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听觉中脑刺激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听觉重建
,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听觉中脑刺激器。
技术介绍
对于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电子耳蜗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唯一有效的帮助聋残病人恢复听觉的装置,但是,很多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2型、外伤性听神经撕脱、听神经/耳蜗发育不全或未发育、耳蜗骨化等疾病,听神经的完整性难以保证,因此无法通过人工耳蜗来恢复其听觉。因此,通常采用人工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BrainstemImplant,ABI)技术,通过绕过受损的听神经直接刺激脑干蜗神经核,使患者获得听力。但有些颅底肿瘤患者在接受ABI植入后仍然无法获得听觉,可能是与肿瘤长期压迫脑干或手术中直接损伤脑干从而导致蜗核功能损伤有关。因此,人工听觉中脑植入(AuditoryMidbrainImplant,AMI)作为一种新的人工听觉技术,理论上可以通过刺激听觉通路上的上级听觉中枢-下丘(inferiorcolliculus,IC)中央核、避开受损的蜗核而使患者获得听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听觉通路的特点及现有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听觉中脑刺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体外部分,包括可充电便携式电源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可充电便携式电源和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用于为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供电;/n植入部分,包括接收线圈、刺激控制模块和电极阵列;所述接收线圈与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发射线圈对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线圈所发射的声音编码信号;所述刺激控制模块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用于将所述声音编码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所述电极阵列与刺激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电信号并传送至耳蜗以供形成听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听觉中脑刺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体外部分,包括可充电便携式电源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可充电便携式电源和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用于为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供电;
植入部分,包括接收线圈、刺激控制模块和电极阵列;所述接收线圈与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发射线圈对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线圈所发射的声音编码信号;所述刺激控制模块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用于将所述声音编码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转化为对应的电信号;所述电极阵列与刺激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接收电信号并传送至耳蜗以供形成听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听觉中脑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信号处理板,包括麦克风、模数转化模块、DSP处理模块、射频调制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麦克风与模数转化模块连接,用于将外界的声音信号转化为模拟电信号;模数转化模块与DSP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将输入的模拟声音信号转化为数字声音信号后输入给DSP处理模块;DSP处理模块与射频调制模块连接,用于对输入的数字声音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和编码,将声音编码信号输出给射频调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用于整个信号处理单元供电,且根据信号处理单元中的信号处理板、无线控制板和发射线圈的不同用电需求提供相应的电压等级;
无线控制板,与信号处理板中的DSP处理模块连接,并与无线遥控器建立通信连接,用于将无线遥控器所发出的控制指令传送给DSP处理模块,并将DSP处理模块获取的信号处理单元和植入部分状态发送给无线遥控器;
发射线圈,与信号处理板中的射频调制模块连接,用于向植入部分发射调制后的声音编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听觉中脑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阵列包括脑干表面神经刺激电极和全环刺激电极;所述脑干表面神经刺激电极和全环刺激电极通过分线器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听觉中脑刺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部分包括:所述接收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皓,贾欢,黄穗,谭治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