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659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完井液基液的配制,并将完井液基液密度调至1.8g/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油与天然气开采完井
,具体涉及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油气井开发包括钻井、完井和生产等过程。而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井下故障要进行相应的修井等井下作业。首先,在钻井工程结束后,要进行完井作业。完井作业是指裸眼井钻达设计井深后,使井筒与地层以一定结构连通起来的工艺。广义的完井工艺主要包括:钻开生产层、连通井眼与生产层、安装采油气井口装置、试采等。完井方法是指油气井井筒与油气层的连通方式,以及为实现特定连通方式所采用的井身结构、井口装置和有关的技术措施。完井技术要求能够有效地连通油气层与井眼,油气流入井内的阻力尽可能小;能够有效地封隔油、气、水层,不发生互相窜扰,对多油气层要满足分层开采和管理的要求;能够克服或减小油气层井壁坍塌和出砂的影响,以及确保完井管柱和井筒的完整性,保证油气井能够长期稳定生产。油气井完井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沟通地层间的通道,从而保证油气井获得最高的产率和采收率。广义上由于作业需要,而使用的任何接触产层的液体都称之为完井液。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将试油以前所使用的接触油气层的外来液体称为完井液,如钻开(油气层)液、射孔液、压裂/酸化液等。完井液的主要功能是:平衡地层压力、保护储层减少对储层的伤害、维持井下清洁、良好的防腐效果、维持井内各种性能的稳定,从而确保完井作业的安全顺利。根据连续相的特点可以把完井液分为3大类,即气基、油基及水基完井液,其中水基完井液的应用最为广泛。除完井钻井液以外,密度能够达到1.8g/cm3的完井液和修井液中,主要是溴盐、甲酸盐和有机盐。甲酸盐中的甲酸铯能够达到较高的密度,且性能好,但是由于其矿产资源有限,目前主要的两个矿产区均分布在国外,且价格昂贵,且价格极其昂贵,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未建立配套的回收利用配套技术。由于生产成本过高,甲酸铯的使用受到限制。有机盐综合考虑了完井液和修井液的功能要求,既能够生物降解,环境友好,又能够适用于高温高压和超深井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新型完/修井液体的发展方向。专利号为ZL201510018549.8一种环保型高密度无固相加重剂及制备方法,该无固相加重剂配制出的无固相溶液最高密度为1.828g/cm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无固相完修井液体系密度无法进一步提高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制备出密度大于1.8g/cm3的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且,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其密度达到2.4g/cm3后,其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完井液基液的配制,并将完井液基液密度调至1.8g/cm3;步骤2:向完井液基液中加入加重剂,将完井液基液的密度从1.8g/cm3调至2.4g/cm3;步骤1具体步骤如下:S1:将无固相加重剂与溴化钠或氯化钾按质量比为1-2:1-4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将其溶解在水中,搅拌时间为30-50min,搅拌温度为40-45℃;S2:降温后将碳酸氢钠和耐高温改性咪唑啉缓蚀剂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溶解,搅拌时间为20-30min,搅拌温度为35-40℃,搅拌速度为100-300r/min;S3:搅拌后保温5-10分钟加入亚硫酸钠进行搅拌即可完成完井液基液的配制;其中,步骤2中的加重剂为微铁粉,微铁粉的目数为4500-5500目;将微铁粉加入搅拌装置中进行加压搅拌,搅拌时间为40-60min,搅拌温度为45-60℃。进一步限定,无固相加重剂与溴化钠或氯化钾40-50份,碳酸氢钠2-3份,耐高温改性咪唑啉缓蚀剂0.5-2份,亚硫酸钠0.1-0.5份,足量的水使完井液基液密度为1.8g/cm3。进一步优化,无固相加重剂与溴化钠或氯化钾45份,碳酸氢钠1.5份,耐高温改性咪唑啉缓蚀剂1份,亚硫酸钠0.3份。进一步优化,S1具体制备过程如下,将无固相加重剂与溴化钠或氯化钾按质量比为1.5:2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将其溶解在水中,搅拌时间为40min,搅拌温度为43℃。进一步优化,S2中,搅拌时间为25min,搅拌温度为38℃,搅拌速度为200r/min。进一步优化,S3中,保温时间为6min。进一步优化,步骤2中,微铁粉的目数为5000目,在步骤中,搅拌时间为45min,搅拌温度为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备的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其密度能够达到2.4g/cm3;并且,其能够用于高温、高压的深井开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低腐蚀性;更重要的是,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其密度达到2.4g/cm3后,其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搅拌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搅拌杆与锥齿轮传动机构及连接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筒,2-内筒,3-盖子,4-加热丝,5-间隙,6-保温材料,7-支架,8-球铰副,9-搅拌组件,10-第一驱动组件,11-支脚,12-连接柱,13-球铰座,14-球芯,15-球型配合面,16-安装孔,17-安装套,18-搅拌杆,19-搅拌结构,20-轴承,21-电机,22-转轴,23-连接杆,24-齿轮传动机构,25-锥齿轮传动机构,26-轴套,27-第一锥齿轮,28-第二锥齿轮,29-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31-密封圈,32-导向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完井液基液的配制,并将完井液基液密度调至1.8g/cm3;步骤2:向完井液基液中加入加重剂,将完井液基液的密度从1.8g/cm3调至2.4g/cm3;步骤1具体步骤如下:S1:将无固相加重剂与溴化钠按质量比为1:1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将其溶解在水中,搅拌时间为30min,搅拌温度为40℃;S2:降温后将碳酸氢钠和耐高温改性咪唑啉缓蚀剂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溶解,搅拌时间为20min,搅拌温度为35℃,搅拌速度为100r/min;S3:搅拌后保温5分钟加入亚硫酸钠进行搅拌即可完成完井液基液的配制;其中,步骤2中的加重剂为微铁粉,微铁粉的目数为4500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完井液基液的配制,并将完井液基液密度调至1.8g/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完井液基液的配制,并将完井液基液密度调至1.8g/cm3;
步骤2:向完井液基液中加入加重剂,将完井液基液的密度从1.8g/cm3调至2.4g/cm3;
步骤1具体步骤如下:
S1:将无固相加重剂与溴化钠或氯化钾按质量比为1-2:1-4放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将其溶解在水中,搅拌时间为30-50min,搅拌温度为40-45℃;
S2:降温后将碳酸氢钠和耐高温改性咪唑啉缓蚀剂加入搅拌机中搅拌溶解,搅拌时间为20-30min,搅拌温度为35-40℃,搅拌速度为100-300r/min;
S3:搅拌后保温5-10分钟加入亚硫酸钠进行搅拌即可完成完井液基液的配制;
其中,步骤2中的加重剂为微铁粉,微铁粉的目数为4500-5500目;将微铁粉加入搅拌装置中进行加压搅拌,搅拌时间为40-60min,搅拌温度为45-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固相高密度完井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固相加重剂与溴化钠或氯化钾40-50份,碳酸氢钠2-3份,耐高温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宋芳李荣徐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油华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