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状态指示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状态指示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常通过车辆的车头大灯、车尾灯、刹车灯等方式来传达车辆的行驶状态。然而,上述状态提示方式导致位于车体内的驾驶员直接获取车辆的行驶状态,会造成驾驶员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判断产生失误而引发交通事故,影响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状态指示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驾驶员无法直接获取车辆行驶状态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状态指示装置,用于显示车辆的行驶状态且设置在车辆内,状态指示装置包括:壳体组件;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显示模块,与状态获取模块连接且设置在壳体组件内,显示模块包括多个发光部,多个发光部根据状态获取模块的获取结果选择性地发出光线,以显示车辆的当前行驶状态。进一步地,状态指示装置还包括透光板,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连接且位于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状态指示装置,用于显示车辆的行驶状态且设置在所述车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装置包括:/n壳体组件(10);/n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n显示模块(20),与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内,所述显示模块(20)包括多个发光部(21),多个所述发光部(21)根据所述状态获取模块的获取结果选择性地发出光线,以显示所述车辆的当前行驶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状态指示装置,用于显示车辆的行驶状态且设置在所述车辆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10);
状态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
显示模块(20),与所述状态获取模块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内,所述显示模块(20)包括多个发光部(21),多个所述发光部(21)根据所述状态获取模块的获取结果选择性地发出光线,以显示所述车辆的当前行驶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装置还包括透光板(30),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
第一壳体(11);
第二壳体(12),与所述第一壳体(11)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前方;所述透光板(30)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的前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状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板(30)具有第一开口(31)和第二开口(32),所述状态指示装置还包括:
麦克风,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且与所述第一开口(31)对应设置;
扬声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12)上且与所述第二开口(32)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状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20)还包括:
电路板(22),包括电路板本体(221)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本体(221)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组;
多个透光结构(23),多个所述透光结构(23)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所述透光结构(23)位于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组的前方且与该发光二极管组形成所述发光部(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状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22)与所述第二壳体(12)卡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状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装置还包括:
遮光结构(40),具有多个遮光部,多个所述遮光部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所述遮光部围绕部分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以对该发光二极管组所发出的部分光线进行遮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状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组包括:
第一发光二极管组(222),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本体(221)上,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组(222)包括多个沿第一预设方向和/或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发光二极管;其中,多个所述透光结构(23)包括第一透光件(231),所述第一透光件(231)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组(222)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状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组还包括;
第二发光二极管组(223),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本体(221)上且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组(22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组(223)包括多个沿第一预设方向和/或第二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子发光二极管;其中,多个所述透光结构(23)还包括第二透光件(232),所述第二透光件(232)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组(223)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状态指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组还包括;
第三发光二极管组(224),设置在所述电路板本体(221)上且围绕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组(222)和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组(223)的外侧,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组(224)包括多个呈环形分布的第三子发光二极管;多个所述透光结构(23)还包括第三透光件(233),所述第三透光件(233)与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组(224)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超超,王诗涵,林旭,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