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648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支撑管、电切环、绝缘管和卡管,两支撑管前段部分分叉相互平行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通过支架固定,且两支撑管尾部外围设置塑料管,两支撑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管固接在电切环两端,支撑管和陶瓷管连接处外围包裹有绝缘管,绝缘管上均布若干小孔,两支撑管后段部分外围设置卡管,卡管与支撑管之间电连接,卡管上设有卡扣用于和内窥镜镜杆配合;塑料管尾部设置尾梢,尾梢与电切环之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绝缘管上均布的小孔增加了支撑管同生理盐水的接触面积,并避免支撑管同内窥镜直接接触,使流经支撑管的高频电流最终流向大地,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
技术介绍
前列腺肥大、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发病率极高的常见病症,进行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是在患者下腹部切开一个切口,再切开膀胱切除增生的前列腺,这对正常的尿道生理结构损伤非常大。而且前列腺增生病多数是老年人,他们常伴有其它严重疾病,难于耐受开放手术所带来的创伤,因此各种微创的经尿道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受泌尿外科医生的极大重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镜电切术专利技术于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这种手术无需在人体上开刀,大大减少了创伤,被公认是当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电切镜一般由内窥镜、内鞘、外鞘、操作手件和电极组成,电极通过其杆上的固定滑套平行套接在内窥镜的镜杆下方,电极后端接插在操作手件的固定卡座上,操作者操作手件使电极前后滑动,能量发生器通过电极连接导线将高频能量输送到电极前端,电极前端接触靶组织迅速将组织汽化分离,实现前列腺增生的切除。根据中国专利号:201210293199.2,提出了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在裸露的表面包裹一层厚度为0.05mm~0.3mm的黑色绝缘管,回路电极(本专利称之为支撑管)两个金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3mm~15mm,此举是为了防止回路电极裸露的金属部分同电切镜的内窥镜直接接触,防止流经回路电极的高频电流流过内窥镜,然后流过电切镜的操作手件,最终通过操作者流入大地,这种流经操作者的高频漏电流是对操作者有一定伤害的。且在该专利中,回路电极还是有3mm~15mm的金属裸露面,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依旧无法完全避免裸露的回路电极同内窥镜直接接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提高手术效率、改善手术效果的优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主要包括支撑管、电切环、绝缘管和卡管,两支撑管前段部分分叉相互平行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通过支架固定,且两支撑管尾部外围设置塑料管,两支撑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管固定连接在半环状的电切环两端,在支撑管和陶瓷管连接处外围包裹有绝缘管并延伸至两支撑管贴合处,所述的绝缘管上均布有若干小孔,两支撑管后段部分外围套装有卡管,所述的卡管与支撑管之间电连接,卡管上设有卡扣用于和内窥镜镜杆配合安装;所述的塑料管尾部设置尾梢,尾梢与电切环之间电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小孔孔径为0.5mm~1mm,孔间距为1mm~1.5mm,所有小孔的面积之和为电切环表面积的6~20倍。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卡扣内表面设有若干组凸起点,与内窥镜镜杆形成点面接触,便于操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凸起点共有3组,每组设置5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裸露在表面的不锈钢支撑管用黑色绝缘管全部包裹,绝缘管的表面分布均匀小孔,所有小孔表面积为电切环表面积的6~20倍,在增加支撑管同生理盐水接触面积的同时,能够完全避免支撑管同内窥镜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流经支撑管的高频电流通过内窥镜流向人体,使高频电流最终流向大地,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卡扣内表面设有若干组凸起点,与内窥镜镜杆形成点面接触,减小卡扣与内窥镜镜杆的摩擦阻力,便于操作更顺滑;凸起点共有3组,每组设置5个。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安装内窥镜后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安装内窥镜后的结构仰视图。图4为图2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支撑管1、塑料管2、陶瓷管3、电切环4、绝缘管5、小孔6、支架7、卡管8、尾梢9、卡扣10、凸起点11、内窥镜镜杆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这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主要包括支撑管1、电切环4、绝缘管5和卡管8,两支撑管1前段部分分叉相互平行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通过支架7固定,且两支撑管1尾部外围设置塑料管2,两支撑管1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管3固定连接在半环状的电切环4两端,在支撑管1和陶瓷管3连接处外围包裹有黑色绝缘管5并延伸至两支撑管1贴合处,所述的绝缘管5上均布有若干小孔6,两支撑管1后段部分外围套装有卡管8,所述的卡管8与支撑管1之间电连接,卡管8上设有卡扣10用于和内窥镜镜杆12配合安装;所述的塑料管2尾部设置尾梢9,尾梢9与电切环4之间电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小孔6孔径为0.5mm~1mm,孔间距为1mm~1.5mm,所有小孔6的面积之和为电切环4表面积的6~20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卡扣10内表面(左右两侧和底部)设有3组凸起点11(每组设置5个),与内窥镜镜杆12形成点面接触,减小卡扣与内窥镜镜杆的摩擦阻力,便于操作更顺滑。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手术时,将本技术通过卡扣10固定在内窥镜镜杆12上,在尾梢9处连接导线,高频能量通过尾梢9输送至电切环4,电切环4接触靶组织迅速将组织汽化分离,实现前列腺增生的切除;由于绝缘管5上若干小孔6的存在,小孔6的面积之和为电切环4表面积的6~20倍,能够有效增大生理盐水与支撑管1的接触面积,并避免支撑管1与内窥镜镜杆12直接接触,进而避免了流经支撑管1的高频电流通过内窥镜镜杆12流向人体,最终该高频电流流向大地,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此外,凸起点11的设置,使得卡扣10与内窥镜镜杆12形成点面接触,减小了摩擦力,更便于操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轻松操作电切镜进行前后滑动。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支撑管(1)、电切环(4)、绝缘管(5)和卡管(8),两支撑管(1)前段部分分叉相互平行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通过支架(7)固定,且两支撑管(1)尾部外围设置塑料管(2),两支撑管(1)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管(3)固定连接在半环状的电切环(4)两端,在支撑管(1)和陶瓷管(3)连接处外围包裹有绝缘管(5)并延伸至两支撑管(1)贴合处,所述的绝缘管(5)上均布有若干小孔(6),两支撑管(1)后段部分外围套装有卡管(8),所述的卡管(8)与支撑管(1)之间电连接,卡管(8)上设有卡扣(10)用于和内窥镜镜杆(12)配合安装;所述的塑料管(2)尾部设置尾梢(9),尾梢(9)与电切环(4)之间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环等离子双极电极,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支撑管(1)、电切环(4)、绝缘管(5)和卡管(8),两支撑管(1)前段部分分叉相互平行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通过支架(7)固定,且两支撑管(1)尾部外围设置塑料管(2),两支撑管(1)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管(3)固定连接在半环状的电切环(4)两端,在支撑管(1)和陶瓷管(3)连接处外围包裹有绝缘管(5)并延伸至两支撑管(1)贴合处,所述的绝缘管(5)上均布有若干小孔(6),两支撑管(1)后段部分外围套装有卡管(8),所述的卡管(8)与支撑管(1)之间电连接,卡管(8)上设有卡扣(10)用于和内窥镜镜杆(12)配合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海军戴钟琪俞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得道医疗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