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血透导管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透导管固定设备的牢固性差,且操作繁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缺点,包括佩戴套,其一侧设置有主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辅连接部,所述主连接部的外侧设置有硬钩毛,所述辅连接部的外侧设置有软钩毛,所述佩戴套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子卡扣,固定管套两侧均连接有伸缩带,伸缩带的末端安装有母卡扣,母卡扣的一端卡设于子卡扣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佩戴套将血透导管的固定支撑部佩戴在患者肢体上,而后将固定管套利用卡扣及子母魔术贴的粘合,固定在佩戴套的外表面,且固定管套的布设位置宽泛,可适应不同情况下的血透导管固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血透导管固定
,尤其涉及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医院病房中有各种血透置管、导管等医用管路,保证血透导管的妥善固定及血透导管的通畅往往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的关键,因为一旦这些管道移位脱落轻者造成重新放置管道的痛苦,治疗效果及时间的延误,重者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有的医院中对各类导管的固定通常采用应用别针、橡皮膏、橡皮筋或纱布条、夹子作为固定装置,而这些简陋的固定装置通常存在牢固性差、容易脱落、操作繁琐、更换麻烦、不够美观、病人舒适感低等缺陷,甚至一旦脱落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透导管固定设备的牢固性差,且操作繁琐,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佩戴套,其一侧设置有主连接部,另一侧设置有辅连接部,所述主连接部的外侧设置有硬钩毛,所述辅连接部的外侧设置有软钩毛,所述佩戴套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子卡扣,固定管套两侧均连接有伸缩带,伸缩带的末端安装有母卡扣,母卡扣的一端卡设于子卡扣的内部,此时,固定管套设置于佩戴套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硬钩毛粘合于软钩毛上,此时,主连接部与辅连接部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套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面。优选的,所述连接面的外侧胶接有母魔术贴,佩戴套的外表面胶接有子魔术贴。优选的,所述母魔术贴与子魔术贴胶接,此时,固定管套固定连接于佩戴套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套的内部开设有封闭内腔,且封闭内腔的内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多个气囊。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套的侧面设置有气阀口,该气阀口与封闭内腔连通。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套为环筒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佩戴套将血透导管的固定支撑部佩戴在患者肢体上,而后将固定管套利用卡扣及子母魔术贴的粘合,固定在佩戴套的外表面,且固定管套的布设位置宽泛,可适应不同情况下的血透导管固定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管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佩戴套、11主连接部、111硬钩毛、12辅连接部、121软钩毛、13子卡扣、2固定管套、21伸缩带、211母卡扣、22连接面、23封闭内腔、231气囊、232气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2-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佩戴套1,其一侧缝接有主连接部11,另一侧缝接有辅连接部12,主连接部11的外侧胶接有硬钩毛111,辅连接部12的外侧胶接有软钩毛121,佩戴套1的外表面缝接安装有多个子卡扣13,固定管套2两侧均胶接有伸缩带21,伸缩带21的末端缝接安装有母卡扣211,母卡扣211的一端卡设于子卡扣13的内部,此时,固定管套2设置于佩戴套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硬钩毛111粘合于软钩毛121上,此时,主连接部11与辅连接部12连接,且固定管套2竖直设置于佩戴套1的外表面。具体地,固定管套2为环筒型结构。参照附图1,实施例二中,固定管套2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面22,连接面22的外侧胶接有母魔术贴,佩戴套1的外表面胶接有子魔术贴。其中,母魔术贴与子魔术贴胶接,此时,固定管套2固定连接于佩戴套1的外侧,固定管套2可竖直或倾斜设置。实施例三中,在实施例一及二的基础上,固定管套2的内部开设有封闭内腔23,且封闭内腔23的内侧壁上连通设置有多个气囊231。其中,固定管套2的侧面设置有气阀口232,该气阀口232与封闭内腔23连通,通过气阀口232可对封闭内腔23进行充气,进而鼓起气囊231,通过气囊231对固定管套2内的血透导管进行固定限位。实施例中,通过佩戴套1两侧的主连接部11及辅连接部12,利用硬钩毛111及软钩毛121,将二者连接,进而将佩戴套1稳定的设置在患者的肢体上。此外,利用固定管套2来实现血透导管的固定,固定管套2可通过子卡扣13及母卡扣211的卡合,固定设置在佩戴套1的外表面上,且根据血透导管的布设方向不同,固定管套2可在佩戴套1的不同角度进行布设。其中,母卡扣211通过伸缩带21设置,具有弹性伸缩力,可拉扯扣合在不同位置的子卡扣13上,实现固定管套2的不同角度布设。进一步地,在固定管套2的内部设置了封闭内腔23,其内壁设置了多个气囊231,当血透导管插设到固定管套2的内部后,通过气阀口232对封闭内腔23进行鼓气,鼓起气囊231,对血透导管进行限位保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佩戴套(1),其一侧设置有主连接部(11),另一侧设置有辅连接部(12),所述主连接部(11)的外侧设置有硬钩毛(111),所述辅连接部(12)的外侧设置有软钩毛(121),所述佩戴套(1)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子卡扣(13);/n固定管套(2),其两侧均连接有伸缩带(21),伸缩带(21)的末端安装有母卡扣(211),母卡扣(211)的一端卡设于子卡扣(13)的内部,此时,固定管套(2)设置于佩戴套(1)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佩戴套(1),其一侧设置有主连接部(11),另一侧设置有辅连接部(12),所述主连接部(11)的外侧设置有硬钩毛(111),所述辅连接部(12)的外侧设置有软钩毛(121),所述佩戴套(1)的外表面安装有多个子卡扣(13);
固定管套(2),其两侧均连接有伸缩带(21),伸缩带(21)的末端安装有母卡扣(211),母卡扣(211)的一端卡设于子卡扣(13)的内部,此时,固定管套(2)设置于佩戴套(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钩毛(111)粘合于软钩毛(121)上,此时,主连接部(11)与辅连接部(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透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套(2)的下表面设置有连接面(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娟,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