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忠浩专利>正文

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92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磨抛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抛光打磨效率高且安全性能好的钢珠打磨抛光设备。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包括有机架、驱动机构和间歇转动机构等;机架上左侧设有驱动机构,机架后部转动式设有间歇转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的效果为:通过投放大量的钢珠进入储料桶,第二转盘转动,使得钢珠通过第一空心管出来,持续与砂轮机接触进行抛光打磨,从而实现钢珠抛光打磨的连续性,提高效率,第一转盘的凹槽内对应设有磁铁,在转盘转动时磁铁吸附钢珠,可以很好地起到防止钢珠被甩出去,脱离转盘的作用,从而提高钢珠打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磨抛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
技术介绍
钢珠是一种金属磨料,主要品种有不锈钢丸、铝丸、铜丸等,钢珠是重要的工业基础零部件,多采用拉丝、切割、抛圆等工艺精制而成,外观光亮无锈,圆珠状。一般钢珠打磨抛光设备,是人工将一颗颗钢珠放进两块打磨片之间的位置,再辅以磨砂布放在外侧,从而实现了钢珠的抛光打磨,一颗钢珠完成抛光打磨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颗钢珠抛光打磨,工作效率低,不能实现钢珠连续打磨抛光,而且容易误伤到工人的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安全性较差。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可以批量对钢珠进行打磨,且可以对打磨完毕的钢珠进行收集的钢珠打磨抛光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工化进行投放钢珠去抛光打磨,一颗钢珠完成抛光打磨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颗钢珠抛光打磨,工作效率低,不能实现钢珠连续打磨抛光,而且容易误伤到工人的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抛光打磨效率高且安全性能好的钢珠打磨抛光设备。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包括有机架、驱动机构、间歇转动机构和抛光轮,机架上左侧设有驱动机构,机架后部转动式设有间歇转动机构,驱动机构顶侧设有抛光轮。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轮、皮带、第二传动轮、锥齿轮组、第一转轴、涡轮蜗杆组、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机架上左侧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机架上前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机架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锥齿轮组之间相互啮合,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绕有皮带,机架上右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与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涡轮蜗杆组。进一步,间歇转动机构包括有第一齿轮、转杆、连杆、滑动楔形块、固定导向架、支撑柱、第一转盘和磁铁,机架上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第一齿轮上转动式连接有转杆,机架左侧后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盘,支撑柱顶侧设有固定导向架,固定导向架底侧滑动式设有滑动楔形块,滑动楔形块与转杆之间转动式连接有连杆,第一转盘内部外侧均匀间隔设有多个磁铁。进一步,还包括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包括有锥形储料桶、第二转盘、第一挡板、支撑架、第一空心管和第一支撑杆,机架上右侧均匀间隔设有多个支撑架,第三转轴顶侧设有第二转盘,支撑架顶侧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顶侧中间设有锥形储料桶,第一挡板右侧前部设有第一空心管,机架右侧后部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顶侧与第一空心管中间连接。进一步,还包括下料辅助加工机构,下料辅助加工机构包括有第二空心管、弧形下料挡片、第二挡板和第二支撑杆,机架左侧后部上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二空心管,第二空心管右侧下部设有弧形下料挡片,第二空心管右侧正对着第一转盘的凹槽,机架左侧后部上设有第二挡板。进一步,抛光轮是可以拆卸的。进一步,挡片具有一定的弹性。进一步,本设备的高度为1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达到了的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投放大量的钢珠进入储料桶,第二转盘转动,使得钢珠通过第一空心管出来,持续与砂轮机接触进行抛光打磨,从而实现钢珠抛光打磨的连续性,提高效率。2、被打磨完的钢珠通过第二空心管出来,可以实现更方便地收集整理,不需要人工进行一颗颗收集,节省生产时间。