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钉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36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自动钉扣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针头,还包括夹持机构,包括底板、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导向板,第一夹具的一端和第二夹具的一端均铰接设置在底板上,第一夹具的另一端和第二夹具的另一端形成夹持口,第一夹具上具有导向柱一,第二夹具上具有导向柱二,导向板沿第一方向移动设置在底板上,导向板上具有条形孔一和条形孔二,导向柱一位于条形孔一内,导向柱二位于条形孔二内,条形孔一的长度方向与条形孔二沿的长度方向相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钉扣机通用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钉扣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自动化
,具体的,涉及自动钉扣机。
技术介绍
钉扣机,用于将扣子钉在衣服上,工作过程为:扣子放到台面上,用工具固定夹住扣子,然后开机,机器会在第一个扣眼中缝线,然后停下机器,将扣子挪位,让针对准第二个扣眼,然后开机,机器会在第二扣眼中缝线,重复上述动作实现对四个扣眼进行缝线。目前,夹持工具只能适应特定规格的扣子,通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自动钉扣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钉扣机通用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针头,还包括夹持机构,包括底板、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导向板,所述第一夹具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具的一端均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夹具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具的另一端形成夹持口,所述第一夹具上具有导向柱一,所述第二夹具上具有导向柱二,所述导向板沿第一方向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板上具有条形孔一和条形孔二,所述导向柱一位于所述条形孔一内,所述导向柱二位于所述条形孔二内,所述条形孔一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条形孔二沿的长度方向相交。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弹性件的一个作用端作用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弹性件的另一个作用端作用于所述第二夹具。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螺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螺杆的轴向沿第一方向设置,螺母一,螺纹设置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一与所述导向板连接,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板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条形孔三,所述导向杆移动设置在所述条形孔三内,所述条形孔三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锁紧螺母,螺纹设置在所述螺杆上,用于锁紧所述螺杆。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第三夹具,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形成三点夹持机构。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挡板,一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另一端位于所述夹持口的上方。进一步,还包括升降机构,包括压臂,中部铰接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压簧,一端设置在所述机体上,另一端与所述压臂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连接,伸缩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机体内,所述伸缩动力源的输出轴二用于带动所述压臂转动。进一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限位框,设置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压臂与所述底板连接的一端移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框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扣子放置在夹持位,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夹紧扣子,底板带动扣子移动,底板的移动与针头的上下运动相配合,当针头在某一个扣眼中上下移动时,底板带动扣子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实现该扣眼的缝线;一个扣眼缝线完毕,底板带动扣子移动,下一个扣眼对准针头,实现下一个扣眼的缝线;如此循环,实现四个扣眼的缝线。其中,导向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导向柱一沿条形孔一移动,导向柱二沿条形孔二移动,导向柱一和导向柱二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或减小,导向柱一带动第一夹具以铰接点位中心转动,导向柱二带动第二夹具以铰接点为中心转动,第一夹具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和第二夹具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夹持位半径大小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扣子,提高了本技术的通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中夹持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夹持机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底板抬起状态);图中:1-机体,101-钉扣台,102-针头,103-移动架,1031-转轴,104-限位框,2-夹持机构,21-底板,211-条形孔三,22-第一夹具,221-导向柱一,23-第二夹具,231-导向柱二,24-弹性件,25-导向板,251-条形孔一,252-条形孔二,26-螺杆,27-螺母一,28-导向杆,29-锁紧螺母,210-第三夹具,2011-挡板,3-输出轴一,4-升降机构,41-压臂,42-压簧,43-输出轴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一种自动钉扣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置有针头102,还包括夹持机构2,包括底板21、第一夹具22、第二夹具23和导向板25,第一夹具22的一端和第二夹具23的一端均铰接设置在底板21上,第一夹具22的另一端和第二夹具23的另一端形成夹持口,第一夹具22上具有导向柱一221,第二夹具23上具有导向柱二231,导向板25沿第一方向移动设置在底板21上,导向板25上具有条形孔一251和条形孔二252,导向柱一221位于条形孔一251内,导向柱二231位于条形孔二252内,条形孔一251的长度方向与条形孔二252沿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扣子放置在夹持口,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23夹紧扣子,底板21带动扣子移动,底板21的移动与针头102的上下运动相配合,当针头102在某一个扣眼中上下移动时,底板21带动扣子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实现该扣眼的缝线;一个扣眼缝线完毕,底板21带动扣子移动,下一个扣眼对准针头102,实现下一个扣眼的缝线;如此循环,实现四个扣眼的缝线。其中,导向板25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导向柱一221沿条形孔一251移动,导向柱二231沿条形孔二252移动,导向柱一221和导向柱二231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或减小,导向柱一221带动第一夹具22以铰接点位中心转动,导向柱二231带动第二夹具23以铰接点为中心转动,第一夹具22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和第二夹具23远离铰接点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夹持口半径大小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的扣子,提高了本实施例的通用性。进一步,夹持机构2还包括弹性件24,设置在底板21上,弹性件24的一个作用端作用于第一夹具22,弹性件24的另一个作用端作用于第二夹具23。本实施例中由于弹性件24的收紧作用,扣子不容易从第一夹具22和第二夹具23之间脱落,使整个钉扣过程更顺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其中,弹性件可以由弹性金属片弯折而成。进一步,夹持机构2还包括螺杆26,转动设置在底板21上,螺杆26的轴向沿第一方向设置,螺母一27,螺纹设置在螺杆26上,螺母一27与导向板25连接,导向杆28,与导向板25连接,底板21上设置有条形孔三211,导向杆28移动设置在条形孔三211内,条形孔三2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转动螺杆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钉扣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针头(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夹持机构(2),包括底板(21)、第一夹具(22)、第二夹具(23)和导向板(25),/n所述第一夹具(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具(23)的一端均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第一夹具(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具(23)的另一端形成夹持口,所述第一夹具(22)上具有导向柱一(221),所述第二夹具(23)上具有导向柱二(231),/n所述导向板(25)沿第一方向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导向板(25)上具有条形孔一(251)和条形孔二(252),所述导向柱一(221)位于所述条形孔一(251)内,所述导向柱二(231)位于所述条形孔二(252)内,/n所述条形孔一(25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条形孔二(252)沿的长度方向相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钉扣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上设置有针头(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夹持机构(2),包括底板(21)、第一夹具(22)、第二夹具(23)和导向板(25),
所述第一夹具(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具(23)的一端均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第一夹具(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夹具(23)的另一端形成夹持口,所述第一夹具(22)上具有导向柱一(221),所述第二夹具(23)上具有导向柱二(231),
所述导向板(25)沿第一方向移动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导向板(25)上具有条形孔一(251)和条形孔二(252),所述导向柱一(221)位于所述条形孔一(251)内,所述导向柱二(231)位于所述条形孔二(252)内,
所述条形孔一(25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条形孔二(252)沿的长度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还包括
弹性件(24),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弹性件(24)的一个作用端作用于所述第一夹具(22),所述弹性件(24)的另一个作用端作用于所述第二夹具(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钉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2)还包括
螺杆(26),转动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螺杆(26)的轴向沿第一方向设置,
螺母一(27),螺纹设置在所述螺杆(26)上,所述螺母一(27)与所述导向板(25)连接,
导向杆(28),与所述导向板(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翰石顺朝欧再睿
申请(专利权)人:辛集市永佳皮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