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716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腔、虹吸装液腔、装液腔、提拉杆、高压喷头、加压杆,加压杆位于加压腔内部,提拉杆位于虹吸装液腔内部,高压喷头输液管与装液腔相通,加压杆可沿加压腔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提拉杆可沿虹吸装液腔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喷雾装置只能添加单一液体以及不方便运输、使用效率低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可以将化学试剂调整好配比后分离保存而且可随时现场使用降低时间成本和劳动强度的喷雾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
本技术涉及露天矿粉尘浓度控制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
技术介绍
露天开采的过程中,常常伴随有大量的煤和岩石的破碎,会产生极大浓度的粉尘颗粒,其属于综合性的混合粉尘,主要包含大量的煤尘、岩尘及其少量的其他物质,开采所产生的混合粉尘能够长时间的悬浮于空气中,不易沉降。这类混合粉尘长期悬浮于空气中,不仅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身体伤害,且存在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对于某些特定环境下的露天开采场地,如开采面,粉尘浓度极高,且长时间的悬浮,使得能见度极低,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事故,增加指挥和操作的失误的可能性,极易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并且粉尘长时间的附着在机械设备上,会加速机械设备的损化,使得其部分精密仪器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尤其是露天矿开采过程中所使用的潜孔钻,老化、磨损的现象更为严重。根据露天矿生产活动的特点,露天煤矿绿色开采可以定义为:基于露天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综合考虑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开采,其目标是使资源开发效率最大化,土地占用最少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最优化。因此,露天煤矿的绿色开采注重的是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着重强调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露天煤矿开采中的实现。为保证露天矿清洁高效生产,减少粉尘对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作业影响,选用比传统洒水降尘更高效节约的化学抑尘剂进行防尘抑尘,随着化学抑尘剂研制技术的发展,化学抑尘剂能更好的适应恶劣的天气环境,解决露天矿粉尘污染的问题,达到保证安全高效生产的同时净化大气环境的目的。传统的喷雾装置只能储存单一液体,难以应对多种液体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基于此本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对原有加压喷雾装置进行了改进和升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化学抑尘剂在运输时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不易储存、使用效率低等缺点,提供一种可以将化学抑尘剂调整好配比后分离保存而且可随现场使用进行混合的喷雾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腔、虹吸装液腔、装液腔、提拉杆、高压喷头、加压杆,加压杆位于加压腔内部,提拉杆位于虹吸装液腔内部,高压喷头输液管与装液腔相通,加压杆可沿加压腔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提拉杆可沿虹吸装液腔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所述加压腔包括加压杆、挡板、滑动胶轮、进气孔、单向阀,所述加压腔中滑动胶轮与加压杆不固定连接,加压杆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加压杆在腔体外部分可通过反复拉压方式进行加压,加腔顶端装有活动胶圈,腔体内滑动胶轮和挡板与光滑圆柱杆连接;所述活动胶圈紧密贴合加压杆外壁与加压腔内壁,活动胶圈可沿加压杆竖直移动,未使用时起到密封作用,松开后可使空气充入加压腔;所述挡板比腔体尺寸略小且与加压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胶轮与加压杆滑动连接且紧密贴合加压腔内壁,加压杆上拉时滑动胶轮贴合加压杆底端使空气充入加压腔,加压杆下压时滑动胶轮贴合挡板下部阻止空气沿挡板两侧回流;所述单向阀由转动轴与活动挡板连接,位于加压腔与装液腔之间起到隔离作用,加压腔充入空气后单向阀受压打开使空气进入装液腔进行加压,并且装液腔内液体无法回流。