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阮经艳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80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其包括内衬体,具有中空的第二容置腔,且一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内衬体设在集装箱体的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内衬体与所述集装箱体的内壁贴合;内衬挡板,能够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体具有第一开口的一侧,且能够相对所述集装箱体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承载散装物料时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方便卸货,同时可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过程包装”成本及人工拆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
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
技术介绍
在现代交通运输中,采用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常用的手段。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货物装在包装袋内,然后将包装袋堆放在集装箱内。采用这种方式,由于包装袋之间存在间隙,无法有效利用集装箱的空间。特别是用集装箱承载装有散装的物料的包装袋时,更是无法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而且将散装的物料装入到包装袋中,卸料的时候也较为麻烦。而且运输过程中的包装袋大多为“过程包装”,即到达目的地后仍需要人工拆包装进行再处理,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前期包装成本及后期人工拆包装成本。因此,需要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在承载散装物料时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同时方便卸货。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包括:内衬体,具有中空的第二容置腔,且一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内衬体设在集装箱体的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内衬体与所述集装箱体的内壁贴合;内衬挡板,能够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体具有第一开口的一侧,且能够相对所述集装箱体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作为优选,所述内衬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通过固装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体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铰接,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能够相对所述集装箱体旋转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可拆卸设置有封堵盖。作为优选,于所述内衬挡板朝向所述集装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密封条,当所述内衬挡板盖设在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内衬挡板能够通过所述弹性密封条与所述集装箱体抵接。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密封条中设置有磁吸件,当所述内衬挡板盖设在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内衬挡板通过所述磁吸件与所述集装箱体吸附抵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挡板背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把手。作为优选,所述内衬体包括内衬部和吸附件,所述内衬部具有中空的所述第二容置腔,且一侧具有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内衬部上,用于将所述内衬部贴合在所述集装箱体的内壁上。作为优选,所述内衬部朝向所述集装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夹套,每个所述夹套中穿设所述吸附件。作为优选,所述内衬部朝向所述集装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夹套,其中位于所述内衬部里部对应所述集装箱体端壁处的所述夹套中穿设方管,所述方管与所述集装箱体固定连接,其它的所述夹套中穿设所述吸附件。作为优选,所述吸附件为磁性物质。作为优选,所述内衬挡板为柔性挡板,所述内衬挡板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件,所述内衬挡板通过所述可拆卸连接件连接于所述内衬体的第二开口处,以封堵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内衬挡板能够相对于所述集装箱体自下而上部分掀开,以敞开部分所述第二开口,在部分掀开的状态下,所述内衬挡板掀开的下部作为第二挡板,所述内衬挡板与所述集装箱体连接的上部作为第一挡板。作为优选,还包括刚性横梁,所述刚性横梁设置于所述柔性挡板的外侧,并连接于所述集装箱体。作为优选,所述内衬体为贴合形成在所述集装箱体内壁上的内衬层。作为优选,所述内衬体为柔性磁性材料的内衬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集装箱体的第一容置腔中设置有内衬体,内衬体与集装箱体的内壁贴合,物料可以通过内衬体上的第二开口直接装入集装箱。无需将物料装在包装袋后再装入集装箱,从而承载散装物料时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同时打开内衬挡板即可卸货,为卸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与集装箱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内衬挡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的内衬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集装箱体;2-内衬挡板;21-第一挡板;211-通孔;22-第二挡板;221-把手;23-弹性密封条;24-磁吸件;3-内衬体;31-内衬部;32-吸附件;311-夹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为了在承载散装物料时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同时方便卸货,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包括:内衬挡板2和内衬体3,其中集装箱体1具有中空的第一容置腔,且一侧具有第一开口;内衬体3具有中空的第二容置腔,且一侧具有第二开口,内衬体3设在集装箱体1的第一容置腔内,第二开口朝向第一开口,内衬体3与集装箱体1的内壁贴合;内衬挡板2设置在集装箱体1具有第一开口的一侧,且能够相对集装箱体1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具体地,集装箱体1为长方体,内衬体3为柔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衬袋结构,该衬袋在集装箱体1内铺展开后随形为长方体,除此之外,在其它容置腔中能够随形成为其它任意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内衬体3设置在集装箱体1中,使得集装箱平整,方便进料和出料。进一步地,内衬挡板2包括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第一挡板21通过固装机构固定设置在集装箱体1具有第一开口的一侧,第二挡板22可选择地通过固装机构设置在集装箱体1具有第一开口的一侧,第二挡板22与第一挡板21铰接,且第二挡板22位于第一挡板21的下方,第二挡板22能够相对集装箱体1旋转以打开或关闭第二开口。具体地,第一挡板21通过固定件与集装箱体1固定连接,物料可以通过第二挡板22从集装箱中出料。内衬挡板2设置在集装箱箱门与内衬体3之间,可以把开口的内衬部31进行封堵,同时防止集装箱箱门与散装货物直接接触造成污染。上述固装机构可以是螺钉等固接件。在集装箱体1的第一容置腔中设置有内衬体3,内衬体3与集装箱体1的内壁贴合,物料可以通过内衬体3上的第二开口直接装入集装箱。无需将物料装在包装袋后再装入集装箱,从而承载散装物料时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的空间,同时打开第二挡板22即可卸货,为卸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进一步地,第一挡板21上开设有通孔211,通孔211上可拆卸设置有封堵盖。当运输物料时,封堵盖封堵在通孔211上,当需要卸料时,将封堵盖从通孔211上取下,然后再打开第二挡板22。通过上述设置为物料出料提供了方便。进一步地,于内衬挡板2朝向集装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衬体(3),具有中空的第二容置腔,且一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内衬体(3)设在集装箱体(1)的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内衬体(3)与所述集装箱体(1)的内壁贴合;/n内衬挡板(2),能够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体(1)具有第一开口的一侧,且能够相对所述集装箱体(1)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衬体(3),具有中空的第二容置腔,且一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内衬体(3)设在集装箱体(1)的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内衬体(3)与所述集装箱体(1)的内壁贴合;
内衬挡板(2),能够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体(1)具有第一开口的一侧,且能够相对所述集装箱体(1)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挡板(2)包括第一挡板(21)和第二挡板(22),所述第一挡板(21)通过固装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集装箱体(1)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挡板(22)与所述第一挡板(21)铰接,且所述第二挡板(22)位于所述第一挡板(21)的下方,所述第二挡板(22)能够相对所述集装箱体(1)旋转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21)上开设有通孔(211),所述通孔(211)上可拆卸设置有封堵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内衬挡板(2)朝向所述集装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密封条(23),当所述内衬挡板(2)盖设在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内衬挡板(2)能够通过所述弹性密封条(23)与所述集装箱体(1)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条(23)中设置有磁吸件(24),当所述内衬挡板(2)盖设在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内衬挡板(2)通过所述磁吸件(24)与所述集装箱体(1)吸附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装箱的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体(3)包括内衬部(31)和吸附件(32),所述内衬部(31)具有中空的所述第二容置腔,且一侧具有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吸附件(32)设置在所述内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经艳
申请(专利权)人:阮经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