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炒菜机,包括锅体,锅体具有外锅、隔热环和收水圈,隔热环位于收水圈和外锅之间,隔热环和外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相连接,隔热环和收水圈之间通过固定件相连接;隔热环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外锅开设有与第一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一连接孔,收水圈开设有与第二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二连接孔;紧固组件能够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孔,固定件能够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入第二连接孔。紧固组件和固定件分别于不同的位置对上述外锅、隔热环和收水圈三者之间进行连接,这种方式使得热量传递的路径更加分散并间接增加了传热的距离,从而有效避免外锅的高温直接传递至收水圈,进而有利于提升锅体结构的耐热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菜机
本技术属于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炒菜机。
技术介绍
炒菜机是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烹饪过程的智能化设备,相较于传统的炒菜锅具,炒菜机具有自动热油、自动翻炒等功能,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具体地,炒菜机的锅体一般包括发热盘、保温罩、隔热件和收水圈。其中,发热盘位于锅体的底部,保温罩具有用于承载内胆的腔体,并且保温罩能够对内胆起到保温的作用。炒菜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热盘会急剧升温,从而将大量的热能传导至保温罩。为了保证加热过程中保温罩能够维持稳定的结构,保温罩一般采用金属件或者耐高温材料制成。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的炒菜机由于成本较高,实际应用并不广泛;采用金属件制成的保温罩,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成本以及保持高温下保温罩不发生形变,但是由于金属件的导热性非常好,很容易就将热量传递至收水圈,从而使得收水圈受热变形。因此,保温罩和收水圈之间通常还会设置有隔热件,以防止收水圈过热。目前,保温罩、隔热件和收水圈三者之间一般采用同一紧固件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装配也比较方便。但是,由于紧固件多为金属制品,热量不可避免地会经由紧固件进行传递,从而造成隔热件和收水圈中与紧固件接触部分处于高温风险之中,进而导致整个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下降。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炒菜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炒菜机,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具有外锅、隔热环和收水圈,所述隔热环位于所述收水圈和所述外锅之间,所述隔热环和所述外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相连接,所述隔热环和所述收水圈之间通过固定件相连接;所述隔热环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外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收水圈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组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隔热环和所述外锅两者之一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紧固组件相配合,且所述限位槽能够限制所述紧固组件与所述限位槽相接触的部分发生周向转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沿所述隔热环的周向交错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隔热环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也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隔热环周向均匀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两者之一具有外螺纹,两者之另一具有内螺纹;所述固定件为螺纹连接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锅具有向外侧凸出的边沿,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边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收水圈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部中空以形成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固定件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柱相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炒菜机还包括用于打开或盖合所述锅体的锅盖和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锅体的内胆,所述锅盖与所述内胆形成烹饪腔;所述外锅位于所述内胆与所述锅体之间,以将所述内胆和所述锅体隔开;所述收水圈能够与所述内胆的边沿相抵接,以收集所述烹饪腔的液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锅底部的加热单元,且所述加热单元采用电阻丝加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单元具有安装支脚,所述安装支脚能够使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外锅之间留有间隙。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一种炒菜机,通过在隔热环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实现外锅、隔热环和收水圈三者之间的连接。具体地,紧固组件穿过第一通孔和外锅上设置的第一连接孔以将隔热环和外锅连接起来,固定件穿过第二通孔并伸入收水圈上设置的第二连接孔以将隔热环和收水圈连接起来。紧固组件和固定件分别于不同的位置对上述外锅、隔热环和收水圈三者之间进行连接,这种方式使得热量传递的路径更加分散并间接增加了传热的距离,从而有效避免外锅的高温直接传递至收水圈,进而有利于提升锅体结构的耐热性和稳定性。此外,紧固组件和固定件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锅体零部件之间装配效率的提升,且紧固组件和固定件可以为标准件,从而使得产品的加工、制造、维修以及后续的零部件的更换过程更加简便,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隔热环和外锅两者之一设置有限位槽,以限制紧固组件与限位槽相接触的部分发生周向转动,避免紧固组件在装配时出现打滑的情况,从而提升产品的装配效率。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隔热环周向交错设置,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紧固组件和固定件之间能够在隔热环上充分的交叉开,从而进一步降低外锅的热量传递至隔热环和收水圈,以使隔热环和收水圈维持稳定的状态。进一步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可以是多个,且沿隔热环周向均匀设置,这种设置方式能够极大提升外锅、隔热环和收水圈三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加热单元设置有安装支脚,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得加热单元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加热单元产生的热量在间隙中迅速散失,从而防止加热单元将过多的热量直接传递给外锅,进而使得锅体即使在长期的使用状态下也能够保证稳定的状态。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锅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锅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热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锅体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锅体、110外锅、111第一连接孔、112边沿、120隔热环、121第一通孔、122第二通孔、123限位槽、130收水圈、131第二连接孔、132连接柱、140紧固组件、141第一紧固件、142第二紧固件、150固定件、160内胆、161烹饪腔、170加热单元、171安装支脚;200锅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菜机,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具有外锅、隔热环和收水圈,所述隔热环位于所述收水圈和所述外锅之间,其特征在于,/n所述隔热环和所述外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相连接,所述隔热环和所述收水圈之间通过固定件相连接;/n所述隔热环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外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收水圈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组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菜机,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具有外锅、隔热环和收水圈,所述隔热环位于所述收水圈和所述外锅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环和所述外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相连接,所述隔热环和所述收水圈之间通过固定件相连接;
所述隔热环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外锅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收水圈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紧固组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件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环和所述外锅两者之一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紧固组件相配合,且所述限位槽能够限制所述紧固组件与所述限位槽相接触的部分发生周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沿所述隔热环的周向交错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隔热环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也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隔热环周向均匀设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国海,庞加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