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50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锚桩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能适用于多种桩型的不同插筋形式;其包括试验桩和四根锚桩,四根所述锚桩布置在试验桩的周围,所述试验桩的顶部安装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顶部安装有反力架,所述反力架与锚桩之间通过插筋夹具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通过横向高强螺栓连接,将多片定制纵向开槽钢板进行组合,上下对称漏斗槽布置,内置小型夹片微调不同直径插筋与夹具贴合。现场操作简便,安装拆卸快捷,能适用于多种桩型的不同插筋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
本技术涉及锚桩试验
,具体为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
技术介绍
锚桩法作为桩的静载试验方法之一,大量应用于现代桩基建筑基桩承载力检测领域。锚桩反力梁装置在具体的应用中又可根据反力锚的不同分为两种:将反力架与锚桩连接在一起提供反力的,俗称锚桩反力梁装置;将几只螺旋钻钻入地下使用地锚提供反力,俗称锚杆反力梁装置。锚桩反力梁装置就是将被测桩周围对称的几根锚桩用锚筋与反力架连接起来,依靠桩顶的千斤顶将反力架顶起,由被连接的锚桩提供反力。提供反力的大小由锚桩数量、反力架强度和被连接锚桩的抗拔力决定。现有锚桩法检测过程中,锚桩与反力钢梁的连接多通过锚桩成桩过程中预插入的钢筋完成,具体操作方式为锚环焊接及一体式夹具机械连接。锚环焊接法,作为最原始的连接方式,在锚桩法应用初期的较长时间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一,焊接过程耗时过长。随着上部建筑高度攀升,所处地质环境趋于复杂,基桩特征值较以前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通常每根试验桩的检测过程就会产生30个以上的焊接接头,满足足够长度双面满焊的情况下,焊接时间较长;二,现场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焊接操作需要专业熟练焊工,配备钢筋小工两名。现场稳定电源供应,影响工地交叉施工要求。雨雪天气有触电危险,无法焊接,延缓现场试验进度;三,材料加工要求较高,且极易产生浪费。锚环制作需一定数量的优质钢筋,若对应匹配钢梁的尺寸偏差较大,会引起插筋受力不均问题,造成试验极限值前钢筋提前断裂,影响实验结果。试验结束后,锚环钢筋多数达应力应变极限状态,无法用作其他施工材料供应,造成浪费。一体式夹具机械连接虽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锚环焊接法的部分缺陷,但是其在安装,拆卸及多桩型重复使用上都需耗费较大人力,体型笨重,变条件适用性较差。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指出的不足,急需研究出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其具有现场操作简便,安装拆卸快捷,能适用于多种桩型的不同插筋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能适用于多种桩型的不同插筋形式。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包括试验桩2和四根锚桩1,四根所述锚桩1布置在试验桩2的周围,所述试验桩2的顶部安装有千斤顶3,所述千斤顶3的顶部安装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与锚桩1之间通过插筋夹具6连接。所述反力架包括钢梁4和两根分配梁5,两根所述分配梁5安装在钢梁4的上表面两端,所述钢梁4的下表面中部与千斤顶3的顶部相接触,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与四根所述锚桩1之间通过插筋夹具6连接。所述锚桩1的内部设有预制筋101,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插入与之对应的四根锚桩1的预制筋101的中间,所述预制筋101的顶部安装有插筋夹具6,通过插筋夹具6将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对应的四根锚桩1的顶部。所述插筋夹具6包括若干钢板601、高强螺栓603、高强螺母604和夹具606,若干所述钢板601的两端面上设有纵向槽608,相邻两个钢板601的纵向槽608可组成穿过预制筋101的通道,所述纵向槽608的顶部设有第一半漏斗槽609,所述纵向槽608的底部设有第二半漏斗槽6010,相邻两个钢板601的半漏斗槽可组成安装夹具606的完整漏斗槽;所述钢板601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定位孔602,若干所述钢板601的定位孔602内横向穿设有高强螺栓603,所述高强螺栓603的两端螺纹连接有高强螺母604。所述钢板601包括中间板和边板。所述纵向槽608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钢板601的左右两侧面连接有吊环607。