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含氯化物固体渣卸入溶解罐中;步骤二:向溶解罐中加入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溶解步骤一中的含氯化物固体渣,得到浆液;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浆液通入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排出不溶固体渣,由固液分离器排出的净液通入清液缓冲罐中;步骤四:将清液缓冲罐中部分溶液引入换热器中换热处理,其余溶液达到预定浓度时排出,并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本方法实现了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得到了制备净水剂的高浓度原料;通过换热器有效利用了氯化物固体渣溶解时放出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氯化钛收尘渣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氯化法生产钛白粉工艺过程中,以富钛料为原料进行四氯化钛生产时,每生产1t四氯化钛就会产生0.1-0.2t含氯化亚铁30-60%的固体渣,全国每年生产四氯化钛共计70-80万t,因此产生的含氯化亚铁固体渣可达7-16万t。该固体溶解时有大量的水合热放出,酸性浆液气化产生大量酸气。为避免浆液温度过高,实际生产中采用大水量溶解,水/渣比(质量)为6/1到8/1,浆液可溶氯化物质量浓度5-10%,无法直接利用。目前普遍采用石灰石中合法进行处理,产生的中性渣需要进行填埋处置,得到的盐溶液经过脱盐处理,清液送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做到零排放,处理费用高,造成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造成有价金属元素的损失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可溶性氯化物水溶液处理方法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通过将浆液过滤处理,使不溶固体渣和含有可溶性氯化物的溶液分离,固体渣排出系统,溶液经过换热后返回溶解罐作为溶解液使用,溶液达到规定浓度后,用作生产铁基净水剂的原料,实现了对氯化物溶液的有效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含氯化物固体渣卸入溶解罐中;步骤二:向溶解罐中加入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溶解步骤一中的含氯化物固体渣,得到浆液;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浆液通入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排出不溶固体渣,由固液分离器排出的净液通入清液缓冲罐中;步骤四:将清液缓冲罐中部分溶液引入换热器中换热处理,其余溶液达到预定浓度时排出,并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二中:含氯化物固体渣与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之和的质量比为1:5~1: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二中: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的温度为20~6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二中:浆液温度为35~8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三中:净液固含量不大于2%(质量百分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三中:所述固液分离器是集束式过滤器或者陶瓷膜过滤器或者集束式过滤器和陶瓷膜过滤器组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四中: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的溶液密度为1.1~1.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了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含有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得到了制备净水剂的高浓度原料;(2)通过换热器有效利用了氯化物固体渣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保证溶解罐内温度恒定;(3)降低氯化物固体渣处理的用碱量和用水量,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示的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含氯化物固体渣卸入溶解罐中。步骤二:向溶解罐中加入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溶解步骤一中的含氯化物固体渣,得到浆液。其中,所述含氯化物固体渣与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之和的质量比为1:5,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的温度为20℃,所述最后得到的浆液温度为35℃。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浆液通入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排出不溶固体渣,由固液分离器排出的净液通入清液缓冲罐中。其中,所述固液分离器是集束式过滤器,步骤三最后排出的净液固含量不大于2%(质量百分比)。步骤四:将清液缓冲罐中部分溶液引入换热器中换热处理,其余溶液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其中,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的溶液密度为1.1。本方法实现了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化物固态渣溶解液中可溶性氯化物的连续富集,为实现可溶性氯化物的利用做好基础。本方法采用溶解液循环溶解固体渣,以达到溶解液增浓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标;然后采用固液分离器,不断分离出不溶固体渣,保障了整体处理过程循环进行;最后通过循环水经过换热器后返回溶解罐,保证了溶解过程不失温。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含氯化物固体渣卸入溶解罐中。步骤二:向溶解罐中加入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溶解步骤一中的含氯化物固体渣,得到浆液。其中,所述含氯化物固体渣与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之和的质量比为1:10,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的温度为30℃,所述最后得到的浆液温度为50℃。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浆液通入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排出不溶固体渣,由固液分离器排出的净液通入清液缓冲罐中。其中,所述固液分离器是陶瓷膜过滤器,步骤三最后排出的净液固含量不大于2%(质量百分比)。步骤四:将清液缓冲罐中部分溶液引入换热器中换热处理,其余溶液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其中,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的溶液密度为1.2。本方法实现了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化物固态渣溶解液中可溶性氯化物的连续富集,为实现可溶性氯化物的利用做好基础。本方法采用溶解液循环溶解固体渣,以达到溶解液增浓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标;然后采用固液分离器,不断分离出不溶固体渣,保障了整体处理过程循环进行;最后通过循环水经过换热器后返回溶解罐,保证了溶解过程不失温。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含氯化物固体渣卸入溶解罐中。步骤二:向溶解罐中加入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溶解步骤一中的含氯化物固体渣,得到浆液。其中,所述含氯化物固体渣与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之和的质量比为1:20,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的温度为60℃,所述最后得到的浆液温度为80℃。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浆液通入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排出不溶固体渣,由固液分离器排出的净液通入清液缓冲罐中。其中,所述固液分离器是集束式过滤器和陶瓷膜过滤器组合,步骤三最后排出的净液固含量不大于2%(质量百分比)。步骤四:将清液缓冲罐中部分溶液引入换热器中换热处理,其余溶液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其中,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的溶液密度为1.35。本方法实现了四氯化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氯化物固态渣溶解液中可溶性氯化物的连续富集,为实现可溶性氯化物的利用做好基础。本方法采用溶解液循环溶解固体渣,以达到溶解液增浓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标;然后采用固液分离器,不断分离出不溶固体渣,保障了整体处理过程循环进行;最后通过循环水经过换热器后返回溶解罐,保证了溶解过程不失温。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将含氯化物固体渣卸入溶解罐中;/n步骤二:向溶解罐中加入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溶解步骤一中的含氯化物固体渣,得到浆液;/n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浆液通入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排出不溶固体渣,由固液分离器排出的净液通入清液缓冲罐中;/n步骤四:将清液缓冲罐中部分溶液引入换热器中换热处理,其余溶液达到预定浓度时排出,并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含氯化物固体渣卸入溶解罐中;
步骤二:向溶解罐中加入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溶解步骤一中的含氯化物固体渣,得到浆液;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浆液通入固液分离器中进行固液分离,排出不溶固体渣,由固液分离器排出的净液通入清液缓冲罐中;
步骤四:将清液缓冲罐中部分溶液引入换热器中换热处理,其余溶液达到预定浓度时排出,并作为铁基净水剂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富集可溶性氯化物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含氯化物固体渣与补给水和来自换热器的循环水之和的质量比为1:5~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循环富集可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向阳,兴长策,陈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飞潮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