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树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5175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树池,属于园林绿化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池体,池体底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砂石层、土壤层和陶粒层,池体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池体的上顶面与地面平齐,池体靠近地面的一侧与框架对应一侧处于同一竖直面,框架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池体的横截面尺寸,框架上靠近地面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在框架内部开设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与进水口连通,流通通道绕着框架一周,流通通道下底面开设有多个下渗口,下渗口的正下方正对着陶粒层,池体的侧壁上位于砂石层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排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缓解城市地面积水的状况和能够引导积水对树木进行一定浇灌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树池
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树池。
技术介绍
目前树木绿化是现代城镇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泛应用于道路、小区、室内甚至屋顶的绿化上。树木一般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再移植到相应的绿化区域内。树木栽植时树木的根球需要足够的空间,以保护树木,这个空间我们称为树池。现有的树池结构通过混凝土和砖将树木围砌起来进行保护,需要人工进行定期的浇水。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于新种的树需要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浇水以确保其能顺利生长,而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浇水的方式,一方面增加了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亦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此外对于城市中的地面,往往一下雨就会形成地面积水或内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树池,达到缓解城市地面积水的状况和能够引导积水对树木进行一定浇灌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树池,包括池体,池体底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砂石层、土壤层和陶粒层,池体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池体的上顶面与地面平齐,池体靠近地面的一侧与框架对应一侧处于同一竖直面,框架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池体的横截面尺寸,框架上靠近地面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在框架内部开设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与进水口连通,流通通道绕着框架一周,流通通道下底面开设有多个下渗口,下渗口的正下方正对着陶粒层,池体的侧壁上位于砂石层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排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面上的积水可以从进水口进入到流通通道内,水流沿着流通通道的开设位置从下渗口,依次流过陶粒层、土壤层和砂石层,最后水流汇集到砂石层内,砂石层富集的水流会从排水口排入到池体外侧的土壤内。城市地面的积水可以通过树池渗透到地下,缓解了城市地面积水的状况,并且积水的渗透过程中,又能够对树木进行一定的浇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通通道从进水口开始螺旋向下设置在框架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流通通道倾斜的设置可以使得流通通道内的水流可以在流通通道内由重力的作用下,不断的流动至流通通道的所有底面,从而使得水流能够从所有的下渗口内下渗到土壤层的各个部位,从而能够起到对树木均匀浇灌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有第一过滤网,第一过滤网上端靠近框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片,框架位于进水口上端开设有插槽,插片与插槽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过滤网的设置可以将积水流至进水口时过滤掉积水中大部分的杂质,减少了杂物在流通通道内的堵塞,节省了操作人员对流通通道维修和维护的次数。插片和插槽的插接配合,便于过滤组件的安装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与第一过滤网固定连接,第二过滤网位于流通通道内,第二过滤网的通孔尺寸小于第一过滤网的通孔的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网的设置,可以将水流中穿过第一过滤网的杂物滞留在第二过滤网和第一过滤网之间,减少了细小尺寸的杂物流进流通通道内,对流通通道造成堵塞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框架的相对两角上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有铰接部和支撑部,铰接部上球铰接有支撑部,铰接部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贯穿铰接部的表面,并且第一滑动槽水平开设,第二滑动槽竖直开设,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往树池中移植树木时,有些幼小的树苗可能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就轻易的倾斜,这样就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方向,所以树苗的生长需要限定一定的方向。在树苗刚刚移植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支撑部沿着第一滑动槽水平转动至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的连接处,然后操作人员将支撑部沿着第二滑动槽竖直向上转动,这时操作人员可以将两个支撑部抵接在树苗之间,这样避免树苗过于畸形的生长,影响了道路上人的行走区域。