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84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包括预制梁、预制柱和预制楼板,预制梁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其上端、预制柱的上侧壁均埋设有第一预埋件;第一预埋件包括第一预埋板和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与第一预埋板连接;预制梁和预制柱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翼缘、第二翼缘和第一肋板,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分别与预制梁和预制柱抵接。使用本干式连接系统,相较于使用湿式连接,只需通过旋动螺母,使第一预埋件和第一连接件相对固定或使第一预埋件与预制楼板相对固定,即可对两个预制结构件进行连接,本干式连接系统相较于湿式连接,能大大缩短施工时连接两个预制结构件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
,特别是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
技术介绍
传统土木工程施工
面临资源浪费严重,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难以把控,且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现有的装配式结构的施工技术改变了现有的施工技术,是建筑走向工业化、信息化至关重要的一步。其中,装配式建筑具有提高质量、缩短工期、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清洁生产等许多优点。目前,“等同原则”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运用的一大核心,等同原则即: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应基本达到或接近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效果,尤其是连接方式的等同效果。工厂制作的构件精良,做到预制构件的强度等同与现浇混凝土轻而易举,但连接节点强度的保证却是一大难题。现有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的连接方式以“湿式连接”为主,也就是通过后浇混凝土使预制构件间连接在一起。此连接方式虽然整体性能好,但在施工工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施工工艺复杂,操作繁琐,施工完后需养护至设计强度方可承受荷载,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并且湿式连接所需的施工时间较长,不利于施工的快速进行。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500)、预制柱(600)和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梁(5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其上端、所述预制柱(600)的上侧壁均埋设有第一预埋件(700);所述第一预埋件(700)包括第一预埋板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预埋板连接,所述第一预埋板以及第一螺杆靠近第一预埋板的部分埋设于预制梁(500)/预制柱(600)中;所述预制梁(500)和预制柱(60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80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800)包括第一翼缘、第二翼缘和第一肋板,所述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连接,所述第一翼缘和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梁(500)、预制柱(600)和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梁(5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及其上端、所述预制柱(600)的上侧壁均埋设有第一预埋件(700);所述第一预埋件(700)包括第一预埋板和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一预埋板连接,所述第一预埋板以及第一螺杆靠近第一预埋板的部分埋设于预制梁(500)/预制柱(600)中;所述预制梁(500)和预制柱(60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80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800)包括第一翼缘、第二翼缘和第一肋板,所述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肋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连接,所述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分别与预制梁(500)和预制柱(600)抵接,所述预制梁(500)上的第一螺杆和所述预制柱(600)上的第一螺杆分别穿过第一翼缘和第二翼缘后分别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预制梁(500)上的第一螺杆穿过预制楼板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第一预埋件(700)的第一螺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螺杆矩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包括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和中间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平行设置,所述中间支撑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式连接的装配式楼层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包括若干支撑条(1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成钢曹科肖兵邓俊海邓健康林海棠陈睦锋罗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城市资源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