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78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包括:中桥节、端桥节、动力系统、翻转机构和充气系统;所述中桥节的纵向两端分别与一个端桥节转动连接;二者之间设置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将端桥节相对中桥节折叠或展开;中桥节横向两侧分别设置充气系统,动力系统设置在中桥节上,该桥跨路用时,动力系统和充气系统不动作;该桥跨水用时,通过充气系统充气,以增大桥跨的浮力;通过动力系统驱动该桥跨在水中自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汛抢险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
技术介绍
防汛抢险装备主要指防洪工程体系中所需使用的设备或在汛期抢险过程中所需要的快速反应设备等,其专业性一般都比较强,并非通用装备可以替代,具有快速、高效、安全、能应急等特点,且适应使用条件恶劣、工况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针对洪涝灾害中道路桥梁垮塌致使整体交通中断,影响救援装备、物资运输及人员转移的情况。需要开发一种既能进行陆路救援、又能开展水路救援,保障人员及各种机械设备等迅速克服各类沟渠、河流等交通障碍的装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既能够在陆地上作为干沟桥使用,又具备水上自航能力,能装载装备渡河,同时,桥跨能够折叠的特点可使桥跨装配在通用底盘车上,便于运输。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包括:中桥节、端桥节、动力系统、翻转机构和充气系统;所述中桥节的纵向两端分别与一个端桥节转动连接;二者之间设置翻转机构,翻转机构将端桥节相对中桥节折叠或展开;中桥节横向两侧分别设置充气系统,动力系统设置在中桥节上,该桥跨路用时,动力系统和充气系统不动作;该桥跨水用时,通过充气系统充气,以增大桥跨的浮力;通过动力系统驱动该桥跨在水中自航。优选地,所述中桥节两端上部分别设置三耳座,下部分别设置双耳座Ⅰ;端桥节与中桥节相连的一端上部设置双耳座Ⅱ,下部设置单耳座;中桥节与端桥节的上部之间通过三耳座和双耳座Ⅰ配合,并通过销轴铰接,中桥节与端桥节的下部之间通过双耳座Ⅱ和单耳座配合,并通过销钉连接,取下下部的销钉时,通过翻转机构能够驱动端桥节相对中桥节翻转。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采用液压缸,缸体端设置在中桥节的端部,活塞端设置在对应侧的端桥节上。优选地,所述充气系统包括:气囊和气囊压板,所述中桥节的纵向两端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气囊和一个气囊压板;每个气囊压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中桥节横向侧面的上边缘,另一端压在气囊上,当气囊未充气时,气囊压板悬挂在中桥节横向侧面处,当气囊充气时,气囊压板被气囊顶起,直至其与中桥节的上表面平齐。优选地,所述中桥节和端桥节均采用双轨道桥节。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多用途折叠式桥跨,可以实现水陆两用且运输方便,可较大范围地覆盖应急救援场景,有效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保障效能。2、本专利技术中端桥节和中桥节之间的具体设置,既能够使端桥节相对中桥节能够转动折叠和转动展开,又能够在桥跨展开后将端桥节和中桥节底部稳定连接,结构简单,且具有快速、高效、安全、能应急等特点。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液压缸翻转端桥节,结构简洁高效,液压缸为常用设备,可替换性强。4、本专利技术中气囊和气囊压板之间的具体设置,能够增强桥跨的装载面积以及增加气囊和中桥节之间的连接强度。5、本专利技术中的中桥节和端桥节采用双轨道桥节的设置,能适应大部分机械设备在其上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桥跨在运输时的折叠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桥跨中的中桥节和端桥节接头示意图,(1)中桥节接头示意图,(2)端桥节接头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桥跨展开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桥跨在陆地上作业时的状态示意图,(1)主视图,(2)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桥跨中气囊的充气过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桥跨在水上作业时的状态示意图,(1)主视图,(2)俯视图。其中,1-中桥节;11-三耳座;12-双耳座Ⅰ;2-端桥节;21-双耳座Ⅱ;22-单耳座;3-动力系统;4-翻转机构;5-充气系统;6-气囊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既能够在陆地上作为干沟桥使用,又具备水上自航能力,能装载装备渡河,同时,桥跨能够折叠的特点可使桥跨装配在通用底盘车上,便于运输。