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游离态马来酸酐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及其制成的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651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具有一种低游离态马来酸酐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及其制成的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马来酸酐总摩尔含量的10%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具有低的游离态马来酸酐的含量,可以显著改善最终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散发性能。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作为相容剂,不需要配备特殊的挤出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挤出过程简单方便,且具有持续有效的特点,不管对于挤出造粒后的粒子还是最终注塑成的制件,均具有较好的散发性效果,在气味、TVOC、雾度方面都有较好的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游离态马来酸酐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及其制成的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低游离态马来酸酐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及其制成的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对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车内环境的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为了改善车内环境的空气质量,众多主机厂纷纷针对性的出台了各类内饰零部件总成的散发性(包括气味、VOC、雾度)的管控要求。随着汽车轻量化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塑料制件被用于汽车内外饰件,其中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如天窗框架、仪表板骨架、发动机罩盖、保险杠支架等部件。对于汽车内饰件由于其散发性管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玻纤填充聚丙烯材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由于玻纤与聚丙烯树脂并不相容,因此需要在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相容剂,而最常用的相容剂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其可以提升玻璃纤维和聚丙烯材料之间的粘和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然而,常规方法的熔融接枝法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较高比例的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单体(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总马来酸酐(游离态马来酸酐+有效接枝成功的马来酸酐)摩尔含量的25%-80%),而这部分游离态的马来酸酐单体其一方面本身有着很强的散发性,另一方面还会在挤出加工过程中受热诱导氧化聚丙烯链,从而形成更多的可挥发性小分子,从而影响到材料整体的散发性。尽管有部分专利中提到了分别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减少残留的马来酸酐含量,从而改善最终气味,如CN104193903A采用引入第二接枝单体和反应釜预混工艺的结合、CN105440217A采用高温引发剂和低温引发剂的分段加入、CN101591416A将熔融接枝与固相接枝结合的方式这些专利中可以起到降低残留马来酸酐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最终气味。但是相比于本专利中提到的溶液接枝法相比存在以下不足:这些专利均使用熔融接枝法,反应温度高于聚丙烯的熔点,在熔融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自由基产生,影响到最终的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的散发性气味(这个气味不是马来酸的气味,而是聚丙烯分子链断链本身产生的气味),并且马来酸酐接枝的热稳定性不够高,容易在二次加工受热过程中接枝的马来酸酐发生热脱除,影响相容剂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降低玻纤增强聚丙烯的散发性,通常对玻纤增强聚丙烯进行脱挥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脱除法、吸附法、烘烤法。尽管这三种方法对于降低散发性都有着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中,脱除法的缺陷是对于挤出设备和工艺的要求较高,需要事先制备特殊的萃取剂以及配备特殊的真空装置;吸附法的缺陷是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添加吸附剂,但添加后会对力学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降低;烘烤法的缺陷是需要配备有专用的烘烤设备,且其只能脱除掉粒子表面的小分子物质,而对于粒子内部残留的游离态马来酸酐无法起到烘烤去除的作用,在注塑成制件后又会再次释放。现有技术也有采用溶液接枝法来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但是接枝转化率不高,因此达到需要的接枝率需要投入较大量的马来酸酐原料,导致粗产品中游离态的马来酸酐含量较多。尽管会在后续工艺通过真空干燥的方式进行去除,但游离态的马来酸酐比例仍在15%左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游离态马来酸酐含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采用溶液接枝法进行,该接枝过程在形成了超临界状态的介质下进行,且在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粗产品析出后,采用真空干燥进行脱挥处理,使得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产品中且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马来酸酐总摩尔含量的10%以下。专利技术人发现,游离态马来酸酐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散发性物质的主要来源,而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溶液接枝法制备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溶液接枝过程中在超临界介质中进行,可以使接枝效率更高,配合后续的真空干燥处理,可以使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产品中且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的含量降低至更低的水平。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以更好地改善玻纤增加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散发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下,接枝转化率在90%以上,因此粗品中游离态马来酸酐的含量更低,通过后处理后的终产品中游离态马来酸酐的含量能在比现有的溶液接枝法更低的水平。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接枝率在0.8%以上。优选为接枝率在1.1%以上。更优选地,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马来酸酐总摩尔含量的5%以下。本专利技术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优选采用溶液接枝法进行。具体地,包括如下步骤:在反应釜中加入聚丙烯和二甲苯,加入马来酸酐单体,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的二甲苯溶液,充入CO2并排出反应釜中的空气,再次注入CO2,升高温度,使压力达到8MPa以上;反应结束后,加入丙酮,析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粗产品;经洗涤处理后,在75~12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真空度不低于-0.08MPa,得最终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产品。一种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组分:所述相容剂为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以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代替常规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由于其中游离态马来酸酐的含量远低于常规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可以显著改善最终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散发性能。所述聚丙烯树脂可以是均聚聚丙烯或共聚聚丙烯。所述聚丙烯树脂的在230℃×2.16kg的测试条件下,熔体流动速率为0.1~180g/10min。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更优选地,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为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均聚聚丙烯。所述玻璃纤维可以是常规作为填料的玻璃纤维,更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优选为短切无碱玻璃纤维。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的平均长度为5~20μm;所述其它功能助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所需的抗氧剂、光稳定剂、耐划伤剂、润滑剂、着色剂、发泡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阻燃剂、抗静电助剂、抗微生物助剂、成核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以下1)或2)的方法:1)将各组分制成预混料,再熔融挤出制成;2)将除玻璃纤维外的组分制成预混料,从挤出机的主喂料口进料,玻璃纤维从侧喂料口进料,熔融挤出制成。优选地,熔融挤出的条件为:一区温度80-120℃,二区温度190-210℃,三区温度210-230℃,四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采用溶液接枝法进行,其特征在于,该接枝过程在形成了超临界状态的介质下进行,且在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粗产品析出后,采用真空干燥进行脱挥处理,使得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产品中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马来酸酐总摩尔含量的10%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采用溶液接枝法进行,其特征在于,该接枝过程在形成了超临界状态的介质下进行,且在将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粗产品析出后,采用真空干燥进行脱挥处理,使得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产品中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马来酸酐总摩尔含量的1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未接枝成功的游离态马来酸酐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中马来酸酐总摩尔含量的5%以下。


3.权利要求1所述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反应釜中加入聚丙烯和二甲苯,加入马来酸酐单体,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的二甲苯溶液,充入CO2并排出反应釜中的空气,再次注入CO2,升高温度,使压力达到8MPa以上;反应结束后,加入丙酮,析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粗产品;经洗涤处理后,在75~12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真空度不低于-0.08MPa,得最终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产品。


4.一种低散发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按重量份计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陈业中陈锐袁强吴志强马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