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23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山鸡抓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包括车体,车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相连通的过道和抓捕室,且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车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延伸至过道的内部,且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罩,弧形罩的内侧设置有抓捕网,托板底部的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侧板,侧板底部的两侧位置均铰接有支杆,支杆的端部铰接有支座。通过控制气缸的活塞杆进行伸长,以此来带动托板、弧形罩和支杆整体进行下压,从而将对应的挡板向两侧进行推动,以此来解除对抓捕室和过道之间的隔离,同时破坏山鸡身体的平衡性,使其跌入抓捕室的内部完成抓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
本技术涉及山鸡抓捕
,具体是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肉类和蛋类的需求日益提升,因而使得各种养殖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山鸡养殖就是其中的一种,其养殖过程中时常需要用到RFID脚环,可以对山鸡从幼仔到成年的整个生长周期进行管理,并且不会影响山鸡的正常行动。目前,虽然养殖人员能够通过RFID脚环来对山鸡个体进行识别,但是其识别设备需要近距离才能感应到RFID脚环,因此往往需要对山鸡进行抓捕,由于山鸡的灵活性很高,养殖人员不便于对山鸡进行抓捕,尤其是多个山鸡聚集在一起时,更难对特定的山鸡进行抓捕。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相连通的过道和抓捕室,且车体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所述车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延伸至过道的内部,且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罩,所述弧形罩的内侧设置有抓捕网,所述托板底部的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底部的两侧位置均铰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端部铰接有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车体的外侧且对应挡板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感应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的两侧且对应过道的进出口处均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活动板的端部铰接在两个滑块之间,且活动板的底部铰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与车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道的底端内壁处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相连通的通口和收纳槽,所述支座和挡板分别活动连接在对应的通口和收纳槽的内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板远离滑块的端部两侧均设置有滚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抓捕网为弹性纤维材质的构件,且抓捕网位于两个侧板的中间位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且车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源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当山鸡移动至挡板的上端时,感应器对山鸡的RFID脚环进行信息的读取,若读取的信息与抓捕信息不匹配,则任由山鸡经过,反之,气缸的活塞杆进行伸长,以此来带动托板、弧形罩和支杆整体进行下压,此时,下压的支杆将对应的挡板向两侧进行推动,以此来解除对抓捕室和过道之间的隔离,同时挡板在移动过程中能够破坏山鸡身体的平衡性,使其跌入抓捕室的内部,与此同时,抓捕网跟随弧形罩进行下压,以免山鸡展翅飞起,从而保证了能够将山鸡进行抓捕。2、设置弧形罩在下压时与过道的底端内壁保持了一定的间隔,以免将紧跟在被抓捕山鸡身后的同类造成压伤,设置的活动板可以方便进行舒展和收拢,以便将山鸡引导至过道的内部进行抓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车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抓捕室;3、过道;4、感应器;5、气缸;6、托板;7、弧形罩;8、侧板;9、支杆;10、支座;11、收纳槽;12、挡板;13、通口;14、抓捕网;15、滑槽;16、滑块;17、活动板;18、电动推杆;19、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包括车体1,车体1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相连通的过道3和抓捕室2,且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17,车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气缸5,气缸5的活塞杆的顶端延伸至过道3的内部,且气缸5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6,托板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罩7,弧形罩7的内侧设置有抓捕网14,托板6底部的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侧板8,侧板8底部的两侧位置均铰接有支杆9,支杆9的端部铰接有支座10,支座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2,车体1的外侧且对应挡板12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感应器4。在图1中:车体1的两侧且对应过道3的进出口处均开设有两个滑槽15,两个滑槽15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6,活动板17的端部铰接在两个滑块16之间,且活动板17的底部铰接有电动推杆18,电动推杆18的底部与车体1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可以通过控制电动推杆18的伸缩来带动活动板17的端部进行竖直移动,以此来将活动板17进行展开或收拢,以便对活动板17进行使用,使得山鸡能够经过活动板17进入过道3的内部。在图2中:过道3的底端内壁处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相连通的通口13和收纳槽11,支座10和挡板12分别活动连接在对应的通口13和收纳槽11的内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支座10带动对应的挡板12进行水平移动的过程中,设置的收纳槽11可以对挡板12进行收纳和限位,设置的通口13为支座10的移动提供了空间,以此来配合抓捕网14对经过的山鸡进行抓捕。在图1中:活动板17远离滑块16的端部两侧均设置有滚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活动板17进行倾斜移动的过程中,设置的滚轮能够降低活动板17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了活动板17能够正常移动。在图2和3中:抓捕网14为弹性纤维材质的构件,且抓捕网14位于两个侧板8的中间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抓捕网14对山鸡进行抓捕的过程中,弹性纤维的材质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从而避免山鸡受到伤害。在图1中:车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19,且车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源盒。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控制面板19可以方便对抓捕装置进行控制,设置的电源盒可以对抓捕装置进行供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使用抓捕装置时,需先将抓捕装置移动至山鸡的必经通道口,如:喂食区域的通道口等,此时,山鸡只能登上活动板17,并依次从过道3经过才能到达喂食区域,当山鸡移动至挡板12的上端时,感应器4对山鸡的RFID脚环进行信息的读取,若读取的信息与抓捕信息不匹配,则任由山鸡经过,反之,气缸5的活塞杆进行伸长,以此来带动托板6、弧形罩7和支杆9整体进行下压,此时,下压的支杆9将对应的挡板12向两侧进行推动,以此来解除对抓捕室2和过道3之间的隔离,同时挡板12在移动过程中能够破坏山鸡身体的平衡性,使其跌入抓捕室2的内部,与此同时,抓捕网14跟随弧形罩7进行下压,以免山鸡展翅飞起,从而保证了能够将山鸡进行抓捕,此时需要说明的是,弧形罩7在下压时与过道3的底端内壁保持了一定的间隔,以免将紧跟在被抓捕山鸡身后的同类造成压伤,随后,气缸5的活塞杆进行收缩,以此来带动挡板12进行复位,以此来将抓捕室2进行隔离。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相连通的过道(3)和抓捕室(2),且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17),所述车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气缸(5),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的顶端延伸至过道(3)的内部,且气缸(5)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6),所述托板(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罩(7),所述弧形罩(7)的内侧设置有抓捕网(14),所述托板(6)底部的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侧板(8),所述侧板(8)底部的两侧位置均铰接有支杆(9),所述支杆(9)的端部铰接有支座(10),所述支座(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2),所述车体(1)的外侧且对应挡板(12)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感应器(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相连通的过道(3)和抓捕室(2),且车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17),所述车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气缸(5),所述气缸(5)的活塞杆的顶端延伸至过道(3)的内部,且气缸(5)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6),所述托板(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弧形罩(7),所述弧形罩(7)的内侧设置有抓捕网(14),所述托板(6)底部的两侧位置均固定连接有侧板(8),所述侧板(8)底部的两侧位置均铰接有支杆(9),所述支杆(9)的端部铰接有支座(10),所述支座(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12),所述车体(1)的外侧且对应挡板(12)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感应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鸡智能抓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两侧且对应过道(3)的进出口处均开设有两个滑槽(15),两个所述滑槽(15)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6),所述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强曾文静李翠贤陈韵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优越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