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泵及其内筒体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76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泵及其内筒体固定结构,包括喇叭接管,其内周壁设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自下而上且沿偏离喇叭接管轴线的方向延伸;内筒体,其下端穿设于喇叭接管内并与导向斜面抵接;护管,其下端与内筒体固定连接;泵盖,其与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一方面,通过导向斜面实现内筒体的自定心,并通过内筒体的自重与导向斜面之间产生静摩擦力,以限制内筒体周向旋转,避免内筒体结构的磨损;另一方面,内筒体与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泵盖与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防止护管的径向和轴向的移动,同时,防止内筒体产生轴向的窜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泵及其内筒体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泵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泵及其内筒体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结构中,循环水泵护管2`的顶部与泵盖1`采用径向配合密封的方式连接,没有轴向的约束,在运行过程中随着动静配合的摩擦、泵启停过程中水流的冲击都导致了与护管2`连接的内筒体出现振动,配合面磨损,配合松动,造成振动加大,以往的结构一旦磨损后振动增大,磨损加速,甚至连带着导叶体以及护管1`旋转,损坏防撞块,毁坏护管2`。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防止内筒体周向旋转及轴向移动,减少内筒体结构磨损,并提高内筒体装配效率的一种循环水泵久其内筒体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筒体固定结构,包括:喇叭接管,其内周壁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自下而上且沿偏离所述喇叭接管轴线的方向延伸;内筒体,其下端穿设于所述所述喇叭接管内并与所述导向斜面抵接;护管,其下端与所述内筒体固定连接;及泵盖,其与所述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外周壁设有配合斜面,所述配合斜面与所述导向斜面贴合。可选的,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喇叭接管轴线成20°-40°夹角。可选的,所述护管与所述泵盖通过螺栓连接。基于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循环水泵,包括上述的内筒体固定结构。实施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一方面,通过在喇叭接管的内周壁设置导向斜面,使内筒体穿设于喇叭接管时,内筒体的下端抵接于导向斜面,并通过导向斜面实现内筒体的自定心,着座于喇叭接管上,并通过内筒体的自重与导向斜面之间产生静摩擦力,以限制内筒体周向旋转,避免内筒体结构的磨损;另一方面,内筒体与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泵盖与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防止护管的径向和轴向的移动,同时,防止内筒体产生轴向的窜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
技术介绍
中泵盖与护管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喇叭接管,11、导向斜面,2、内筒体,21、配合斜面,3、护管,4、泵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考图1-图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筒体固定结构,包括:喇叭接管1,其内周壁设有导向斜面11,导向斜面11自下而上且沿偏离喇叭接管1轴线的方向延伸;内筒体2,其下端穿设于喇叭接管1内并与导向斜面11抵接;护管3,其下端与内筒体2固定连接;及泵盖4,其与护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一方面,通过在喇叭接管1的内周壁设置导向斜面11,使内筒体2穿设于喇叭接管1时,内筒体2的下端抵接于导向斜面11,并通过导向斜面11实现内筒体2的自定心,着座于喇叭接管1上,并通过内筒体2的自重与导向斜面11之间产生静摩擦力,以限制内筒体2周向旋转,避免内筒体2结构的磨损;另一方面,内筒体2与护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泵盖4与护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防止护管3的径向和轴向的移动,同时,防止内筒体2产生轴向的窜动。参考图2,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内筒体2的下端外周壁设有配合斜面21,配合斜面21与导向斜面11贴合,从而增加了内筒体2与喇叭接管1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内筒体2与喇叭接管1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进而提高防止内筒体2周向转动的可靠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斜面11与喇叭接管1轴线成20°-40°夹角,一方面,使内筒体2放置在导向斜面11上时,可在自重作用下与导向斜面11轴向相对移动以实现自定心,另一方面,使内筒体2在自重作用下作用在导向斜面11上的力形成足够的静摩擦力以限制内筒体2的周向转动。参考图3,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护管3与泵盖4通过螺栓连接,提供预紧力,防止护管3的径向与轴向的移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循环水泵,包括上述的内筒体固定结构,提高了循环水泵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循环水泵结构的磨损,提高使用的寿命。综上,本技术结构简单,一方面,通过在喇叭接管1的内周壁设置导向斜面11,使内筒体2穿设于喇叭接管1时,内筒体2的下端抵接于导向斜面11,并通过导向斜面11实现内筒体2的自定心,着座于喇叭接管1上,并通过内筒体2的自重与导向斜面11之间产生静摩擦力,以限制内筒体2周向旋转,避免内筒体2结构的磨损;另一方面,内筒体2与护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泵盖4与护管3的上端固定连接,防止护管3的径向和轴向的移动,同时,防止内筒体2产生轴向的窜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筒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喇叭接管,其内周壁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自下而上且沿偏离所述喇叭接管轴线的方向延伸;/n内筒体,其下端穿设于所述喇叭接管内并与所述导向斜面抵接;/n护管,其下端与所述内筒体固定连接;及/n泵盖,其与所述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筒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喇叭接管,其内周壁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自下而上且沿偏离所述喇叭接管轴线的方向延伸;
内筒体,其下端穿设于所述喇叭接管内并与所述导向斜面抵接;
护管,其下端与所述内筒体固定连接;及
泵盖,其与所述护管的上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筒体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下端外周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国梁潘志强甄家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珠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