在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情况时,树木可能会被大风刮倒,在操作人员收到大风预警时,操作人员可以将树池上的支撑部抵接在树干上,从而对树干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树木因大风的刮吹而倒栽在地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包括有第一支撑杆、螺纹杆、第二支撑杆和夹持板,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铰接部球铰接,第一支撑杆背离铰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螺纹杆与第二支撑杆螺纹伸缩配合,第二支撑杆背离螺纹杆的一端与夹持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杆和螺纹杆的螺纹配合,可以调整整个支撑部的长度,以适应不同树木的高度,从而对树木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板呈弧形设计,夹持板内凹的一侧背离第二支撑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树干为圆柱的形状,弧形的设计可以增大夹持板和树干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夹持板与树干之间的打滑情况的发生。两个夹持板的弧面相对所形成的封闭周面可以限制树苗的生长方向,避免树苗过于畸形的生长,影响了道路上行走区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板背离第二支撑杆的弧面上固定连接有防滑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树干较粗时,防滑垫的设计可以减少夹持板抵接在树干上时,产生打滑的概率,从而对树木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板背离第二支撑杆的两端上固定连接有强力磁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树干较细时,强力磁铁可以将两个夹持板相互吸附固定在一起,减少相互抵接的夹持板之间相互滑动错开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排水口和下渗口的设计,可以缓解城市地面积水的状况,并且能够引导积水对树木进行一定的浇灌;2.过滤组件的设计,可以减少流通通道堵塞的情况,节省池体维修和维护的成本;3.支撑部和铰接部的设计,可以对树木进行一定的支撑作用,减少树木长歪的情况和在大风情况下,树木会被吹倒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水平剖视图;图3是旨在说明过滤组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图4是支撑部抵接树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支撑部伸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池体;11、砂石层;12、土壤层;13、陶粒层;14、排水口;2、框架;21、进水口;22、流通通道;221、下渗口;23、插槽;3、过滤组件;31、第一过滤网;311、插片;32、第二过滤网;4、固定组件;41、铰接部;411、第一滑动槽;412、第二滑动槽;42、支撑部;421、第一支撑杆;422、螺纹杆;423、第二支撑杆;424、夹持板;4241、防滑垫;4242、强力磁铁;5、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生态树池,包括池体1和框架2,框架2固定连接在池体1的上端面,池体1内部中空,池体1下底面从下至上铺设有砂石层11、土壤层12和陶粒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树池,包括池体(1),池体(1)底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砂石层(11)、土壤层(12)和陶粒层(13),其特征在于:池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2),池体(1)的上顶面与地面(5)平齐,池体(1)靠近地面(5)的一侧与框架(2)对应一侧处于同一竖直面,框架(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池体(1)的横截面尺寸,框架(2)上靠近地面(5)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21),在框架(2)内部开设有流通通道(22),流通通道(22)与进水口(21)连通,流通通道(22)绕着框架(2)一周,流通通道(22)下底面开设有多个下渗口(221),下渗口(221)的正下方正对着陶粒层(13),池体(1)的侧壁上位于砂石层(11)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排水口(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树池,包括池体(1),池体(1)底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砂石层(11)、土壤层(12)和陶粒层(13),其特征在于:池体(1)上方固定连接有框架(2),池体(1)的上顶面与地面(5)平齐,池体(1)靠近地面(5)的一侧与框架(2)对应一侧处于同一竖直面,框架(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池体(1)的横截面尺寸,框架(2)上靠近地面(5)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21),在框架(2)内部开设有流通通道(22),流通通道(22)与进水口(21)连通,流通通道(22)绕着框架(2)一周,流通通道(22)下底面开设有多个下渗口(221),下渗口(221)的正下方正对着陶粒层(13),池体(1)的侧壁上位于砂石层(11)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贯穿的排水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通道(22)从进水口(21)开始螺旋向下设置在框架(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21)上设置有过滤组件(3),过滤组件(3)包括有第一过滤网(31),第一过滤网(31)上端靠近框架(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片(311),框架(2)位于进水口(21)上端开设有插槽(23),插片(311)与插槽(23)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树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还包括有第二过滤网(32),第二过滤网(32)与第一过滤网(31)固定连接,第二过滤网(32)位于流通通道(22)内,第二过滤网(32)的通孔尺寸小于第一过滤网(31)的通孔的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北斗星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