所述夹具606内设置有小型夹片,其作用在于微调不同直径插筋与夹具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通过横向高强螺栓连接,将多片定制纵向开槽钢板进行组合,上下对称漏斗槽布置,内置小型夹片微调不同直径插筋与夹具贴合。现场操作简便,安装拆卸快捷,能适用于多种桩型的不同插筋形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中图2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中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锚桩1,试验桩2,千斤顶3,钢梁4,分配梁5,插筋夹具6,预制筋101,钢板601,定位孔602,高强螺栓603,高强螺母604,缝隙605,夹具606,吊环607,纵向槽608,第一半漏斗槽609,第二半漏斗槽60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试验桩2和四根锚桩1,四根所述锚桩1布置在试验桩2的周围,所述试验桩2的顶部安装有千斤顶3,所述千斤顶3的顶部安装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与锚桩1之间通过插筋夹具6连接。所述反力架包括钢梁4和两根分配梁5,两根所述分配梁5安装在钢梁4的上表面两端,所述钢梁4的下表面中部与千斤顶3的顶部相接触,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与四根所述锚桩1之间通过插筋夹具6连接。所述锚桩1的内部设有预制筋101,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插入与之对应的四根锚桩1的预制筋101的中间,所述预制筋101的顶部安装有插筋夹具6,通过插筋夹具6将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对应的四根锚桩1的顶部。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插筋夹具6包括若干钢板601、高强螺栓603、高强螺母604和夹具606,若干所述钢板601的两端面上设有纵向槽608,相邻两个钢板601的纵向槽608可组成穿过预制筋101的通道,所述纵向槽608的顶部设有第一半漏斗槽609,所述纵向槽608的底部设有第二半漏斗槽6010,相邻两个钢板601的半漏斗槽可组成安装夹具606的完整漏斗槽;所述钢板601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定位孔602,若干所述钢板601的定位孔602内横向穿设有高强螺栓603,所述高强螺栓603的两端螺纹连接有高强螺母604。所述钢板601包括中间板和边板。所述纵向槽608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钢板601的左右两侧面连接有吊环60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将由钢梁4和分配梁5组成的反力架通过插筋夹具6安装在锚桩1上,然后将千斤顶3放置在试验桩2与反力架之间,然后启动千斤顶3对试验桩2进行检测。在通过插筋夹具6将反力架与锚桩1连接在一起的过程中,首先,将分配梁5的端部插入与之对应的锚桩1的预制筋101内,然后将若干钢板601置于预制筋101之间,使预制筋101置于由相邻两片钢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包括试验桩(2)和四根锚桩(1),四根所述锚桩(1)布置在试验桩(2)的周围,所述试验桩(2)的顶部安装有千斤顶(3),所述千斤顶(3)的顶部安装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与锚桩(1)之间通过插筋夹具(6)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包括试验桩(2)和四根锚桩(1),四根所述锚桩(1)布置在试验桩(2)的周围,所述试验桩(2)的顶部安装有千斤顶(3),所述千斤顶(3)的顶部安装有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与锚桩(1)之间通过插筋夹具(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架包括钢梁(4)和两根分配梁(5),两根所述分配梁(5)安装在钢梁(4)的上表面两端,所述钢梁(4)的下表面中部与千斤顶(3)的顶部相接触,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与四根所述锚桩(1)之间通过插筋夹具(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桩(1)的内部设有预制筋(101),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插入与之对应的四根锚桩(1)的预制筋(101)的中间,所述预制筋(101)的顶部安装有插筋夹具(6),通过插筋夹具(6)将两根所述分配梁(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与之对应的四根锚桩(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组合式锚桩试验插筋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洪波师占宾杨鑫许强强张杰尹皓亮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