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及直线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702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3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及直线导,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对直线导轨初定位,之后通过凸轮与豁口形成的移动副,当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内时,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豁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间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凸轮与所述豁口的圆弧形面相挤压提供锁紧力,解决直线导轨之间连接处线性精度差、操作复杂且精度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当两根直线导轨对接后,连接部件完全在直线导轨的本体内,使对接后的直线导轨整体美观,不易于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及直线导轨
本申请涉及直线导轨安装
,具体而言,涉及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及直线导轨。
技术介绍
直线导轨运动的作用是用来支撑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在机床、折弯机、激光焊接机等自动化机械中直线导轨被应用广泛。当运动部件需要移动距离较长时,单根较长的直线导轨加工难度大,因此需要将较短的多根导轨进行对接实现长距离的移动。目前,直线导轨的对接方式通常采用导轨本体上加工孔,并通过销钉连接两条直线导轨来保证安装精度,同时还需通过连接板固定两条直线导轨,进而实现对接目的。销钉销孔的连接方式不利于调节两根直线导轨之间的相对位置,线性精度难以保证,而直线导轨的线性精度直接影响其起导向和支承作用。专利文献CN108916223A、CN208397143U及CN208397126U通过调节支撑直线导轨的支撑装置实现直线导轨对接过程中的精度调节,对两根直线导轨之间的对接方式没有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及直线导轨,至少解决直线导轨之间连接处线性精度差、操作复杂且精度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包含: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有通道和通孔,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轴线垂直;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含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贯穿其一表面的豁口;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含一个凸轮及与所述凸轮同轴连接的旋钮;所述锁紧件的凸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豁口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内且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豁口内时,所述凸轮的最大直径满足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间形成过盈配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直线导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含: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形成所述通道,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优选地,所述底板包含腹板及位于所述腹板一侧的台阶;所述盖板上设有凸沿,所述凸沿与所述台阶相契合。优选地,所述盖板上设置上通孔,所述底板上设置下通孔,所述上通孔和所述下通孔形成所述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内时,所述凸轮与所述通孔同轴,所述凸轮的上方和下方各设一个所述旋钮,两个旋钮一者位于所述上通孔中、一者位于所述下通孔中。优选地,所述通孔设置2个或2个以上。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直线导轨,两根所述直线导轨之间通过以上所述的连接部件连接。优选地,所述直线导轨内设有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二所述连接部件的内腔;所述直线导轨上设有安装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对直线导轨初定位,之后通过凸轮与豁口形成的移动副,当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内时,所述凸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豁口、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间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凸轮与所述豁口的圆弧形面相挤压提供锁紧力,解决直线导轨之间连接处线性精度差、操作复杂且精度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当两根直线导轨对接后,连接部件完全在直线导轨的本体内,使对接后的直线导轨整体美观,不易于与其他零件发生干涉。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直线导轨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直线导轨的示意图。图示标号:底板1、第一锁紧件21、第二锁紧件22、凸轮2101、上旋钮2108、下旋钮2109、第一豁口31、第二豁口32、盖板4、第二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51、第一直线导轨6、第一安装孔61、第二安装孔62、内腔63、第二直线导轨7、第一上通孔81、第二上通孔82、第一下通孔91、第二下通孔9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将两根直线导轨连接,解决了直线导轨之间连接处线性精度差、操作复杂且精度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包含: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有通道和通孔,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包含底板1和盖板4;底板1和盖板4形成所述通道,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具体地,底板1包含腹板及位于所述腹板一侧的台阶;盖板4上设有凸沿,所述凸沿与所述台阶相契合。所述凸沿与所述台阶的形状互补,两者之间以面接触,用于底板1和盖板4之间的定位,盖板4与底板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盖板4上设置上通孔,底板1上设置下通孔,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通孔包含第一上通孔81和第二上通孔82;所述下通孔包含第一下通孔91和第二下通孔92。第一上通孔81和第一下通孔91形成一个所述通孔,第二上通孔82和第二下通孔92形成另一个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为竖直方向,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B为水平方向。第二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5包含第一端51与第二端,第一端51设有贯穿其一表面的豁口。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51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的横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且所述矩形的长和宽相等,因此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51刚好能够插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通道内。由于加工过程的精度问题,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51的横截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的横截面不可能完全相同,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5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的加工精度参照孔和轴之间的间隙配合的公差带。本实施例中,所述豁口包含第一豁口31和第二豁口32,第一豁口31和第二豁口32开在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51的侧面,第一豁口31和第二豁口32贯穿第一端51的侧面,即第一豁口31和第二豁口32上通第一端51的上表面、下通第一端51的下表面。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含一个凸轮及与所述凸轮同轴连接的旋钮。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包含第一锁紧件21和第二锁紧件22。所述旋钮包含位于所述凸轮上方的上旋钮和位于所述凸轮下方的下旋钮。...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n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有通道和通孔,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轴线垂直;/n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含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贯穿其一表面的豁口;/n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含一个凸轮及与所述凸轮同轴连接的旋钮;/n所述锁紧件的凸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豁口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内且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豁口内时,所述凸轮的最大直径满足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间形成过盈配合;/n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直线导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直线导轨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有通道和通孔,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轴线垂直;
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含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有贯穿其一表面的豁口;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包含一个凸轮及与所述凸轮同轴连接的旋钮;
所述锁紧件的凸轮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豁口形成移动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通道内且所述凸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豁口内时,所述凸轮的最大直径满足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间形成过盈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直线导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直线导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含: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可拆卸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
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形成所述通道,所述通道的横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含腹板及位于所述腹板一侧的台阶;
所述盖板上设有凸沿,所述凸沿与所述台阶相契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啸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特技术转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