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标天线稳定云台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海洋环境的观测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观测装置平台上的天线稳定云台结构。
技术介绍
河流、海洋参数观测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权益保障的重要技术支撑,对我国的河海建设和河海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浮标是实现河海环境和河海界面气象参数长期连续观测的主要手段,己成为河海业务化观测必不可少的观测系统和离岸海洋观测的主要设备,观测平台上的天线是传输数据的重要装置。浮标在海洋环境中工作,其自身必然会受到诸如海浪、海流、风等海洋环境的影响,使得浮标产生俯仰、倾斜以及旋转等姿态变化。由于部分浮标(如波浪浮标、海气通量浮标等)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浮标的姿态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所以使得某些浮标在工作海况下保持姿态稳定是该类浮标在设计和布放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现有的浮标姿态测量方案主要是在浮标体内添加姿态自记式记录仪,在浮标体运动的同时,通过该姿态自记式记录仪内部价格昂贵的姿态传感器记录浮标的运动姿态。但是上述测量方案除成本较高外还改变了浮标自身的重心分布,不适用于快速精确地获取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标天线稳定云台结构,其中包括监测浮标(10)、浮筒装置(12)、支撑立柱(14)、云台结构(16)、成像装置(18)、多个能量收集/发电装置(20)和天线组件(22);还包括数据处理装置、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电池、定位设备、部分或全部放置在浮筒装置(12)上,浮筒装置(12)放在一个水体内,并通过系绳(32)和系锚(34)锚定在预定的位置的底部;/n其特征在于:相机支撑云台包括多个可相互转动的支架,天线稳定云台具有连杆组件,通过连杆组件使得天线云台能够被成像设备的云台同步驱动,该连杆组件大致为一平行四边形连杆驱动机构,能够同步的得到成像设备的云台的位置,从而驱动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标天线稳定云台结构,其中包括监测浮标(10)、浮筒装置(12)、支撑立柱(14)、云台结构(16)、成像装置(18)、多个能量收集/发电装置(20)和天线组件(22);还包括数据处理装置、一个或多个通信设备、电池、定位设备、部分或全部放置在浮筒装置(12)上,浮筒装置(12)放在一个水体内,并通过系绳(32)和系锚(34)锚定在预定的位置的底部;
其特征在于:相机支撑云台包括多个可相互转动的支架,天线稳定云台具有连杆组件,通过连杆组件使得天线云台能够被成像设备的云台同步驱动,该连杆组件大致为一平行四边形连杆驱动机构,能够同步的得到成像设备的云台的位置,从而驱动天线平台的同步运动,保证天线平台的相对稳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标天线稳定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云台结构(16)包括安装在支持平台上的第一凹形支架(41),第一凹形支架(41)具有第一底板以及两个第一侧板,两个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垂直,两个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之间形成有凹口空间;第一凹形支架(41)嵌设到摄像机支持平台3的表面上,第一凹形支架(41)的第一底板的上表面与摄像机支持平台(13)的表面持平;电子三轴云台还包括框形支架(42),框形支架(42)沿浮筒的轴向方向呈正方形,框形支架(42)安装在第一凹形支架的凹口空间中,第一凹形支架(41)上设置第一电机(44),并且具有容纳第一电机(44)的轴穿过的支撑孔,框形支架(42)上与支撑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固定第一电机(44)的轴的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通过销钉、键等手段与第一电机(44)的轴固定,第一电机(44)的壳体固定在第一凹形支架(41)的侧板上;
相机支撑云台4还包括第二凹形支架(43),第二凹形支架(43)与第一凹形支架(41)的结构相同,具有第二底板和位于第二底板两侧的第二侧板;第二凹形支架(43)的两个第二侧板安装再框形支架(42)的外侧,并且其中,第二凹形支架的具有凹口空间,第二凹形支架的凹口空间的开口朝下;第二凹形支架的第二底板与第一凹形支架(41)的第一底板呈90度交叉布置;第二凹形支架(43)上具有容纳第二电机(45)的轴穿过的支撑孔,框形支架(42)上与支撑孔对应的位置设置固定第二电机(45)的轴的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通过销钉、键等手段与第二电机(45)的轴固定,第二电机(45)的壳体固定在第二凹形支架(43)的侧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浮标天线稳定云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框形支架(42)上具有安装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振东,牟春晓,杨锐荣,王飞,迟浩坤,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大学,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