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光格栅教室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96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光格栅教室灯,包括外壳、灯体、格栅,所述格栅位于灯体的下侧且与外壳的底部固定,所述外壳的顶壁上且位于两侧的边沿处对称设有两个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与外壳的顶壁固定,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同一侧均安装有从动轮,所述外壳的顶壁上且靠近两个从动轮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入端外接单片机,且伺服电机的驱动端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两个从动轮均通过皮带传动,两个所述螺纹杆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架。本方案通过各个结构的设置可以对灯体下的格栅进行方便的清洁,清除积累的灰尘、蜘蛛网等杂物,从而可保持灯光的亮度,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光格栅教室灯
本技术涉及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格栅教室灯。
技术介绍
教室的照明灯具一般设计简洁,目前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室中照明灯具多直接使用裸露在外的荧光灯,在光线直射下会产生眩光,造成眼部不适并引发视疲劳。现有技术中存在光格栅教室灯,其通过设置纵向和横向的格挡条,实现了防眩光的特点,但是现有的光格栅教室灯在实际使用时依然存在如下的缺点:由于格栅的存在,格栅上极易积累灰尘或者蜘蛛网等杂物,清洁不便,造成灯光暗淡,影响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防眩光格栅教室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防眩光格栅教室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眩光格栅教室灯,包括外壳、灯体、格栅,所述格栅位于灯体的下侧且与外壳的底部固定,所述外壳的顶壁上且位于两侧的边沿处对称设有两个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与外壳的顶壁固定,两个所述螺纹杆的同一侧均安装有从动轮,所述外壳的顶壁上且靠近两个从动轮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光格栅教室灯,包括外壳(1)、灯体(2)、格栅(3),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3)位于灯体(2)的下侧且与外壳(1)的底部固定,所述外壳(1)的顶壁上且位于两侧的边沿处对称设有两个螺纹杆(7),两个所述螺纹杆(7)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块(8),且支撑块(8)与外壳(1)的顶壁固定,两个所述螺纹杆(7)的同一侧均安装有从动轮(10),所述外壳(1)的顶壁上且靠近两个从动轮(10)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入端外接单片机,且伺服电机(4)的驱动端安装有主动轮(9),所述主动轮(9)与两个从动轮(10)均通过皮带传动,两个所述螺纹杆(7)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光格栅教室灯,包括外壳(1)、灯体(2)、格栅(3),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3)位于灯体(2)的下侧且与外壳(1)的底部固定,所述外壳(1)的顶壁上且位于两侧的边沿处对称设有两个螺纹杆(7),两个所述螺纹杆(7)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块(8),且支撑块(8)与外壳(1)的顶壁固定,两个所述螺纹杆(7)的同一侧均安装有从动轮(10),所述外壳(1)的顶壁上且靠近两个从动轮(10)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4),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入端外接单片机,且伺服电机(4)的驱动端安装有主动轮(9),所述主动轮(9)与两个从动轮(10)均通过皮带传动,两个所述螺纹杆(7)均螺纹连接有移动架(5),两个所述移动架(5)的底端均延伸至外壳(1)的两侧,且共同安装有清洁刷机构(6),所述清洁刷机构(6)位于灯体(2)的下侧,且与格栅(3)的底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龙边宇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光冠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