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57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包括连接管和套接固定装置,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安装有套接固定装置,所述套接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套、连接筒、密封垫圈、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置在连接管的右端外壁上,所述连接筒设置在固定套的右端外壁上,该全塑节能缠绕管,通过注塑模具将第一韧性环和第二韧性环进行固定,然后挤塑成型完成第一连接软管和第二连接软管的生产,第一连接软管和第二连接软管通过第二连接板卡在第一连接板的内侧进行粘合,然后完成缠绕管的组装,改变软管挤出成型截面形状,使软管成型后内壁无凹槽平滑,从而改善降低产品的风阻,增加了客户满意度,且在提高吸风功率的同时可以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
本技术属于吸尘器用缠绕管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
技术介绍
吸尘器主要由起尘、吸尘、滤尘三部分组成,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通电后,抽风机会以每秒500圈的转速产生较高的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差,在此压差的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现有的吸尘器用缠绕管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吸尘器采用的输送灰尘的管道均采用的为缠绕管,目前缠绕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藏污垢、吸入功率低的问题,不良率高达100%,客户需求长期未得到满足,缠绕管的产品无根本性的突破,造成吸尘器在使用大功率电机时严重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缠绕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藏污垢、吸入功率低,客户需求长期未得到满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包括连接管和套接固定装置,所述连接管的右端安装有套接固定装置,所述套接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套、连接筒、密封垫圈、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置在连接管的右端外壁上,所述连接筒设置在固定套的右端外壁上,所述连接筒和固定套的对向内侧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连接套套接在连接筒的左端外部,所述连接套的左端外壁设置在固定套的右端外部,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软管、第二连接软管、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固定片、连接环、第一韧性环和第二韧性环,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侧壁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软管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第一连接软管侧壁,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板内侧,所述第一连接软管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右端突出第二连接软管左端一至两毫米。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左端内部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连接套和固定套通过连接螺纹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弧形长度为第一连接板弧形长度的三分之二,且第二连接板贴合在第一连接板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软管侧壁。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呈弧形状,且第二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板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软管和第二连接软管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韧性环,所述连接环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韧性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该全塑节能缠绕管,通过注塑模具将第一韧性环和第二韧性环进行固定,然后挤塑成型完成第一连接软管和第二连接软管的生产,第一连接软管和第二连接软管通过第二连接板卡在第一连接板的内侧进行粘合,然后完成缠绕管的组装,改变软管挤出成型截面形状,使软管成型后内壁无凹槽平滑,从而改善降低产品的风阻,增加了客户满意度,且在提高吸风功率的同时可以节约成本,也避免了缠绕管内壁发生藏污垢和吸入功率低的问题,而且缠绕管中间通过套接固定装置分成两部分,清理缠绕管内部的污垢时通过套接固定装置将缠绕管分成两部分,使得缠绕管从两端处对内部进行冲洗能够更有效地冲洗干净,再通过固定装置连接在一起时,内部的密度垫圈能够使得连接筒和固定套之间不会漏气,对吸尘器的吸尘使用造成影响,使得缠绕管的清理变得更加方便有效。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套接固定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局部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连接软管;2、第二连接软管;3、第二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5、固定片;6、连接环;7、第一韧性环;8、第二韧性环;9、连接管;10、套接固定装置;11、连接套;12、连接筒;13、密封垫圈;14、固定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包括连接管9和套接固定装置10,连接管9的右端安装有套接固定装置10,套接固定装置10包括连接套11、连接筒12、密封垫圈13、固定套14,固定套14设置在连接管9的右端外壁上,连接筒12设置在固定套14的右端外壁上,连接筒12和固定套14的对向内侧设置有密封垫圈13,连接套11套接在连接筒12的左端外部,连接套11的左端外壁设置在固定套14的右端外部,连接套11的左端内部设置有连接螺纹,连接套11和固定套14通过连接螺纹固定连接,通过连接螺纹将连接套11和固定套14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在需要时通过连接螺纹断开连接套11和固定套14之间的连接使用,连接管9包括第一连接软管1、第二连接软管2、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4、固定片5、连接环6、第一韧性环7和第二韧性环8,第一连接软管1侧壁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第二连接软管2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第一连接板4连接在第一连接软管1侧壁,第一连接板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片5,固定片5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软管1侧壁,可以通过固定片5保证第一连接板4连接的更加牢固,第二连接板3位于第一连接板4内侧,第二连接板3的弧形长度为第一连接板4弧形长度的三分之二,且第二连接板3贴合在第一连接板4内壁,结构合理,便于利用第二连接板3较佳的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的内壁,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3均呈弧形状,且第二连接板3位于第一连接板4内侧,便于利用第一连接板4和第二连接板3将第一连接软管1和第二连接软管2进行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软管1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连接环6右端突出第二连接软管2左端一至两毫米,第一连接软管1和第二连接软管2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韧性环7,连接环6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韧性环8,利用第一韧性环7可以保证第一连接软管1和第二连接软管2的弹性,使得第一连接软管1和第二连接软管2不易发生变形,通过第二韧性环8可以保证连接环6的使用强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首先通过注塑模具将第一韧性环7和第二韧性环8进行固定,然后挤塑成型完成第一连接软管1和第二连接软管2的生产,第一连接软管1和第二连接软管2通过第二连接板3卡在第一连接板4的内侧进行粘合,然后完成缠绕管的组装,改变软管挤出成型截面形状,使软管成型后内壁无凹槽平滑,从而改善降低产品的风阻,增加了客户满意度,且在提高吸风功率的同时可以节约成本,在使用时,将连接管9和吸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包括连接管(9)和套接固定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9)的右端安装有套接固定装置(10),所述套接固定装置(10)包括连接套(11)、连接筒(12)、密封垫圈(13)、固定套(14),所述固定套(14)设置在连接管(9)的右端外壁上,所述连接筒(12)设置在固定套(14)的右端外壁上,所述连接筒(12)和固定套(14)的对向内侧设置有密封垫圈(13),所述连接套(11)套接在连接筒(12)的左端外部,所述连接套(11)的左端外壁设置在固定套(14)的右端外部,所述连接管(9)包括第一连接软管(1)、第二连接软管(2)、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4)、固定片(5)、连接环(6)、第一韧性环(7)和第二韧性环(8),所述第一连接软管(1)侧壁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二连接软管(2)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连接在第一连接软管(1)侧壁,所述第二连接板(3)位于第一连接板(4)内侧,所述第一连接软管(1)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右端突出第二连接软管(2)左端一至两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塑节能缠绕管,包括连接管(9)和套接固定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9)的右端安装有套接固定装置(10),所述套接固定装置(10)包括连接套(11)、连接筒(12)、密封垫圈(13)、固定套(14),所述固定套(14)设置在连接管(9)的右端外壁上,所述连接筒(12)设置在固定套(14)的右端外壁上,所述连接筒(12)和固定套(14)的对向内侧设置有密封垫圈(13),所述连接套(11)套接在连接筒(12)的左端外部,所述连接套(11)的左端外壁设置在固定套(14)的右端外部,所述连接管(9)包括第一连接软管(1)、第二连接软管(2)、第二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4)、固定片(5)、连接环(6)、第一韧性环(7)和第二韧性环(8),所述第一连接软管(1)侧壁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所述第二连接软管(2)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一连接板(4)连接在第一连接软管(1)侧壁,所述第二连接板(3)位于第一连接板(4)内侧,所述第一连接软管(1)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6),所述连接环(6)右端突出第二连接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才顺周招兴周新生童永泉何杨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工业园区嘉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