3、第一转盘的凹槽内对应设有磁铁,在转盘转动时磁铁吸附钢珠,可以很好地起到防止钢珠被甩出去,脱离转盘的作用,从而提高钢珠打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间歇转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料辅助加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1:机架,2:驱动机构,21:电机,22:第一传动轮,23:皮带,24:第二传动轮,25:锥齿轮组,26:第一转轴,27:涡轮蜗杆组,28:第二转轴,29:第三转轴,3:间歇转动机构,31:第一齿轮,32:转杆,33:连杆,34:滑动楔形块,35:固定导向架,36:支撑柱,37:第一转盘,38:磁铁,4:抛光轮,5:送料机构,51:锥形储料桶,52:第二转盘,53:第一挡板,54:支撑架,55:第一空心管,56:第一支撑杆,6:下料辅助加工机构,61:第二空心管,62:弧形下料挡片,63:第二挡板,64:第二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下文中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当前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为了透彻性和完整性而提供这些实施方式,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技术人员。实施例1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机架1、驱动机构2、间歇转动机构3和抛光轮4,机架1上左侧设有驱动机构2,机架1后部转动式设有间歇转动机构3,驱动机构2顶侧设有抛光轮4。当人们进行钢珠抛光打磨,使用到本设备时,把需要进行打磨的钢珠批量放入间歇转动机构3内,启动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转动带动间歇转动机构3转动,使得钢珠可以与抛光轮4接触并进行打磨,打磨完毕后,关闭驱动机构2,并将间歇转动机构3内打磨完毕的钢珠取出即可。驱动机构2包括有电机21、第一传动轮22、皮带23、第二传动轮24、锥齿轮组25、第一转轴26、涡轮蜗杆组27、第二转轴28和第三转轴29,机架1上左侧安装有电机21,电机21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22,机架1上前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28,机架1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26,第二转轴28和第一转轴26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25,锥齿轮组25之间相互啮合,第二转轴28上设有第二传动轮24,第一传动轮22与第二传动轮24之间绕有皮带23,机架1上右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29,第三转轴29和第一转轴26之间设有涡轮蜗杆组27,第三转轴29与第一转轴26之间连接有涡轮蜗杆组27。当人们需要通过驱动机构2提供动力时,启动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会带动第一传动轮22不断转动,从而带动皮带23、另一侧的第一传动轮22和第二转轴28不断转动,进而使得抛光轮4不断转动,当抛光轮4与间歇转动机构3上的钢珠接触时便能对其进行打磨,第二转轴28转动会通过锥齿轮组25带动第一转轴26转动,从而通过涡轮蜗杆组27带动第三转轴29不断转动,进而为间歇转动机构3提供动力,进而使钢珠有序进入到抛光轮4内进行打磨抛光。间歇转动机构3包括有第一齿轮31、转杆32、连杆33、滑动楔形块34、固定导向架35、支撑柱36、第一转盘37和磁铁38,机架1上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31,第三转轴29上设有第一齿轮31,第一齿轮31之间相互啮合,第一齿轮31上转动式连接有转杆32,机架1左侧后部设有支撑柱36,支撑柱36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盘37,支撑柱36顶侧设有固定导向架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包括有机架(1)、驱动机构(2)和抛光轮(4),机架(1)上左侧设有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顶侧设有抛光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间歇转动机构(3),机架(1)后部转动式设有间歇转动机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包括有机架(1)、驱动机构(2)和抛光轮(4),机架(1)上左侧设有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顶侧设有抛光轮(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间歇转动机构(3),机架(1)后部转动式设有间歇转动机构(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2)包括有电机(21)、第一传动轮(22)、皮带(23)、第二传动轮(24)、锥齿轮组(25)、第一转轴(26)、涡轮蜗杆组(27)、第二转轴(28)和第三转轴(29),机架(1)上左侧安装有电机(21),电机(21)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22),机架(1)上前部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28),机架(1)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26),第二转轴(28)和第一转轴(26)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25),锥齿轮组(25)之间相互啮合,第二转轴(28)上设有第二传动轮(24),第一传动轮(22)与第二传动轮(24)之间绕有皮带(23),机架(1)上右侧转动式设有第三转轴(29),第三转轴(29)与第一转轴(26)之间连接有涡轮蜗杆组(2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珠打磨抛光设备,其特征在于:间歇转动机构(3)包括有第一齿轮(31)、转杆(32)、连杆(33)、滑动楔形块(34)、固定导向架(35)、支撑柱(36)、第一转盘(37)和磁铁(38),机架(1)上转动式设有第一齿轮(31),第三转轴(29)上设有第一齿轮(31),第一齿轮(31)之间相互啮合,第一齿轮(31)上转动式连接有转杆(32),机架(1)左侧后部设有支撑柱(36),支撑柱(36)上转动式设有第一转盘(37),支撑柱(36)顶侧设有固定导向架(35),固定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忠浩
申请(专利权)人:罗忠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