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渡槽本体的预应力加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渡槽本体的预应力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渡槽是常见的水利输水建筑物,尤其是在通过河流渠道或其他建筑物时,为避免交叉,可以修建虹吸工程或者渡槽工程,渡槽在输水建筑物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水利工程历史久远,渡槽也多集中修建在上世纪,尤其是在一些山区或农村地区,渡槽质量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会产生一定的损坏,如果不及时进行修复,会影响渡槽的使用和安全。对于渡槽的加固,是水利工程中的难题。因为渡槽结构形式不易改变,现在的修复多为提供一些的必要的支撑,而对于渡槽本体的加固多采用灌浆等方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减少裂缝影响,但对于渡槽本体的加固效果一般,其仍然不能解决渡槽的受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渡槽本体的预应力加固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渡槽本体的预应力加固结构,所述渡槽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和底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上顶板,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渡槽本体的预应力加固结构,所述渡槽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和底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上顶板,所述固定结构分布固定在所述渡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其中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上顶板分别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的形状匹配,并贴合在其外侧面,所述上顶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左固定板、右固定板之间的宽度,固定在所述左侧壁上的固定结构的左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左翻板,固定在所述右侧壁上的固定结构的右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右翻板,所述固定结构沿所述渡槽的纵向设置,在所述上顶板上依次纵向间隔固定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所述第一水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渡槽本体的预应力加固结构,所述渡槽包括左侧壁、右侧壁和底壁,在所述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均设置有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上顶板,所述固定结构分布固定在所述渡槽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其中左固定板、右固定板和上顶板分别与所述左侧壁、右侧壁的形状匹配,并贴合在其外侧面,所述上顶板的宽度大于所述左固定板、右固定板之间的宽度,固定在所述左侧壁上的固定结构的左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左翻板,固定在所述右侧壁上的固定结构的右固定板的底端设置有右翻板,所述固定结构沿所述渡槽的纵向设置,在所述上顶板上依次纵向间隔固定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的宽度相同,且其宽度均大于渡槽左侧壁、右侧壁的外侧面之间的宽度,在所述左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斜梁,所述第一斜梁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左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梁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右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斜梁,所述第二斜梁的下端分别与所述右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梁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伸出渡槽的左侧部分设置有上左横梁,所述第一水平梁、第二水平梁和第三水平梁伸出渡槽的右侧部分设置有上右横梁,所述第一水平梁与所述第二水平梁之间设置有第一水平斜梁,所述第一水平斜梁的一端与所述上左横梁与所述第一水平梁的交点连接,所述第一水平斜梁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右横梁与所述第二水平梁的交点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梁与所述第三水平梁之间设置有第二水平斜梁,所述第二水平斜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水平梁与所述上右横梁的交点连接,所述第二水平斜梁的一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心勇,张贝宜,田宁,丁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