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烟台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及预警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732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及预警方法,属于养殖风险预警领域,本装置包括:养殖区,养殖区内设有养殖网箱监测组件,监测组件设于养殖水域内且位于养殖区迎流方向前段处,监测组件用于将监测的水流参数反馈卫星,卫星能够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养殖网箱在水中沉浮;监测组件包括漂浮于水面的第一浮块,第一浮块底部吊接有防护笼体,防护笼体内部吊接有流速计,第一浮块上部设有信号发射组件,第一浮块迎流方向前段处的水域底部设有第二配重块,且第二配重块通过防草绳与第一浮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较为精准的判断涌潮到达时间,所获取的数据精准,误报率较低,及时对养殖设备进行预警处理,降低养殖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及预警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风险预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及预警方法。
技术介绍
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在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看,自然灾害防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城市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带来的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如一条本来处于城市周边的河流在城市发展几年后突然已经成为城市的主动脉,它已经与城市的发展与生存一息相通。这个时候安全问题也就凸显出来。特别是一些具有涌潮的河流,该问题尤其突出。在此类河流内进行水产养殖在涌潮来临后水产养殖设备较为容易被破坏,造成养殖经济损失,发生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潮水安全预报、预警系统落后,二是江河流域宽广,监管难度大,如果能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测控技术建立一个现代自动化潮水实时预报预警系统则可以大大减少或避免人员的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及预警方法,能够实现较为精准的判断涌潮到达时间,所获取的数据精准,误报率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包括:/n养殖区(200),所述养殖区(200)设于养殖水域内,所述养殖区(200)内设有养殖网箱(40),/n监测组件(10),所述监测组件(10)设于养殖水域内且位于养殖区(200)迎流方向前段处,所述监测组件(10)交错分布在养殖水域两侧,所述监测组件(10)用于将监测的水流参数反馈卫星(100),所述卫星(100)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所述卫星(100)能够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养殖网箱(40)在水中沉浮;/n其中,所述监测组件(10)包括漂浮于水面的第一浮块(12),所述第一浮块(12)底部吊接有防护笼体(13),所述防护笼体(13)内部吊接有流速计(70...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包括:
养殖区(200),所述养殖区(200)设于养殖水域内,所述养殖区(200)内设有养殖网箱(40),
监测组件(10),所述监测组件(10)设于养殖水域内且位于养殖区(200)迎流方向前段处,所述监测组件(10)交错分布在养殖水域两侧,所述监测组件(10)用于将监测的水流参数反馈卫星(100),所述卫星(100)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所述卫星(100)能够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养殖网箱(40)在水中沉浮;
其中,所述监测组件(10)包括漂浮于水面的第一浮块(12),所述第一浮块(12)底部吊接有防护笼体(13),所述防护笼体(13)内部吊接有流速计(70),所述第一浮块(12)上部设有信号发射组件(11),所述第一浮块(12)迎流方向前段处的水域底部设有第二配重块(15),且第二配重块(15)通过防草绳(16)与第一浮块(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及预警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防护笼体(13)由条状钢筋构成,所述防护笼体(13)中部连接圆套状的橡胶圆套(17),所述橡胶圆套(17)上下端的防护笼体(13)的直径向两端部渐缩,且所述防护笼体(13)两端部连接第一轴承(14),所述防护笼体(13)上端的第一轴承(14)内圈通过绳体与上部的第一浮块(12)连接,所防护笼体(13)底部的第一轴承(14)通过绳体连接有第二配重块(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北斗的网箱海域涌潮预警装置及预警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橡胶圆套(17)外侧环绕布设有平衡组件(60),所述平衡组件(60)包括,
第一固定板体(61),所述第一固定板体(61)水平连接与橡胶圆套(17),上下端,所述第一板体(61)之间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一转轴(65)连接,
第一转动套(64),所述第一转动套(64)套接于第一固定板体(61),所述第一转动套(64)侧设有至少两块与其轴线垂直设置的第二转动板体(62),所述第二转动板体(62)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63)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体(62)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振东林建民杨锐荣牟春晓王飞迟浩坤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