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822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套圈、导管和收集瓶,所述套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套圈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瓶,所述套圈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套圈通过连接孔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套圈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管,所述套圈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内圈,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长管;通过设置套圈和内圈扣在创口外部,通过气囊吸入套圈和内圈之间的空气,降低套圈和内圈之间的气压,从而使套圈贴合在患者创口外部,通过内管阻拦并收集创口漏出的腹水,从而达到防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
技术介绍
腹水系指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在正常状态下腹腔内约有50ml,对肠道起润滑作用。在任何病理情况下导致的腹腔内液量增加超过200ml即称为腹水。腹水是许多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产生腹水的原因很多,较为常见的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膜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腹水引流过程中会用到腹腔溢流管。现有技术中,腹腔引流管使用过程中常会产生腹水从创口漏出的情况,且腹腔引流管使用时需要对引流管进行固定操作,常用的固定方式需要通过胶带等道具辅助固定,操作复杂,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具备防漏、使用方便的优点,以解决漏液、使用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防漏、使用方便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包括套圈、导管和收集瓶,所述套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远离套圈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瓶;所述套圈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套圈通过连接孔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套圈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管,所述套圈的内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内圈,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长管,所述延长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管,所述连接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收集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插接有导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延长管套接在内圈中间,且延长管通过连接管与导管相互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圈的右侧表面与套圈的右侧表面平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囊采用软橡胶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管和套管表面均开设有防滑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管远离延长管的一端外表面收束,所述插管左右两端内径相等。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圈和内圈均使用透明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防漏腹腔引流管,通过设置套圈和内圈扣在创口外部,通过气囊吸入套圈和内圈之间的空气,降低套圈和内圈之间的气压,从而使套圈贴合在患者创口外部,通过内管阻拦并收集创口漏出的腹水,从而达到防漏的目的。2、该防漏腹腔引流管,通过设置气囊与套圈内表面连通,使用时挤压气囊后将套圈和内圈贴合在创口外部松开气囊后在套圈和内圈之间形成低压环境,套圈吸附在创口外侧,从而将引流管固定,区别于现有的引流管,简化固定步骤,从而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套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套圈剖视图。图中:1、套圈;11、延长管;12、插管;13、内圈;14、防滑管;15、气囊;16、连接块;17、连接孔;18、连接管;2、导管;3、收集瓶;31、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包括套圈1、导管2和收集瓶3,所述套圈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所述导管2远离套圈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瓶3。所述套圈1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17,所述套圈1通过连接孔17固定连接有气囊15,所述套圈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所述连接块1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管14,所述套圈1的内部通过连接块16固定连接有内圈13,所述连接块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8,所述连接管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长管11,所述延长管11远离连接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管12,所述连接管1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所述收集瓶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31,所述套管31的内部插接有导管2。具体的,所述延长管11套接在内圈13中间,且延长管11通过连接管18与导管2相互连通。本实施方案中,延长管11与插管12共同插入腹腔内部,内圈13对延长管11插入的创口处漏出的腹水起阻拦收集作用。具体的,所述内圈13的右侧表面与套圈1的右侧表面平齐。本实施方案中,内圈13和套圈1贴合在患者体表,两者右侧相互平齐便于套圈1内保持气密性。具体的,所述气囊15采用弹性好的软橡胶材料,所述气囊15通过连接孔17与套圈1内壁连通。本实施方案中,气囊15采用弹性好的软橡胶材料方便对气囊15进行挤压及气囊15形状的回弹,方便调整套圈1和内圈13之间压强。具体的,所述防滑管14和套管31表面均开设有防滑槽。本实施方案中,防滑管14表面的防滑槽方便医护人员在佩戴手套的情况下使用,防止脱手,套管31上的防滑槽方便医护人员将导管2插入收集瓶3或从收集瓶3中拔出。具体的,所述插管12远离延长管11的一端外表面收束,所述插管12左右两端内径相等。本实施方案中,插管12外表面收束方便插入患者腹腔。具体的,所述套圈1和内圈13均使用透光性好的透明材料。本实施方案中,套圈1和内圈13使用透明材料方便医护人员观察延长管11插入状况及创口变化情况,及便于即使调整。本技术的工作远离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将插管12插入腹腔内,挤压气囊15后将套圈1按压在创口外部,使内圈13和套圈1均贴合在患者体表,松开气囊15,气囊15在材料弹性作用下恢复,气囊15、套圈1及内圈13内气压降低,在大气压强作用下套圈1吸附在患者体表,导出的腹水通过插管12进入延长管11内并通过导管2导入收集瓶3内部,完成引流。综上所述,该防漏腹腔引流管,通过设置套圈1和内圈13扣在创口外部,通过气囊15吸入套圈1和内圈13之间的空气,降低套圈1和内圈13之间的气压,从而使套圈1贴合在患者创口外部,通过内管13阻拦并收集创口漏出的腹水,从而达到防漏的目的;通过设置气囊15与套圈1内表面连通,使用时挤压气囊15后将套圈1和内圈13贴合在创口外部松开气囊15后在套圈1和内圈13之间形成低压环境,套圈1吸附在创口外侧,从而将引流管固定,区别于现有的引流管,简化固定步骤,从而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包括套圈(1)、导管(2)和收集瓶(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所述导管(2)远离套圈(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瓶(3);/n所述套圈(1)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17),所述套圈(1)通过连接孔(17)固定连接有气囊(15),所述套圈(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所述连接块(1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管(14),所述套圈(1)的内部通过连接块(16)固定连接有内圈(13),所述连接块(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8),所述连接管(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长管(11),所述延长管(11)远离连接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管(12),所述连接管(1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n所述收集瓶(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31),所述套管(31)的内部插接有导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腹腔引流管,包括套圈(1)、导管(2)和收集瓶(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所述导管(2)远离套圈(1)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收集瓶(3);
所述套圈(1)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17),所述套圈(1)通过连接孔(17)固定连接有气囊(15),所述套圈(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所述连接块(1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防滑管(14),所述套圈(1)的内部通过连接块(16)固定连接有内圈(13),所述连接块(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管(18),所述连接管(1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延长管(11),所述延长管(11)远离连接管(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管(12),所述连接管(1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导管(2);
所述收集瓶(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31),所述套管(31)的内部插接有导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文娟高媛解莉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