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468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包括本体;前转轴通过前轴承设置在本体的前侧,在前转轴和后转轴的外侧均连接有一摆动杆,摆动杆的内部为空腔,且在空腔的端部设有开口,在摆动杆内设有可移动的U型杆,U型杆的内端通过弹簧与摆动杆的腔体内端连接,U型杆的外端连接有发声装置;后转轴通过后轴承设置在本体的后侧,在后转轴上设置有齿轮,在本体的后侧壁上固定设有环体,环体的内底部设有支撑杆,在支撑杆上设有中轴承,中轴承的内圈与螺纹杆连接,螺纹杆的一端伸出至环体的外部,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手轮,在螺纹杆上设有驱动块,横杆穿过驱动块,且横杆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连接,驱动块的顶部通过齿条与齿轮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现有的充电桩在安装完毕后,一般会在充电桩面板前方的地面上安装一个U型路障,防止充电车辆与充电桩发生碰撞,这种布置方式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且对地面也是一种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包括本体;前转轴通过前轴承设置在本体的前侧,在前转轴和后转轴的外侧均连接有一摆动杆,摆动杆的内部为空腔,且在空腔的端部设有开口,在摆动杆内设有可移动的U型杆,U型杆的内端通过弹簧与摆动杆的腔体内端连接,U型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n前转轴(8)通过前轴承(6)设置在本体(1)的前侧,在前转轴(8)和后转轴(9)的外侧均连接有一摆动杆(10),摆动杆(10)的内部为空腔,且在空腔的端部设有开口,在摆动杆(10)内设有可移动的U型杆(11),U型杆(11)的内端通过弹簧(3)与摆动杆(10)的腔体内端连接,U型杆(11)的外端连接有发声装置(12);/n后转轴(9)通过后轴承(7)设置在本体(1)的后侧,在后转轴(9)上设置有齿轮(13),在本体(1)的后侧壁上固定设有环体(14),环体(14)的内底部设有支撑杆(15),在支撑杆(15)上设有中轴承(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
前转轴(8)通过前轴承(6)设置在本体(1)的前侧,在前转轴(8)和后转轴(9)的外侧均连接有一摆动杆(10),摆动杆(10)的内部为空腔,且在空腔的端部设有开口,在摆动杆(10)内设有可移动的U型杆(11),U型杆(11)的内端通过弹簧(3)与摆动杆(10)的腔体内端连接,U型杆(11)的外端连接有发声装置(12);
后转轴(9)通过后轴承(7)设置在本体(1)的后侧,在后转轴(9)上设置有齿轮(13),在本体(1)的后侧壁上固定设有环体(14),环体(14)的内底部设有支撑杆(15),在支撑杆(15)上设有中轴承(16),中轴承(16)的内圈与螺纹杆(17)连接,螺纹杆(17)的一端伸出至环体(14)的外部,螺纹杆(17)的另一端连接有手轮(18),在螺纹杆(17)上设有驱动块(19),横杆(2)穿过驱动块(19),且横杆(2)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杆(15)连接,驱动块(19)的顶部通过齿条(20)与齿轮(13)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撞击报警功能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1)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兴桐高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敬道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