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62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飞行器,涉及无人设备技术领域。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和机翼。机翼包括翼主体和折叠翼,折叠翼活动连接于翼主体的端部,折叠翼能相对翼主体翻转以选择性地叠合在翼主体上或展开至与翼主体相平。翼主体转动连接于机身且能相对机身转动,以使翼主体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机身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选择性地增大或者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飞行器能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于运输,且运输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行器
本技术涉及无人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飞行器。
技术介绍
科技发展迅速的现如今社会,迫切地需要提高生产力,而作为原始劳动力的人力在工作效率上难以达到高产,且很难再进一步地提高人为的生产效率,因此,许多人力工作开始采用智能设备进行代替。例如,在工农业中,需要人力作业均能采用无人机进行代替,从而节省人力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提高生产力。在现有技术中,无人机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机翼以及机身展开的幅度较大,容易造成机翼或者机身的损坏,并且还会影响运输过程中无人机的放置,较难进行大量无人机的运输,从而降低了运输效率,对于无人机生产商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运输成本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于运输,且运输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飞行器,包括机身和机翼。所述机翼包括翼主体和折叠翼,所述折叠翼活动连接于所述翼主体的端部,所述折叠翼能相对所述翼主体翻转以选择性地叠合在所述翼主体上或展开至与所述翼主体相平。所述翼主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且能相对所述机身转动,以使所述翼主体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机身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选择性地增大或者减小。可选地,所述翼主体呈扁平状,所述翼主体相对于所述机身转动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翼主体所在平面。可选地,所述机身顶部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翼主体通过所述转动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所述转动轴承中部具有供走线的通孔。可选地,所述机翼还包括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翼主体,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折叠翼,以使所述折叠翼能相对翼主体转动。可选地,所述翼主体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部且能卡持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开口以相对所述翼主体转动。和/或,所述折叠翼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部且能卡持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开口以相对所述折叠翼转动。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置槽沿所述翼主体的延伸方向开设,且所述转动连接件的端部能沿所述翼主体的延伸方向移动以选择性地收入所述第一容置槽,或者滑出以卡持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开口。所述第二容置槽沿所述折叠翼的延伸方向开设,且所述转动连接件的端部能沿所述折叠翼的延伸方向移动以选择性地收入所述第二容置槽,或者滑出以卡持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开口。可选地,所述翼主体的端面和所述折叠翼的端面中至少一者上还凸设有卡扣部,至少另一者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部相适配的卡槽,当所述折叠翼与所述翼主体相平时,所述卡扣部伸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折叠翼和所述翼主体相互卡接。可选地,所述机翼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翼主体的端部,且所述折叠翼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和/或,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折叠翼上,且所述翼主体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可选地,所述飞行器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机身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翼主体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相对所述机身活动以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使得所述翼主体相对所述机身固定。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活动设置于所述机身的插销,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开设在翼主体上的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翼主体的转动中心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卡孔与所述翼主体的转动中心的连线形成夹角。所述插销能相对所述机身滑动且伸入所述第一卡孔中,以将所述翼主体卡持于与所述机身垂直的位置。所述插销能相对所述机身滑动且伸入所述第二卡孔中,以将所述翼主体卡持于其延伸方向与所述机身延伸方向相同的位置。可选地,所述机身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插销,所述翼主体上开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卡孔和两个第二卡孔,两个所述第一卡孔的连线垂直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二卡孔的连线。可选地,所述机身包括机身主体、尾翼和连接杆。所述尾翼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其中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机身主体,且能选择性地收入所述机身主体内部或者伸出所述机身主体。可选地,所述机身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沿机身主体延伸的容纳管,所述连接杆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管的内部,且能选择性地收入所述容纳管内部或者伸出所述容纳管。