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扬军专利>正文

电磁热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905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电磁热风系统,包括膨胀槽、电磁加热器,热交换器,控制系统,电磁加热器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导热油流出接口相连,热交换器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高温阀门、油泵、电磁加热器的导热油流出口接口串接,膨胀槽通过管道连通在油泵的出口与高温阀门之间的管道上,且膨胀槽的位置处于电磁热风系统的上方高位,位于热交换器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排风扇。该电磁热风系统安全可靠,电力传输,涡流加热,热转换效率高,无需锅炉建设维护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热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烘干设备的设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转换效率高的电磁热风系统。
技术介绍
烘干是稻谷收割的重要环节,冬季寒冷,雨季空气中水分大,刚收割的稻谷水分大不宜存储,需快速烘干;传统做法为燃煤锅炉等给稻谷输送热风加以烘干,但效率低,操作烦索,稳定性差,事故率高,污染严重,风温更是达不到均匀的温度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热传导效率高,安全可靠的电磁热风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磁热风系统,包括膨胀槽、电磁加热器,热交换器,控制系统,电磁加热器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的导热油流出接口相连,热交换器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高温阀门、油泵、电磁加热器的导热油流出口接口串接,膨胀槽通过管道连通在油泵的出口与高温阀门之间的管道上,且膨胀槽的位置处于电磁热风系统的上方高位,位于热交换器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排风扇。本技术进一步提供的电磁热风系统,位于其电磁加热器的导热油流入接口与热交换器的导热油流出接口相连之间的管道上串接有过滤器,过滤器流出端的管道上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本技术进一步提供的电磁热风系统,其高温阀门与热交换器的导热油流入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本技术进一步提供的电磁热风系统,其电磁加热器为圆柱筒状结构,位于圆柱筒状结构的侧壁内部缠绕固定有涡流线圈,所述涡流线圈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本技术进一步提供的电磁热风系统,其控制系统由主机、电磁加热器、温度传感器组成,电磁加热器与温度传感器均与主机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管道内油温或排风扇的出风口风温达到设定温度时,电磁加热器停止工作。本技术进一步提供的电磁热风系统,其热交换器里面设置有导热油管,导热油管为S型迂回均匀分布,导热油管通过支架进行固定,所述导热油管两端设置有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导热油管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本技术进一步提供的电磁热风系统,其导热油管使用的材质为金属铝或铜材质,导热油管厚度在1.5mm-2mm之间。本技术更进一步提供的电磁热风系统,其导热油管上的散热片通过焊接与导热油管固为一体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电磁热风系统安全可靠,电力传输,涡流加热,热转换效率高,无需锅炉建设维护管理,降低管理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图中:1、电磁加热器;2、热交换器;3、导热油管;4、高温阀门;5、油泵;6、膨胀槽;7、过滤器;8、压力表;9、温度传感器;10、支架;11、导热油进口;12、导热油出口;13、散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的电磁热风系统,包括膨胀槽6、电磁加热器1,热交换器2,控制系统,电磁加热器1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出接口相连,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高温阀门4、油泵5、电磁加热器1的导热油流出口接口串接,膨胀槽6通过管道连通在油泵5的出口与高温阀门4之间的管道上,且膨胀槽6的位置处于电磁热风系统的上方高位,位于热交换器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排风扇。优选地,所述位于电磁加热器1的导热油流入接口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出接口相连之间的管道上串接有过滤器7,过滤器7流出端的管道上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9。优选地,所述高温阀门4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入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8。优选地,所述电磁加热器1为圆柱筒状结构,位于圆柱筒状结构的侧壁内部缠绕固定有涡流线圈,所述涡流线圈和温度传感器9均与控制系统相连。优选地,所述的控制系统由主机、电磁加热器1、温度传感器9组成,电磁加热器1与温度传感器9均与主机电连接,当温度传感器9监测到管道内油温或排风扇的出风口风温达到设定温度时,电磁加热器1停止工作。温度传感器9反馈信号都传输到主机,经主机来控制电磁加热器1的涡流线圈工作的起停,而达到智能控制和节能的目的。优选地,所述热交换器2里面设置有导热油管3,导热油管3为S型迂回均匀分布,导热油管3通过支架10进行固定,所述导热油管3两端设置有导热油进口11和导热油出口12,导热油管3外壁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片13。优选地,导热油管3使用的材质为金属铝或铜材质,导热油管3厚度在1.5mm-2mm之间。优选地,导热油管3上的散热片13通过焊接与导热油管3固为一体结构。管道内油液经过电磁加热器1加热后,通过油泵5抽取到达导热油进口11,从而进入热交换器内的导热油管3,再由热交换器2内导热油管3外壁上的散热片13散出热量;通过风机将散热片13散出的热量送往需要进行烘干的稻谷处。散热片13散热过后的管道内油液,再通过导热油出口12排出至电磁加热器1,使其循环使用。电磁热风系统运用传热的三大方式,对流,热传导,热辐射技术。方案针对传统锅炉供热和电磁送风系统的性能比较,从投资,热力负荷,电力负荷,安全性,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对电磁热风系统节能环保,安全可靠得到明确结论。热交换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经过与空调散热逆反的原理,使输出的风温达到更高的温度要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磁热风系统,包括膨胀槽(6)、电磁加热器(1),热交换器(2),控制系统,电磁加热器(1)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出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高温阀门(4)、油泵(5)、电磁加热器(1)的导热油流出口接口串接,膨胀槽(6)通过管道连通在油泵(5)的出口与高温阀门(4)之间的管道上,且膨胀槽(6)的位置处于电磁热风系统的上方高位,位于热交换器(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排风扇。/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磁热风系统,包括膨胀槽(6)、电磁加热器(1),热交换器(2),控制系统,电磁加热器(1)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出接口相连,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入接口通过管道依次与高温阀门(4)、油泵(5)、电磁加热器(1)的导热油流出口接口串接,膨胀槽(6)通过管道连通在油泵(5)的出口与高温阀门(4)之间的管道上,且膨胀槽(6)的位置处于电磁热风系统的上方高位,位于热交换器(2)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排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电磁加热器(1)的导热油流入接口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出接口相连之间的管道上串接有过滤器(7),过滤器(7)流出端的管道上设置有一温度传感器(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阀门(4)与热交换器(2)的导热油流入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压力表(8)。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磁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器(1)为圆柱筒状结构,位于圆柱筒状结构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扬军
申请(专利权)人:郑扬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