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311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支架、机体外壳和灌胶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支架,且支架顶部固定有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底部固定有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顶部内壁固定有A胶液箱,且机体外壳内部对称A胶液箱固定设有B胶液箱,所述机体外壳内部位于A胶液箱和B胶液箱之间设有便于移动闭合开启出胶口的平移机构,所述机体外壳内部位于A胶液箱底部固定有U型管压力计,此种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在平移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两种胶液分别排放,方便配比,在搅拌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混合胶液的更加充分,相对于现有装置,更加方便的调整胶液的配比,更加精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
本技术涉及灌胶机
,尤其涉及一种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灌胶机又称AB双液胶灌胶机,是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液体点滴、涂覆、灌封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使其达到密封、固定、防水等作用的设备,一般使用的多为双组份胶水,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胶水、油以及其他液体的粘接、灌注、涂层、密封、填充,自动化灌胶机能够实现点、线、弧、圆等不规则图形的灌胶。现有的灌胶机在混合胶液时操作过于繁琐,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便于控制出胶量和混合充分的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包括:底座、支架、机体外壳和灌胶装置,所述底座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支架,且支架顶部固定有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底部固定有灌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顶部内壁固定有A胶液箱,且机体外壳内部对称A胶液箱固定设有B胶液箱,所述机体外壳内部位于A胶液箱和B胶液箱之间设有便于移动闭合开启出胶口的平移机构,所述机体外壳内部位于A胶液箱底部固定有U型管压力计,且U型管压力计内部设有便于搅拌融合胶液的搅拌机构,所述U型管压力计底部与灌胶装置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A胶液箱和B胶液箱远离机体外壳的一侧分别固定有A入料口和B入料口,且A入料口和B入料口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阀门,所述A胶液箱和B胶液箱底部分别固定有A出胶管和B出胶管。优选的,所述U型管压力计顶部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一混合入口和第二混合入口,所述U型管压力计顶部位于第一混合入口和第二混合入口之间开设有滑槽,所述U型管压力计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且U型管压力计通过电磁阀与灌胶装置连通。优选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驱动杆、移动框、半齿轮、齿条、第二挡板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机体外壳内部位于A胶液箱和B胶液箱之间内壁上,且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齿轮,所述半齿轮外圈设有移动框,且移动框内圈两侧对称固定有齿条,所述移动框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与U型管压力计顶部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框顶部对称分别固定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A胶液箱和B胶液箱底部的A出胶管和B出胶管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封装壳、第二电机和搅棍,所述封装壳固定在U型管压力计顶部内壁上,且封装壳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搅棍。优选的,所述机体外壳表面等距开设有散热条。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打开阀门,将A、B两种胶液分别从A入料口和B入料口,第一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使半齿轮带动移动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切换的阻隔A出胶管和B出胶管,形成一个出胶,一个不出胶的状态,当一种胶液进入U型管压力计后,统计数据,更具配比的需要,反转第一电机,使另一出胶口打开,按照配比的需要,调节U型管压力计内部的混合液,随后第二电机带动搅棍转动,从而使两种胶液混合的更加充分,此种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在平移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两种胶液分别排放,方便配比,在搅拌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混合胶液的更加充分,相对于现有装置,更加方便的调整胶液的配比,更加精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平移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座;2、支架;3、机体外壳;31、散热条;4、灌胶装置;5、A胶液箱;51、A入料口;52、A出胶管;6、B胶液箱;61、B入料口;62、阀门;63、B出胶管;7、平移机构;71、第一电机;72、驱动杆;73、移动框;731、滑块;74、半齿轮;75、齿条;76、第二挡板;77、第一挡板;8、U型管压力计;81、第一混合入口;82、第二混合入口;83、滑槽;84、电磁阀;9、搅拌机构;91、封装壳;92、第二电机;93、搅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平移机构7结构示意图。