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装置中的斜管沉淀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93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9
一种高效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装置中的斜管沉淀池,包括池体侧壁、池底、导流隔墙、斜管支架、反洗系统、刮泥机、集水系统;导流隔墙将池内区域分隔为整流段和沉淀段,进水口与整流段相连通;池体侧壁与池底固定密封连接,池底包括刮泥面、过渡面、集泥斗、排泥管和池底支架;刮泥机设置在刮泥面的上方,刮泥机包括刮板、传动轴、驱动电机和电机支架;反洗系统包括设置在沉淀段的清洗管道;斜管支架设置在沉淀段的池体侧壁上;集水系统设置在沉淀段的上部,包括多条集水支槽和一条集水总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沉淀效果,并且设计了多种自动清理方式,降低了人工清理的劳动强度和清理频次,从而提升了沉淀池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装置中的斜管沉淀池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装置中的斜管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作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有效设施,近年来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主要依赖重力的作用实现水处理的目的,在重力作用下将密度大于水的悬浮物从水中分离出去,在泥水处理方面极为重要。沉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2种:第一种是自由沉淀。自由沉淀也可以称为离散沉淀。由于悬浮物的浓度相对较低,并且颗粒之间不会出现黏合现象,使颗粒的形状、大小都保持不变,较独立地完成整个沉淀过程。第二种是压缩沉淀。压缩沉淀也可以称为泥水的浓缩。当颗粒下沉到沉淀池底部时,最先下沉的颗粒会受到泥水的阻力,堆压在沉淀池表面。颗粒间的缝隙也会由于受到泥水的压力,不断改变自身的结构,最终提高泥水的浓度。通常用的沉淀池主要问题是在沉淀过程中,固体悬浮物需要静置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沉淀,且水质不稳定,污水处理能力弱,无法满足企业连续化生产的要求,需要提高生产补水量来满足生产供水用量。斜管沉淀池处理原理是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装置中的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侧壁(1)、池底(2)、导流隔墙(3)、斜管支架(4)、反洗系统(5)、刮泥机(6)和集水系统(7);导流隔墙(3)的两端设置在池体侧壁(1)上并将池内区域分隔为整流段(A)和沉淀段(B),池体侧壁(1)上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与整流段相连通;池体侧壁(1)与池底(2)固定密封连接,池底(2)包括刮泥面(21)、过渡面(22)、集泥斗(23)、排泥管(24)和池底支架(25),刮泥面设置在池底(2)沉淀段的中部,呈倒置的圆台状且与刮泥机(6)相匹配,刮泥面(21)与池体侧壁(1)之间通过过渡面(22)连接,刮泥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澄清一体化水处理装置中的斜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侧壁(1)、池底(2)、导流隔墙(3)、斜管支架(4)、反洗系统(5)、刮泥机(6)和集水系统(7);导流隔墙(3)的两端设置在池体侧壁(1)上并将池内区域分隔为整流段(A)和沉淀段(B),池体侧壁(1)上设有进水口(11),进水口(11)与整流段相连通;池体侧壁(1)与池底(2)固定密封连接,池底(2)包括刮泥面(21)、过渡面(22)、集泥斗(23)、排泥管(24)和池底支架(25),刮泥面设置在池底(2)沉淀段的中部,呈倒置的圆台状且与刮泥机(6)相匹配,刮泥面(21)与池体侧壁(1)之间通过过渡面(22)连接,刮泥面(21)的中央连接有集泥斗(23),集泥斗(23)的侧面连接有排泥管(24),过渡面(22)和集泥斗(2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坡度大于刮泥面(2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坡度;刮泥机(6)设置在刮泥面(21)的上方,刮泥机(6)包括刮板(61)、传动轴(62)、驱动电机(63)和电机支架(64),电机支架(64)架置在池体侧壁(1)的上方,驱动电机(63)设置在电机支架(64)上,驱动电机(63)通过传动轴(62)带动刮板(61)转动;所述反洗系统(5)包括设置在沉淀段的清洗管道(51);所述斜管支架(4)设置在沉淀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斌缪兵权祁海燕邹宇林刘翔范方贵杜植院王芙蓉李勇陈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