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17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包括:一体化玻璃钢罐体、污水提升泵和至少一根软管;其中,所述软管的前端与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管体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所述软管的末端为自由出水端,设置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该装置无需引入气源动力,不影响正常曝气,节省能耗;无需新增自控设施控制搅拌,可基本实现与水泵同步启停,方便省事;减轻了一体化调节装置体底部沉积,也避免了采用穿孔管曝气搅拌时容易堵塞的问题;对设施的改动小,成本低,方便操作,新设备生产或原有设备改造都可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村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由于实际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巨大,一般在工艺设计时都会在预处理段设置调节设施,但因为农村污水进水量小,所需调节的池容少,现场建设混凝土调节池不仅不经济,而且施工难度大。随着农村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发展,配套的一体化调节装置也应运而生,它集成格栅、调节池、提升泵等设施于一体,制造简单,施工方便,已广泛应用于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目前,大多数一体化调节装置受搅拌器最小功率的限制,也为了减少设施维护工作量,未按照城镇污水厂调节池的设计方式设置搅拌装置,这就为实际运行带来了很多不便,多数已运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底部经常沉积板结,既减少了实际调节池容,也不利于提升泵的正常运行,为解决上述问题,厂家配套供货时一般建议定期进行人工或机械清掏,但这种方式受限于人员配置有限很容易使其长时间沉积造成板结,既减少了调节池容也不利于提升泵的运行。目前有一种改进措施是在一体化调节装置底部铺设穿孔曝气管,利用一体化处理装置配套的气泵或风机引入气源,利用空气搅拌,可以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但上述利用空气曝气搅拌的方式,对一体化调节装置的改动较大,只适合出厂前加工,不适合对现有一体化调节装置的改造。并且,空气搅拌过程中将带入溶解氧,污水携带溶解氧进入厌氧区,会影响厌氧释磷,从而影响除磷效果。同时这种改造方式需要外引气源,因为部分厂家提供的一体化处理装置配套气泵或风机选型较小,在进行搅拌时气量有时候无法满足需求,将影响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处理效果。而且,采用这种改进方式通常需要联动自控系统,远程操作控制,不易管理,但若采用人工控制,如长时间未进行曝气搅拌,杂物会堵塞穿孔曝气管,仍会影响后续搅拌效果。因此,如何能在无人管理状态下实现一体化调节装置的搅拌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能解决现有通过设置曝气管实现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存在的不易控制且不适于在已有一体化调节装置上改造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包括:一体化玻璃钢罐体、污水提升泵和至少一根软管;其中,所述软管的前端与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管体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所述软管的末端为自由出水端,设置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其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与一体化玻璃钢罐体末端的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管连接的至少一根软管,并将软管的管体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以及将末端的自由出水端设置在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形成一种能随污水提升泵启动时以进水形成甩动来搅拌的结构,能在无须增设外部动力和控制管理的情况下,实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的自动及时搅拌。该装置利用水力学原理,无需外加动力设施,方便维护;搅拌作用和污水提升泵启停同步,无需另行考虑自控措施,简单方便;改造简单,成本低,不仅可以在新项目使用,还可以用于老旧项目的改造。并且,无需引入气源动力,不影响正常曝气,节省能耗;无需新增自控设施控制搅拌,可基本实现与水泵同步启停,方便省事;减轻了一体化调节装置体底部沉积,也避免了采用穿孔管曝气搅拌时容易堵塞的问题;对设施的改动小,成本低,方便操作,新设备生产或原有设备改造都可应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调节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调节装置的底部软管布置示意图;图中各标记对应的部件为:1-一体化玻璃钢罐体;2-提篮格栅;3-污水提升泵;4、塑料或橡胶软管;5-固定卡箍;6-排泥泵;7-人孔;A-进水口;B-出水管;C-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包括:一体化玻璃钢罐体、污水提升泵和至少一根软管;其中,所述软管的前端与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管体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所述软管的末端为自由出水端,设置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参见图2,上述一体化调节装置中,软管的长度为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长度的3~4倍;所述软管的管体呈S型布置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这样能有效覆盖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的底部,达到较全面的搅拌效果。上述一体化调节装置中,所述软管的管体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为:相邻两个固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2m。上述一体化调节装置中,所述软管的管体通过设置的多个卡箍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进一步的,也可以采用其他间隔固定方式,如软管的管体上间隔设置固定用重物或固定绳与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绑定,只要能实现间隔固定,保证甩动后,软管管体整体的布置形态,与最初设置时相同或相近即可。上述一体化调节装置中,所述软管采用塑料软管或橡胶软管。这种软管柔韧性和耐腐蚀性好,进水时能较好的甩动,进而达到较好的搅拌效果。上述一体化调节装置中,所述软管的内径为40mm~80mm。这种内径的软管能在甩动和出水压力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若软管内径过细,则压力过大,若软管内径过大则甩动效果不好,无法达到较好的搅拌。上述一体化调节装置中,所述该软管的前端与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管固定连接为:该软管的前端与所述出水管上设置的止回阀后端的管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上述一体化调节装置中也可连接一根以上的软管,也能实现甩动搅拌的效果,但相比单根软管的结构要复杂一些。本技术的一体化调节装置,通过设置与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管连接的一根软管,并使软管的管体间隔固定铺设在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利用水力原理和污水提升泵频繁启停的特点,在污水提升泵出水启停时,充放水造成软管的甩动实现对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自行搅拌,避免了一体化调节装置内部杂物沉积,很好的解决了农村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体化玻璃钢罐体、污水提升泵和至少一根软管;其中,/n所述软管的前端与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管固定连接;/n所述软管的管体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n所述软管的末端为自由出水端,设置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化玻璃钢罐体、污水提升泵和至少一根软管;其中,
所述软管的前端与所述污水提升泵的出水管固定连接;
所述软管的管体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
所述软管的末端为自由出水端,设置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长度为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长度的3~4倍;
所述软管的管体呈S型布置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自动随泵启停搅拌的一体化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的管体以间隔固定方式铺设在所述一体化玻璃钢罐体内底部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宛王发珍关春雨张宝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