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9904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其包括洁净室和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和净风系统,通风管道包括与净风系统进风口连通的新风管、连通净风系统和洁净室的洁净风管,洁净室下方连通有排风管,排风管上设置有排风风机,排风管远离洁净室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和回风管,回风管远离排风管的一端与净风系统连通,排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排风管内颗粒物含量且控制出风管或回风管启闭的控风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风装置可将含颗粒物多的空气通过出风管排出,将含颗粒物少的空气通过回风管回流至净风系统进行内循环,有效减小了净风系统的净化负载,实现了净化节能工程系统的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系统的
,特别涉及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
技术介绍
洁净室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将空气中的微粒子、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减少到规定指标以下,并将室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声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特别设计的房间。洁净室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的核心系统在于于其连通的新风系统。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07035412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净化工程系统,包括洁净室和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多个通风管道和净风系统,通风管道之间设置有换热器,通过换热器将自然风和回风中的热能传递给新风,输入净风系统的自然风和回风的温度降低而新风的温度升高,降低了净风系统处理自然风和回风的能耗,同时也减少了加热器对新风加热时产生的能耗。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问题:通风系统刚启动时或洁净室内存在大量粉尘时,含有粉尘的空气同时自回风管和出风管排出,致使一部分含有较多粉尘的空气进入回风管道内再次进入净风系统,加重了净风系统的净风载荷,不利于通风系统对新风的高效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解决净化系统内回风中含有较多粉尘的问题。上述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包括洁净室和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和净风系统,所述通风管道包括与所述净风系统进风口连通的新风管、连通所述净风系统和所述洁净室的洁净风管,所述洁净室下方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排风管远离所述洁净室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回风管远离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净风系统连通,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排风管内颗粒物含量且控制所述出风管或所述回风管启闭的控风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控风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出风管和所述回风管上的第一电动通风蝶阀和第二电动通风蝶阀,所述第一电动通风蝶阀和所述第二电动通风蝶阀共同电性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排风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的PM2.5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器。进一步地,所述洁净室四面墙壁下端均设置有出风道,所述排风管与多个所述出风道均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洁净室内设置有CO2浓度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CO2浓度传感器和所述排风风机均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CO2浓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洁净室地面以上1.2m~1.5m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洁净风管上设置有洁净风风机,所述洁净风风机与所述CO2浓度传感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外界空气倒灌的防倒风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包括洁净室1和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和净风系统2,净风系统2为本领域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通风管道包括与净风系统2的进风口连通的新风管3、连通净风系统2和洁净室1的洁净风管4,洁净室1下方连通有排风管5,排风管5上设置有排风风机6,排风管5远离洁净室1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18和回风管17,回风管17远离排风管5的一端与净风系统2连通;排风管5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排风管5内颗粒物含量且控制出风管18或回风管17启闭的控风装置,控风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出风管18和回风管17上的第一电动通风蝶阀7和第二电动通风蝶阀8,第一电动通风蝶阀7和第二电动通风蝶阀8共同电性连接有第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排风管5内设置有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的PM2.5传感器10,第一控制器和PM2.5传感器10均为本领域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自然空气通过新风管3进入净风系统2净化后通过洁净风管4进入洁净室1内,排风风机6启动对洁净室1内的空气进行抽吸,使得进入洁净室1内的洁净风自上而下在洁净室1内流通并将洁净室1内的颗粒物携带并流通至排风管5内,PM2.5传感器10对进入排风管5内的空气进行监测。当该空气中颗粒物含量超过设定值后,PM2.5传感器10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二电动通风蝶阀8关闭,同时控制第一电动通风蝶阀7开启,此时含有较多颗粒物的空气自出风管18排出至大气中;当PM2.5传感器10监测到该空气中颗粒物含量低于设定时后,PM2.5传感器10通过第一控制器控制第一电动通风蝶阀7关闭,同时控制第二电动通风蝶阀8开启,此时含有较少颗粒物的空气自回风管17通入净风系统2中进行净化后流入洁净风管4内,使得含有较少颗粒物的空气通过回风管17在洁净室1内进行内循环,有效避免了较少颗粒物的空气中得到能量流失,尤其是该空气在通过洁净风管4进入洁净室1之前经加热或制冷后,有效降低了能源损耗,实现了净化节能工程系统的节能效果。并且通过设置PM2.5传感器10和第一控制器,可根据排风管5内空气的质量自动选择将该空气排放至大气中或是通入回风管17进行内循环,避免了过多颗粒物随回风管17进入净风系统2中,减小了净风系统2的净化负载,进一步实现了净化节能工程系统的节能效果。如图1所示,回风管17上设置有初效过滤器11,洁净室1四面墙壁下端均设置有出风道12,排风管5与多个出风道12均连通。初效过滤器11对回流至净风系统2中的回风进行初步过滤,进一步降低了进入净风系统2中的回风中的颗粒物含量,有效降低了净风系统2的负载;同时设置多个出风道12使得通过洁净室1并携带洁净室1内颗粒物的空气能尽可能快速地通入排风管5内,提高了洁净风对洁净室1的净化效果。如图1所示,洁净室1内设置有CO2浓度传感器13和第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CO2浓度传感器13和第二控制器均为本领域常见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再赘述,CO2浓度传感器13设置在洁净室1地面以上1.2m~1.5m的位置,第二控制器与CO2浓度传感器13和排风风机6均电性连接,洁净风管4上设置有洁净风风机15,洁净风风机15与CO2浓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CO2浓度传感器13对洁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包括洁净室和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和净风系统,所述通风管道包括与所述净风系统进风口连通的新风管、连通所述净风系统和所述洁净室的洁净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洁净室下方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排风管远离所述洁净室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回风管远离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净风系统连通,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排风管内颗粒物含量且控制所述出风管或所述回风管启闭的控风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化节能工程系统,包括洁净室和通风系统,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和净风系统,所述通风管道包括与所述净风系统进风口连通的新风管、连通所述净风系统和所述洁净室的洁净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洁净室下方连通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排风风机,所述排风管远离所述洁净室的一端连通有出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回风管远离所述排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净风系统连通,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排风管内颗粒物含量且控制所述出风管或所述回风管启闭的控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节能工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风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出风管和所述回风管上的第一电动通风蝶阀和第二电动通风蝶阀,所述第一电动通风蝶阀和所述第二电动通风蝶阀共同电性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排风管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的PM2.5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节能工程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治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量典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