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二次电池用负极、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2年12月7日,申请号为201210556275.4(针对的分案申请号:201710273113.2),专利技术名称为“锂二次电池用负极、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对环境技术的要求增高,所以对环境负担比现有的发电方式小的发电装置(例如,太阳发电)的研究开发日益火热。在对发电技术进行开发的同时,已对锂二次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空气电池等蓄电装置也进行开发。尤其是,伴随手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音乐播放机、数码相机等电器设备、医疗设备或者混合动力汽车(HEV)、电动汽车(EV)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等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等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锂二次电池的需求量剧增,在现代信息社会上作为能够充电的能量供应源锂二次电池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当将锂二次电池用于电动汽车或冰箱等家电时,期待更高容量、更高输出的电池。用于锂二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包括:/n集电体,其包括:/n基础部,/n在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础部延伸的第一突起部,以及/n在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础部延伸的第二突起部;/n在所述第一突起部上的保护层,/n在所述集电体和所述保护层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n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上的石墨烯,/n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侧面被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石墨烯覆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07 JP 2011-268084;20120410 JP 2012-089347;201.一种负极,包括:
集电体,其包括:
基础部,
在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础部延伸的第一突起部,以及
在实质上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基础部延伸的第二突起部;
在所述第一突起部上的保护层,
在所述集电体和所述保护层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以及
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上的石墨烯,
其中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侧面被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石墨烯覆盖。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基础部、所述第一突起部和所述第二突起部的每一个都包含钛。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其中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侧面上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大于在所述第一突起部的顶面上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包含非晶硅、微晶硅和多晶硅中的至少一种。
5.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挂端哲弥,田岛亮太,小国哲平,长多刚,山崎舜平,足立骏介,广桥拓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