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管道用保温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896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核管道用保温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形状、尺寸一一对应且凹凸装配式包覆在核管道外壁上的保温结构件;各保温结构件均包括内板、外板及固定封装在内板与外板之间的两轴向端板、两径向装配板,一径向装配板沿轴向长度设置有凸块、另一径向装配板沿轴向长度开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内板的内表面沿轴向分布有至少一个弹簧支撑环,弹簧支撑环顶撑设置在内板与核管道外壁之间;内板、外板及两轴向端板、两径向装配板围设的腔体内设置有防止热量扩散的反射结构。所述核管道用保温组件结构紧凑、强度高,装卸便捷、高效,保温效果佳,适用于水平核管道和竖直核管道,实用性佳,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管道用保温组件
本技术属于保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核管道用保温组件。
技术介绍
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进行发电的,核电站用管道内储存有大量的高温热能,可用来驱动叶轮机进行发电。为减少核管道热量损失并降低核岛内工作环境温度,需要在核管道外安装保温设备。CN109812646A公开了一种金属反射型保温层,由多个高性能金属反射型保温块组装连接而成,其中,各高性能金属反射型保温块的连接接缝采用搭接板盖缝。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采用上述搭接板盖缝的连接方式,组装效率较低,而核反应堆具有很高的放射性,核岛内辐射不可避免,因此安装、拆卸或更换保温设备或保温组件时,需作业人员提高拆装效率并尽可能减少在核岛内作业时间;此外,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上述金属保温层在连接接缝处热量散失较快,多个保温块的连接面均为面接触,加快了热量传导,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不佳。因此,如何设计或研发一种核管道用保温组件,可实现快速拆装且保温效果佳,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管道用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形状、尺寸一一对应且凹凸装配式包覆在核管道外壁上的保温结构件(100);各所述保温结构件均包括内板(10)、外板(20)及固定封装在所述内板(10)与所述外板(20)之间的两轴向端板(30)、两径向装配板(40),一所述径向装配板(40)沿轴向长度设置有凸块(41)、另一所述径向装配板(40)沿轴向长度开设有与所述凸块(41)相匹配的凹槽(42),所述内板(10)的内表面沿轴向分布有至少一个弹簧支撑环(11),所述弹簧支撑环(11)顶撑设置在所述内板(10)与核管道外壁之间;所述内板(10)、所述外板(20)及两所述轴向端板(30)、两所述径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管道用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形状、尺寸一一对应且凹凸装配式包覆在核管道外壁上的保温结构件(100);各所述保温结构件均包括内板(10)、外板(20)及固定封装在所述内板(10)与所述外板(20)之间的两轴向端板(30)、两径向装配板(40),一所述径向装配板(40)沿轴向长度设置有凸块(41)、另一所述径向装配板(40)沿轴向长度开设有与所述凸块(41)相匹配的凹槽(42),所述内板(10)的内表面沿轴向分布有至少一个弹簧支撑环(11),所述弹簧支撑环(11)顶撑设置在所述内板(10)与核管道外壁之间;所述内板(10)、所述外板(20)及两所述轴向端板(30)、两所述径向装配板(40)围设的腔体内设置有防止热量扩散的反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管道用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端板(30)具有台阶式结构,且相邻两所述轴向端板(30)沿轴向方向相互装配于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管道用保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端板(30)包括内端板(31)、外端板(32)及设置在所述内端板(31)、所述外端板(32)之间的连接板(33),所述内端板(31)、所述外端板(32)分别与所述内板(10)、所述外板(20)对应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尚鸣蒋超周鹏达吴鹏飞李杨程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