承载管5转动,即取样勺10会转动,利用取样勺10刮取孔内周围的岩土取样;在取样完成后,抓紧固定杆12,然后向上提升驱动杆2,驱动杆2带动承载管5向上移动,克服扭簧轴9的扭力,使扭簧轴9蓄力,取样勺10会缩进挡管7内,挡管7挡住取样勺10,最后将整个装置拿出孔外。在将整个装置拿出后,抓紧底盘1,再压动驱动杆2,使取样勺10伸出,将岩土样品取出,在取出岩土样品后,向上提升驱动杆2,先使取样勺10进入到挡管7内,再向上提升驱动杆2,使取样勺10在挡管7内转动至初始位置,而驱动杆2也会回复至初始位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取样勺10开口所在平面沿承载管5的轴心倾斜设置,指的是取样勺10的开口所在平面与承载管5的轴心具有一定夹角,且夹角为锐角。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以及驱动杆(2);所述底盘(1)上端面开有竖滑槽(3);所述竖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套(4);所述滑套(4)内转动连接有承载管(5);所述承载管(5)内侧面开有螺旋槽(6);所述承载管(5)外侧套设有挡管(7);所述挡管(7)端部与所述底盘(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挡管(7)侧面开有取样槽(8);所述承载管(5)外侧面通过扭簧轴(9)转动连接有取样勺(10);所述取样勺(10)位于所述取样槽(8)上方;所述取样勺(10)的开口所在平面沿所述承载管(5)的轴心倾斜设置;所述驱动杆(2)外侧面下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螺旋槽(6)滑动配合的滑柱(11);所述驱动杆(2)与所述承载管(5)转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用的岩土勘察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以及驱动杆(2);所述底盘(1)上端面开有竖滑槽(3);所述竖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滑套(4);所述滑套(4)内转动连接有承载管(5);所述承载管(5)内侧面开有螺旋槽(6);所述承载管(5)外侧套设有挡管(7);所述挡管(7)端部与所述底盘(1)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挡管(7)侧面开有取样槽(8);所述承载管(5)外侧面通过扭簧轴(9)转动连接有取样勺(10);所述取样勺(10)位于所述取样槽(8)上方;所述取样勺(10)的开口所在平面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洁王杰牛海伟杨卫顺刘聪赵朋赵立男李萌娴张海园
申请(专利权)人:曹威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