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引流管本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导丝,导丝可沿引流管本体的轴向移动,导丝的头部位于引流管本体的头部,导丝的尾部由引流管本体的尾部引出,导丝的头部设有用于清洗引流管本体内壁的清洗部,引流管本体靠近头部的一端套设有一对沿其轴向设置的呈圆环形的球囊,两球囊上都固定有与球囊的囊腔连通的连通管,连通管的另一端固定有带排气阀的弹性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导丝的头部设置用于清洗引流管本体内壁的清洗部,解决了引流管的堵塞问题;通过在引流管本体靠近头部的一端套设一对呈圆环形的球囊,解决了引流管易滑脱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腔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腹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引流管用于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渗液导引至体外,以治疗或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目前的引流管多为单根中空管,形状一般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引流管常因其头部开口堵塞、内壁有附着物出现引流不畅的问题。另外,在将引流管插入引流部位时,常因其前端开口容易划伤机体组织。此外,还存在引流管易脱落的问题。引流管在使用时,将一端放入腹腔后,引流管穿过皮肤处需用缝合线缝合结扎固定在皮肤上。但在手术中常常会因缝合线松动或脱落而造成引流管固定不牢的问题,从而导致引流管容易脱出。另外,在病人活动时,引流管也容易脱出,进而导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的积液无法引流至体外。此时,还需要再次插管,而再次插管将会增加感染风险,不仅对患者的康复极其不利,还会给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引流管,通过在导丝的头部设置用于清洗引流管内壁的清洗部,解决了引流管的堵塞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导丝,所述导丝可沿所述引流管本体的轴向移动,所述导丝的头部位于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头部,所述导丝的尾部由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尾部引出,所述导丝的头部设有用于清洗所述引流管本体内壁的清洗部。可选地,所述清洗部的表面具有若干凸起结构。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呈轮齿状。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沿导丝的轴向均布。可选地,所述引流管本体靠近头部的一端套设有一对沿其轴向设置的呈圆环形的球囊,所述两球囊上都固定有与球囊的囊腔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固定有带排气阀的弹性气囊。可选地,所述引流管本体上设有用于引流的若干侧孔,所述侧孔位于所述球囊靠近所述引流管本体头部的一侧。可选地,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头部端面具有外凸的球面结构,所述球面结构的中心设有直径大于清洗部外径的通孔。可选地,所述导丝的头部端面为外凸的弧面。可选地,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尾部设有负压吸引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导丝头部设有用于清洗引流管本体内壁的清洗部,清洗部的外表面具有凹凸结构,可以有效地清除引流管本体内壁的附着物,解决了引流管的堵塞问题。2.本技术通过在引流管本体靠近头部的一端设置一对呈圆环形的球囊,可以快速、方便的把引流管固定在腹腔壁上,并且上下两圆环形球囊采用充气膨胀并上下夹紧在腹腔壁内外表面上,因此具有防积液渗漏、防引流管滑脱、引流管免固定的特性。3.本技术通过在引流管本体的头部设置球面,可以有效减轻引流管对周围软组织的伤害。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腹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腹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导丝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导丝1、引流管本体2、第一弹性气囊3、第一球囊4、清洗部5、球面结构6、侧孔7、第二球囊8、第二弹性气囊9、腹腔壁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图3,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两端开口的引流管本体2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导丝1,导丝1可沿引流管本体2的轴向移动,导丝1的头部位于引流管本体2的头部,导丝1的尾部由引流管本体2的尾部引出,导丝1的头部设有用于清洗引流管本体2内壁的清洗部5。本技术的清洗部5可为套装在在导丝1头部的清洗套,也可与导丝1做成一体。本技术的清洗部5的外表面具有若干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可为沿导丝1的轴向均布的轮齿状,该轮齿状沿导丝1的轴向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开的,清洗部5的材质可为塑胶。为了方便地把引流管固定在腹腔壁10上,本技术在引流管本体2靠近头部的一端套设有一对沿其轴向设置的呈圆环形的球囊,两球囊上都固定有与球囊的囊腔连通的连通管,连通管的另一端固定有带排气阀的弹性气囊。为了确保对腹腔内积聚的液体进行充分地引流,本技术在引流管本体2上设有用于引流的若干侧孔7,侧孔7位于球囊靠近引流管本体2头部的一侧,侧孔7均布在位于球囊以下的引流管本体2的侧壁上。为了减轻引流管头部对周围软组织的创伤,本技术的引流管本体2的头部端面具有外凸的球面结构6,球面结构6的中心设有直径大于清洗部5外径的通孔。为了降低导丝1对周围软组织的创伤,导丝1的头部没有利边,头部端面为外凸的弧面,可为半球面。本技术中的导丝1伴随引流管被一同插入腹腔,在更换引流管时,将引流管抽出,而导丝1留在腹腔内;在插入新的引流管时,将新引流管的管口对准原导丝1,沿着原导丝1插入腹腔,成功插入后再将原导丝1抽出,这时新引流管内的新导丝1也位于腹内,作为下一次更换的导引;通过在引流管内设置起导引作用的导丝1,能够使腹腔引流管在插入与抽出时都能够保持窦道的位置,便于更换,提高插入成功率。实施例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2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导丝1,引流管本体2为塑性材料,导丝1可沿引流管本体2的轴向移动,导丝1的头部位于引流管本体2的头部,导丝1的尾部由引流管本体2的尾部引出,导丝1的头部设有用于清洗引流管本体2内壁的清洗部5;清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导丝,所述导丝可沿所述引流管本体的轴向移动,所述导丝的头部位于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头部,所述导丝的尾部由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尾部引出,所述导丝的头部设有用于清洗所述引流管本体内壁的清洗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导丝,所述导丝可沿所述引流管本体的轴向移动,所述导丝的头部位于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头部,所述导丝的尾部由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尾部引出,所述导丝的头部设有用于清洗所述引流管本体内壁的清洗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部的表面具有若干凸起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呈轮齿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沿导丝的轴向均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靠近头部的一端套设有一对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华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