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下护板及汽车
本技术属于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及汽车。
技术介绍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行驶提供动力,发动机的可靠性、维修方便性都能够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对发动机油底壳及电机的防护尤为重要,目前均是通过设计发动机下护板进行防护。现有的下护板方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下护板结构设计简单,强度弱,刚度低,在承受X向和Z向力时易出现开裂现象;其次,为保证下护板的装配便利性,护板上通常会焊接安装支架来实现安装时预挂,从而导致护板成本及重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下护板,旨在解决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的发动机下护板存在的强度低和因为安装预装支架导致重量增加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强其强度的第一凸筋结构、安装孔以及预挂孔,所述预挂孔包括用于仅供螺栓的螺柱部穿过的小孔部以及用于供螺栓的头部穿过的大孔部,所述小孔部与所述大孔 ...
【技术保护点】
1.发动机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强其强度的第一凸筋结构、安装孔以及预挂孔,所述预挂孔包括用于仅供螺栓的螺柱部穿过的小孔部以及用于供螺栓的头部穿过的大孔部,所述小孔部与所述大孔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动机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强其强度的第一凸筋结构、安装孔以及预挂孔,所述预挂孔包括用于仅供螺栓的螺柱部穿过的小孔部以及用于供螺栓的头部穿过的大孔部,所述小孔部与所述大孔部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结构沿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结构具有沿车身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下护板本体上还设有两个沿车身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凸筋结构,两所述第一凸筋结构位于两所述第二凸筋结构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结构向车身下侧方向凸出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下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结构向车身下侧方向凸出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祥欢,陈鑫,刘国正,张英富,徐波,宋红双,赵海兵,祝朋飞,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