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45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条形基础、立柱、砂筒、第一分配梁、第二分配梁、贝雷梁和支模组件,条形基础用于固定在桥墩和基础地基上,立柱均竖向固设于条形基础上,在立柱上方依次设置砂筒、第一分配梁、第二分配梁和贝雷梁,贝雷梁上多个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位于分配梁上,支模组件支设在贝雷梁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具有对跨线斜交线路下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能全部位于分配梁上,分配梁支撑稳定,不需另设加强竖肋,可使贝雷支撑体系满足设计要求,降低施工成本和便于装拆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
本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贝雷支架拆装便利,施工灵活,适应地形能力强,不管是软弱地基还是高墩大跨结构都可采用其作为现浇段的支撑系统,因其良好的性能在公路与铁路建设中被广泛使用。现列举三种贝雷支撑结构,分析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待建桥梁与跨越道路斜交,若条形基础与分配梁均沿道路布置,贝雷梁布置方向与桥梁轴向一致,这种布置形式使贝雷梁与分配梁连接处存在夹角,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不能全部位于分配梁上,贝雷片受力较为分散,需要另设加强竖杆才能保证结构受力安全。贝雷竖杆并没有在钢管立柱正上方,于是进行加强处理,即在钢管立柱顶部预埋精轧螺杆,安装钢板牛腿形成支撑,然后在牛腿上部安装双拼I40工字钢横向分配梁,后在上方拼装贝雷梁,另设双10号槽钢加强,使分配梁均与贝雷梁在竖杆支点处连接。若采用贝雷+满堂支架布置形式,条形基础与分配梁均沿道路设置,贝雷支撑与分配梁垂直设置,这种布置形式虽然能够解决上部结构支撑问题,但桥梁轴线与贝雷梁轴线间存在夹角,上部结构受力性能较差,由于贝雷与满堂支架刚度不一致,上部结构施工易出现变形,且用料多,成本高。若采用连续贝雷梁布置形式,条形基础与分配梁均沿道路设置,贝雷支撑与分配梁垂直设置,但不设满堂支撑,增设条形基础,延长贝雷梁至墩台桥位处,这种布置形式在端头连接处受力性能较差,两侧端头处贝雷梁竖杆不能放置在分配梁正上方,上部剪力不能通过贝雷竖杆传至墩柱,且桥梁轴线与贝雷梁轴线间存在夹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旨在解决跨线斜交线路下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不能位于分配梁上,支撑不稳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包括条形基础、立柱、砂筒、第一分配梁、第二分配梁、贝雷梁和支模组件,条形基础为多个,分别用于固定在桥墩和基础地基上,固定在基础地基上的所述条形基础沿跨越道路长度方向布置;立柱为多根,均竖向固设于所述条形基础上;砂筒为多个,均设于每根所述立柱的上端;第一分配梁固设于多个所述砂筒的上端,所述第一分配梁横向设置,平行于道路方向放置,用于传递作用于所述第一分配梁上的承载力至所述条形基础上;第二分配梁固设于所述第一分配梁上端,所述第二分配梁横向设置,长度方向垂直于贝雷梁长度方向放置,用于传递作用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的承载力至所述第一分配梁上;贝雷梁固设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端,所述贝雷梁横向设置,所述贝雷梁的多个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位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所述贝雷梁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桥墩的连线方向平行且与所述第二分配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贝雷梁用于承载;支模组件支设在所述贝雷梁上端,组成用于支撑现浇混凝土的模架。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每个所述条形基础上均预埋有法兰盘,所述立柱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法兰盘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在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剪刀撑,用于稳定所述立柱,所述剪刀撑采用20b槽钢制成。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立柱为钢管立柱,所述立柱采用φ530型钢管制成,且下端固设在所述法兰盘上,所述立柱横向定位基准线为桥梁轴线,所述立柱纵向定位基准线为桥墩中心线。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分配梁采用三拼式40b工字钢制成,所述第二分配梁间距模数为3m或3m的倍数,所述第二分配梁正上方用于支撑所述贝雷梁上多个贝雷桁架的连接处。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贝雷梁采用321型贝雷桁架片拼接制成,所述贝雷梁的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位于所述分配梁正上方。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支模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贝雷梁上端,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多个竹胶合板和多个方木,多个所述方木均竖向设置在所述贝雷梁端部,多个所述竹胶合板围成U型结构并用于现浇混凝土灌注,多个所述竹胶合板借助于所述方木固定在所述贝雷梁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固定在所述基础地基上的所述条形基础的承载力大于300kPa,固定在所述桥墩上的所述条形基础的承载力大于210kPa。