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82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其结构包括:变螺旋刀刃、冷管刀座筒槽、纽扣轮、装夹板、刀柄壳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运用冷管刀座筒槽与纽扣轮相配合,在刀柄壳块处对接配合铣刀变螺旋刀刃,形成回转式三棱镜架构操作角度的冷凝管,实现切削过程中对摩擦过热进行处理,达到切削过程中快速降温的效果。通过铣刀螺旋角的变化配合扇撑板锁接联动实现快速同步刀具冷却,提升智能数控铣床整体三角式内管液位冷却架构和轴套左轮管承重收装操作效果,提升数控铣床锁轴回转铣刀操作效率,使变螺旋铣刀在切削加工中工件纹路均匀扩展,缩短冷却周期,保障精加工物料成品细致化操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属于铣刀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航天、汽车与机床等领域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关键零部件加工精度和质量一致性要求不断提升,工件材料加工难度日趋增大,亟需高性能刀具产品来确保加工的精细化。整体式变螺旋铣刀作为近些年提高表面加工质量的研究热点,目前技术公用待优化的缺点有:整体式变螺旋铣刀特有的变螺旋结构在铣削加工中容易产生摩擦内热,从而使铣刀整体实心端热传递过大,造成冷却时间过久,对数控铣床二次铣削加工物料的静置刀架周期较长,延长加工进程且滞缓批量生产周期,对刀体的养护度和退热度低,干扰变螺旋铣刀刀刃持续受热的损耗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解决整体式变螺旋铣刀刀刃结构对切削加工的金属件会产生摩擦内热,从而使刀体整体实心端热传递过大,而造成冷却时间过久,对数控铣床二次铣削加工物料的静置刀架周期较长,延长加工进程且滞缓批量生产周期,对刀体的养护度和退热度低,干扰刀刃持续受热的损耗率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其结构包括:冷管刀座筒槽(1)、纽扣轮(2)、装夹板(3)、刀柄壳块(4)、变螺旋刀刃(5),其特征在于:/n所述冷管刀座筒槽(1)插嵌在刀柄壳块(4)的内部,所述冷管刀座筒槽(1)与纽扣轮(2)扣合在一起,所述装夹板(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插嵌在冷管刀座筒槽(1)的左右上角,所述变螺旋刀刃(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其结构包括:冷管刀座筒槽(1)、纽扣轮(2)、装夹板(3)、刀柄壳块(4)、变螺旋刀刃(5),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管刀座筒槽(1)插嵌在刀柄壳块(4)的内部,所述冷管刀座筒槽(1)与纽扣轮(2)扣合在一起,所述装夹板(3)设有两个并且分别插嵌在冷管刀座筒槽(1)的左右上角,所述变螺旋刀刃(5)螺旋角由28°渐变至30°再扩展到60°与刀柄壳块(4)为一体结构;
所述冷管刀座筒槽(1)设有内胆筒壳环(1A)、轴套左轮管(1B)、冷凝管(1C)、冷管桁架板(1D);
所述轴套左轮管(1B)插嵌在内胆筒壳环(1A)的内部,所述冷凝管(1C)与冷管桁架板(1D)扣合在一起,所述冷管桁架板(1D)插嵌在内胆筒壳环(1A)的内部,所述内胆筒壳环(1A)插嵌在刀柄壳块(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筒壳环(1A)由筋条扇板槽(1A1)、内胆壳环(1A2)组成,所述筋条扇板槽(1A1)安装于内胆壳环(1A2)的内部,所述筋条扇板槽(1A1)与内胆壳环(1A2)嵌套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扇板槽(1A1)由耳板顶座(1A11)、框条叠架(1A12)、筋条扇板框(1A13)组成,所述耳板顶座(1A11)与框条叠架(1A12)相配合,所述框条叠架(1A12)插嵌在筋条扇板框(1A1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密变螺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左轮管(1B)由透气孔环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滨郑敏利聂婉莹徐世成吕文瑞刘月秀卞天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