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海涛专利>正文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742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包括床体、支撑柱、栏杆、调节机构和按压机构,所述支撑柱可固定安装在床体的底端四角,所述栏杆可装配在床体的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机构可装配在床体的一侧,所述按压机构可装配在调节机构的一侧。该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通过电机、转盘、柱体和连接块之间的配合,从而可以推动矩形板带动压板向上或向下进行直线往复移动,进而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该装置可自动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其代替了人工操作,既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提高了治疗工作的效率,使用灵活,实用性强,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目前,在对昏迷猝死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其通常由医护人员人工来进行操作,但由于心肺复苏的时间较长,需要来回更换医护人员来对其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治疗工作的效率,因此,基于以上缺点,现推出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对此来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人工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又降低了治疗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包括床体;支撑柱,可固定安装在所述床体的底端四角;栏杆,可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体(1);/n支撑柱(2),可固定安装在所述床体(1)的底端四角;/n栏杆(3),可装配在所述床体(1)的左右两侧;/n调节机构(4),可装配在所述床体(1)的一侧;/n按压机构(5),可装配在所述调节机构(4)的一侧;/n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柱(41)分别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柱(41)的外壁套接有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的前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43)的一端,且第一电动推杆(43)的另一端螺钉连接在所述床体(1)的内腔前侧,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临床功能结合型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1);
支撑柱(2),可固定安装在所述床体(1)的底端四角;
栏杆(3),可装配在所述床体(1)的左右两侧;
调节机构(4),可装配在所述床体(1)的一侧;
按压机构(5),可装配在所述调节机构(4)的一侧;
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连接柱(41),所述连接柱(4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柱(41)分别设置在所述床体(1)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柱(41)的外壁套接有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的前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43)的一端,且第一电动推杆(43)的另一端螺钉连接在所述床体(1)的内腔前侧,所述连接板(42)的左右两侧均延伸出所述床体(1)外壁开设的滑轨且安装有壳体(44),所述壳体(44)的内腔底端螺钉连接有第二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张海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