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条形基础尺寸为2000cm×120cm×120cm,所述条形基础采用现浇C30混凝土制成。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竹胶合板的厚度为13-17mm,所述方木的截面尺寸为10cm×10cm,位于所述贝雷梁端部的所述竹胶合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方木上。本技术提供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将条形基础固定在桥墩或基础地基上,并沿跨越道路长度方向布置,在条形基础上设置立柱、在立柱上端设置砂筒、在多个砂筒上端设置第一分配梁,在第一分配梁上设置第二分配梁,在第二分配梁上设置贝雷梁,使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位于第二分配梁上,贝雷梁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桥墩的连线方向平行且与第二分配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再在贝雷梁上设置支模组件,可将现浇混凝土浇筑在支模组件上,则可形成跨线斜交的现浇支设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跨线斜交线路下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不能位于分配梁上,支撑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具有对跨线斜交线路下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能全部位于分配梁上,分配梁支撑稳定,不需另设加强竖肋,可使贝雷支撑体系满足设计要求,降低施工成本和便于装拆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另一侧视图。图中:1、条形基础;2、立柱;3、砂筒;4、第一分配梁;5、第二分配梁;6、贝雷梁;7、支模组件;8、桥墩;9、基础地基;10、法兰盘;11、剪刀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技术提供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包括条形基础1、立柱2、砂筒3、第一分配梁4、第二分配梁5、贝雷梁6和支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条形基础,为多个,分别用于固定在桥墩和基础地基上,固定在基础地基上的所述条形基础沿跨越道路长度方向布置;/n立柱,为多根,均竖向固设于所述条形基础上;/n砂筒,为多个,均设于每根所述立柱的上端;/n第一分配梁,固设于多个所述砂筒的上端,所述第一分配梁横向设置,平行于道路方向放置,用于传递作用于所述第一分配梁上的承载力至所述条形基础上;/n第二分配梁,固设于所述第一分配梁上端,所述第二分配梁横向设置,长度方向垂直于贝雷梁长度方向放置,用于传递作用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的承载力至所述第一分配梁上;/n贝雷梁,固设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端,所述贝雷梁横向设置,所述贝雷梁的多个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位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所述贝雷梁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桥墩的连线方向平行且与所述第二分配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贝雷梁用于承载;以及支模组件,支设在所述贝雷梁上端,组成用于支撑现浇混凝土的模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条形基础,为多个,分别用于固定在桥墩和基础地基上,固定在基础地基上的所述条形基础沿跨越道路长度方向布置;
立柱,为多根,均竖向固设于所述条形基础上;
砂筒,为多个,均设于每根所述立柱的上端;
第一分配梁,固设于多个所述砂筒的上端,所述第一分配梁横向设置,平行于道路方向放置,用于传递作用于所述第一分配梁上的承载力至所述条形基础上;
第二分配梁,固设于所述第一分配梁上端,所述第二分配梁横向设置,长度方向垂直于贝雷梁长度方向放置,用于传递作用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的承载力至所述第一分配梁上;
贝雷梁,固设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端,所述贝雷梁横向设置,所述贝雷梁的多个贝雷桁架的连接处按3m或3m的倍数位于所述第二分配梁上,所述贝雷梁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桥墩的连线方向平行且与所述第二分配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贝雷梁用于承载;以及支模组件,支设在所述贝雷梁上端,组成用于支撑现浇混凝土的模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条形基础上均预埋有法兰盘,所述立柱均固定连接在所述法兰盘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设有剪刀撑,用于稳定所述立柱,所述剪刀撑采用20b槽钢制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主梁为贝雷梁的跨线斜交现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钢管立柱,所述立柱采用φ530型钢管制成,且下端固设在所述法兰盘上,所述立柱横向定位基准线为桥梁轴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敏邢锦松杨惠陈彦冰宫子怀李正张海洋张冀达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