本技术提供的飞行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该飞行器在需要运输时,可以将折叠翼相对翼主体折叠,且将折叠翼叠合在翼主体上,从而能减小机翼整体的跨越宽度,以实现减小机翼尺寸的目的。另外,还能使得翼主体相对于机身转动,以减小翼主体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机身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能将翼主体旋转至与机身大致平行的状态,能进一步减小飞行器自身的尺寸。由,在对飞行器进行运输时,能减少多个飞行器之间造成的碰撞损伤,同时还能实现一次运输放置更多的飞行器,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于运输,且运输成本高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地,该飞行器还可以通过机身和翼主体之间设置的转动轴承上设置的通孔进行走线,从而使得机身内部的导线能从通孔直接引导至翼主体中,从而节省了翼主体和机身之间采用插接方式而必须设置的插接口,便能避免多次插接造成机身和翼主体之间的模块电器的插接口出现故障,进一步能避免插接口故障引发的飞行事故,换言之,能消除飞行器的一些安全隐患。即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飞行器上插接口故障造成飞行安全受影响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飞行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飞行器第二视角中局部收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机翼折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转动连接件和第一容置槽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飞行器第三视角中折叠翼收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飞行器第四视角中机翼收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飞行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机翼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飞行器收折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飞行器;100-机身;101-第一限位结构;1011-插销;102-转动轴承;110-机身主体;111-容纳管;120-尾翼;130-连接杆;200-机翼;210-翼主体;211-第一容置槽;2111-移动段;2112-卡持段;212-定位柱;213-卡扣部;214-第二限位结构;2141-第一卡孔;2142-第二卡孔;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00)和机翼(200);/n所述机翼(200)包括翼主体(210)和折叠翼,所述折叠翼(220)活动连接于所述翼主体(210)的端部,所述折叠翼(220)能相对所述翼主体(210)翻转以选择性地叠合在所述翼主体(210)上或展开至与所述翼主体(210)相平;/n所述翼主体(210)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100)且能相对所述机身(100)转动,以使所述翼主体(210)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机身(100)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选择性地增大或者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00)和机翼(200);
所述机翼(200)包括翼主体(210)和折叠翼,所述折叠翼(220)活动连接于所述翼主体(210)的端部,所述折叠翼(220)能相对所述翼主体(210)翻转以选择性地叠合在所述翼主体(210)上或展开至与所述翼主体(210)相平;
所述翼主体(210)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100)且能相对所述机身(100)转动,以使所述翼主体(210)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与所述机身(100)延伸方向所在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选择性地增大或者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主体(210)呈扁平状,所述翼主体(210)相对于所述机身(100)转动的转动轴垂直于所述翼主体(210)所在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00)顶部设置有转动轴承(102),所述翼主体(210)通过所述转动轴承(102)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100);
所述转动轴承(102)中部具有供走线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200)还包括转动连接件(230);
所述转动连接件(230)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翼主体(210),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折叠翼(220),以使所述折叠翼(220)能相对翼主体(210)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主体(210)上开设有第一容置槽(211),所述转动连接件(230)的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211)内部且能卡持于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的开口以相对所述翼主体(210)转动;
和/或,所述折叠翼(220)上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转动连接件(230)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槽内部且能卡持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开口以相对所述折叠翼(220)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211)沿所述翼主体(210)的延伸方向开设,且所述转动连接件(230)的端部能沿所述翼主体(210)的延伸方向移动以选择性地收入所述第一容置槽(211),或者滑出以卡持于所述第一容置槽(211)的开口;
所述第二容置槽沿所述折叠翼(220)的延伸方向开设,且所述转动连接件(230)的端部能沿所述折叠翼(220)的延伸方向移动以选择性地收入所述第二容置槽,或者滑出以卡持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翼主体(210)的端面和所述折叠翼(220)的端面中至少一者上还凸设有卡扣部(213),至少另一者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扣部(213)相适配的卡槽(222),当所述折叠翼(220)与所述翼主体(210)相平时,所述卡扣部(213)伸入所述卡槽(222),以使所述折叠翼(220)和所述翼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明护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