所述虹吸装液腔包括提拉杆、支撑板、活动胶塞、虹吸管、水位刻度表、装液封盖,所述支撑板与提拉杆固定连接且置于装液腔外部,提拉杆底端与活动胶塞固定连接,虹吸管连通虹吸装液腔与装液腔,水位刻度表置于装液腔外部,顶端有装液口且配套密封盖。所述支撑板随提拉杆沿竖直方向运动,支撑板贴合虹吸装液腔外壁时活动胶塞所处位置紧密贴合,密封虹吸装液腔底端区域使液体无法流入;所述虹吸管短管处于位置较高处的虹吸装液腔内与处于装液腔的长管连通;所述装液封盖打开后可分别加入液体至虹吸装液腔与装液腔中。所述高压喷头连接输液管经由转动轴与装液腔连接且高压喷头后连有活动顶板,输液管底端置有筛网;所述活动顶板拉开前高压喷头处完全密封,拉开后产生内外压强差导致液体在压力作用下喷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所储存的溶液是否需要混合使用;2、本技术可同时储存多种溶液,避免溶液发生反应不便于保存和运输;3、本技术设计各装置部件易于制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中:1-提拉杆;2-加压杆;3-加压腔;4-挡板;5-滑动胶轮;6-进气孔;7-单向阀;8-装液腔;9-筛网;10-输液管;11-虹吸管;12-活动胶塞;13-水位刻度表;14-虹吸装液腔;15-转动轴;16-高压喷头;17-装液封盖;18-活动胶圈;19-支撑板;20-活动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包括加压腔、加压杆、虹吸装液腔、提拉杆、虹吸管、装液腔、高压喷头。所述虹吸装液腔14包括提拉杆1、支撑板19、活动胶塞12、虹吸管11、水位刻度表13、装液封盖17,支撑板连接提拉杆位于虹吸装液腔顶端外侧根据重力自然贴合外壁,活动胶塞所处位置使虹吸装液腔底端空间完全密封,装液封盖位于虹吸装液腔顶端,水位刻度表安装在虹吸装液腔外侧便于观察,打开装液封盖分别可向虹吸装液腔与装液腔中加入液体,观察水位刻度表控制液体用量,此时虹吸装液腔内液体不会流向装液腔,拧紧装液封盖,待使用时先向上拉动提拉杆1解除活动胶塞密封效果,使虹吸装液腔14内液体流入其下部腔体内,根据虹吸原理液体由虹吸管11短管处自动流入并从虹吸管长管处流出,虹吸装液腔内液体将源源不断自动流入到装液腔内,直到虹吸装液腔14内液体加入量达到要求后按压提拉杆1使虹吸装液腔14达到密封,随后再进行加压腔3的加压步骤,在虹吸装液腔14内液体流入装液腔8过程中,也可适当使用加压腔3进行加压控制虹吸管11内液体流速,在控制好压强差的同时避免加入液体超量。当虹吸装液腔14密封后,进行加压步骤时装液腔8内部处于高压状态,装液腔8内混合的液体将会由于压强差回流充满虹吸装液腔14下部腔体但无法进入虹吸装液腔14内,当拉动活动顶板20后,由于装液腔8与外部压强差,装液腔8内液体会从高压喷头16喷出,随着液体喷洒的进行,装液腔8内压强逐渐减小,虹吸装液腔14下部腔体内的混合液体会根据虹吸原理流入至装液腔8内并从高压喷头16处喷出,从而不影响喷洒的进行。所述加压腔3包括活动胶圈18、单向阀7、进气孔6、滑动胶轮5、挡板4、加压杆2,活动胶圈与加压杆外壁和进风口内壁紧密贴合,加压杆最上端与挡板固定连接且挡板两端与加压腔内壁有空隙可流通空气,加压杆中间与滑动胶轮不固定连接且滑动胶轮可随加压杆拉-压时进行下-上滑动,加压杆最下端固定连接带进气孔的挡板,松开活动胶圈空气可自由进入加压腔,当加压杆2向上提拉时,进气孔6所处挡板与滑动胶轮5紧密贴合,使滑动胶轮5向上提升至一定高度,静止后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腔、虹吸装液腔、装液腔、提拉杆、高压喷头、加压杆,加压杆位于加压腔内部,提拉杆位于虹吸装液腔内部,高压喷头输液管与装液腔相通,加压杆可沿加压腔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提拉杆可沿虹吸装液腔竖直方向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腔、虹吸装液腔、装液腔、提拉杆、高压喷头、加压杆,加压杆位于加压腔内部,提拉杆位于虹吸装液腔内部,高压喷头输液管与装液腔相通,加压杆可沿加压腔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提拉杆可沿虹吸装液腔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滑动胶轮、进气孔、单向阀,所述加压腔中滑动胶轮与加压杆不固定连接,加压杆与挡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虹吸原理的加压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占金李成业徐国俊杜变龙张玮伦岳瑞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河曲旧县露天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