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机体外壳3和灌胶装置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支架2,且支架2顶部固定有机体外壳3,所述机体外壳3底部固定有灌胶装置4,灌胶装置4为现有技术,灌胶机常用的胶水一般都是双组份胶,又叫AB胶,当然也适用于单组份胶。其中A胶为主剂,B胶为固化剂,目前市面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胶水为环氧树脂,聚氨酯,有机硅,与固化剂的配比比例以1:1,2:1,5:1,4:3,10:1居多。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体外壳3顶部内壁固定有A胶液箱5,且机体外壳3内部对称A胶液箱5固定设有B胶液箱6,所述机体外壳3内部位于A胶液箱5和B胶液箱6之间设有便于移动闭合开启出胶口的平移机构7,所述机体外壳3内部位于A胶液箱5底部固定有U型管压力计8,且U型管压力计8内部设有便于搅拌融合胶液的搅拌机构9,所述U型管压力计8底部与灌胶装置4固定连接,在平移机构7的作用下,实现了两种胶液分别排放,方便配比,在搅拌机构9的作用下,实现了混合胶液的更加充分。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A胶液箱5和B胶液箱6远离机体外壳3的一侧分别固定有A入料口51和B入料口61,且A入料口51和B入料口61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阀门62,所述A胶液箱5和B胶液箱6底部分别固定有A出胶管52和B出胶管63,打开阀门62,将A、B两种胶液分别从A入料口51和B入料口61,随后在平移机构7的限位作用下,选择出料口进入U型管压力计8。参考图3所示,所述U型管压力计8顶部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一混合入口81和第二混合入口82,所述U型管压力计8顶部位于第一混合入口81和第二混合入口82之间开设有滑槽83,所述U型管压力计8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84,且U型管压力计8通过电磁阀84与灌胶装置4连通用波纹管作为感受压力的敏感元件的压力计叫做波纹管压力计,在压力或轴向力的作用下,波纹管将伸长或缩短,由于它在轴向容易变形,所以灵敏度较高。当波纹管作为压力敏感元件时,将波纹管开口的一个端面焊接于固定的基座上,压力由此传至管内,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波纹管伸长或压缩一直到压力为弹性力平衡时为止,这时管的自由端就产生一定位移,通过传动放大机构后,使指针转动。管的自由端的位移与所测压力成正比,通过在电脑上显示数据,同时控制配比。参考图2和图4所示,所述平移机构7包括第一电机71、驱动杆72、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机体外壳(3)和灌胶装置(4),所述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支架(2),且支架(2)顶部固定有机体外壳(3),所述机体外壳(3)底部固定有灌胶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3)顶部内壁固定有A胶液箱(5),且机体外壳(3)内部对称A胶液箱(5)固定设有B胶液箱(6),所述机体外壳(3)内部位于A胶液箱(5)和B胶液箱(6)之间设有便于移动闭合开启出胶口的平移机构(7),所述机体外壳(3)内部位于A胶液箱(5)底部固定有U型管压力计(8),且U型管压力计(8)内部设有便于搅拌融合胶液的搅拌机构(9),所述U型管压力计(8)底部与灌胶装置(4)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机体外壳(3)和灌胶装置(4),所述底座(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两支架(2),且支架(2)顶部固定有机体外壳(3),所述机体外壳(3)底部固定有灌胶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3)顶部内壁固定有A胶液箱(5),且机体外壳(3)内部对称A胶液箱(5)固定设有B胶液箱(6),所述机体外壳(3)内部位于A胶液箱(5)和B胶液箱(6)之间设有便于移动闭合开启出胶口的平移机构(7),所述机体外壳(3)内部位于A胶液箱(5)底部固定有U型管压力计(8),且U型管压力计(8)内部设有便于搅拌融合胶液的搅拌机构(9),所述U型管压力计(8)底部与灌胶装置(4)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胶液箱(5)和B胶液箱(6)远离机体外壳(3)的一侧分别固定有A入料口(51)和B入料口(61),且A入料口(51)和B入料口(61)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阀门(62),所述A胶液箱(5)和B胶液箱(6)底部分别固定有A出胶管(52)和B出胶管(6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胶机胶液配比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压力计(8)顶部分别对称固定有第一混合入口(81)和第二混合入口(82),所述U型管压力计(8)顶部位于第一混合入口(81)和第二混合入口(82)之间开设有滑槽(83),所述U型管压力计(8)底部固定安装有电磁阀(84),且U型管压力计(8)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勤罗陆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顶圣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