如图1所示,该桥跨包括:中桥节1、端桥节2、动力系统3、翻转机构4和充气系统5;中桥节1的纵向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桥节2转动连接;二者之间还设置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用于将端桥节2向上翻转,从而折叠在中桥节1上,翻转机构4可以在设定范围内调整端桥节2与中桥节1之间的角度,以调整桥跨的排水体积,从而调整桥跨的重心及浮态;中桥节1横向两侧分别设置充气系统5,该桥跨水用时通过充气系统5,能够增大桥跨的浮力,从而保证该桥跨较好的浮在水面上;动力系统3设置在中桥节1上,用于驱动该桥跨在水中自航;其中,中桥节1和端桥节2均采用双轨道桥节,双规之间的宽度能适应大部分机械设备横向轮距;本实施例中,中桥节1两端上部分别设置三耳座11,下部分别设置双耳座Ⅰ12;端桥节2与中桥节1相连的一端上部设置双耳座Ⅱ21,下部设置单耳座22;中桥节1与端桥节2的上部之间通过三耳座11和双耳座Ⅰ12配合,并通过销轴铰接,中桥节1与端桥节2的下部之间通过双耳座Ⅱ21和单耳座22配合,并通过销钉连接,取下下部的销钉时,通过翻转机构4能够驱动端桥节2相对中桥节1翻转;且上部使用三耳座11和双耳座Ⅰ12配合,减小了耳座突出桥面的尺寸,即能够保证中桥节1和端桥节2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不会影响桥跨上通车;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4采用液压缸,缸体端设置在中桥节1的端部,活塞端设置在对应侧的端桥节2上,当液压缸伸长时能够将端桥节2翻转折叠在中桥节1的上端面上,当液压缸缩短时能够将端桥节2从中桥节1的上端面上翻转展开;本实施例中,充气系统5包括气囊和气囊压板6,中桥节1的纵向两端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气囊和一个气囊压板6,共设置四个气囊和四个气囊压板6;每个气囊压板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中桥节1横向侧面的上边缘上,另一端压在气囊上,当气囊未充气时,气囊压板6悬挂在中桥节1横向侧面处,当气囊充气时,气囊压板6被气囊顶起,直至其与中桥节1的上表面平齐,气囊压板6对气囊起保护作用,同时,能够增强桥跨的装载面积以及增加气囊和中桥节之间的连接强度;使用时,桥跨处于折叠状态时,可采用通用底盘车运输;桥跨在陆地作业时,主要用于保障车辆通过干沟,具体地:翻转机构4带动端桥节2以上部销轴为转轴转动,能够完成端桥节2相对中桥节1折叠或展开的动作;当端桥节2完全展开时,即端桥节2的底面与中桥节1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时,采用销轴连接端桥节2下部的双耳座Ⅰ12和中桥节1下部的单耳座22,使整个桥跨刚性固定;将展开的桥跨架设于干沟上,可以用于通载;桥跨在水上作业时,主要用于装载车辆、物资渡河,此时,中桥节1两侧的气囊充气,气囊在充气的过程中逐渐撑开气囊压板6,气囊充满后,气囊压板6与桥跨上表面平齐;此时,桥跨的浮力与装载面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翻转机构4可以在设定范围内调整端桥节2与中桥节1之间的角度,以调整桥跨的排水体积,从而调整桥跨的重心及浮态。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桥节(1)、端桥节(2)、动力系统(3)、翻转机构(4)和充气系统(5);所述中桥节(1)的纵向两端分别与一个端桥节(2)转动连接;二者之间设置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将端桥节(2)相对中桥节(1)折叠或展开;中桥节(1)横向两侧分别设置充气系统(5),动力系统(3)设置在中桥节(1)上,该桥跨路用时,动力系统(3)和充气系统(5)不动作;该桥跨水用时,通过充气系统(5)充气,以增大桥跨的浮力;通过动力系统(3)驱动该桥跨在水中自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折叠式桥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桥节(1)、端桥节(2)、动力系统(3)、翻转机构(4)和充气系统(5);所述中桥节(1)的纵向两端分别与一个端桥节(2)转动连接;二者之间设置翻转机构(4),翻转机构(4)将端桥节(2)相对中桥节(1)折叠或展开;中桥节(1)横向两侧分别设置充气系统(5),动力系统(3)设置在中桥节(1)上,该桥跨路用时,动力系统(3)和充气系统(5)不动作;该桥跨水用时,通过充气系统(5)充气,以增大桥跨的浮力;通过动力系统(3)驱动该桥跨在水中自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折叠式桥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桥节(1)两端上部分别设置三耳座(11),下部分别设置双耳座Ⅰ(12);端桥节(2)与中桥节(1)相连的一端上部设置双耳座Ⅱ(21),下部设置单耳座(22);中桥节(1)与端桥节(2)的上部之间通过三耳座(11)和双耳座Ⅰ(12)配合,并通过销轴铰接,中桥节(1)与端桥节(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北萍熊志李开琼汤云溪朱卫忠陈凯胡杰向荣桥伍能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